掩没在岛城里的(66)华北酒精厂

自然国地

翻开青岛酒精厂的历史,已在青岛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厚的一笔。仅半世纪多的历程命运多舛,至今更是鲜有人知,但却给这座城市以及老一辈的岛城人留下了诸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曾经的青岛酒精厂主要经营酒精、栈桥白干、汇泉啤酒,还有CO₂、杂醇油和干冰,至今让老青岛们记忆犹新。 酒精产品分95%食用酒精、95%医药酒精、95%工业酒精三个品种。主要用途可供化工、医药、饮料、溶剂、科研、教学等部门生产和应用,还可代替部分汽油作混合燃料。青岛酒精厂生产酒精有三级酒精标准,1985年全省三级酒精鉴定评比会上,该厂酒精被评为优质产品,总分列全省第一。 要说这青岛酒精厂的来历话就长了:话说1933年,由私人资本家王宣忱在青岛市普吉路13号,创办私营“华北酒精厂”(后称青岛实业酒精厂)。1938年,由日本的南迫、别衣二人出资在沧口创办一家“日华酿造株式会社”(后称青岛实业酒厂),主要经营汽水、国光清酒、洋酒、酒精等。 1949年青岛解放后,国家派军代表进驻“日华酿造株式会社”,7月青岛市烟酒管理局销酒公司第一酒站来接管,定名为“沧口酒厂”,增添十口大锅生产黄酒、白酒。1951年,市政府指派青岛实业公司与该厂总经理王风亭及华北酒精厂代理人王冰仙商洽,租赁华北酒精厂厂房设备,生产酒精供市交通公司做燃料用。 1951年8月20日签订租赁契约,每月租金为150袋“八一”面粉,租期十年(以粮食局批发价为准)。实业公司确定厂名为“青岛酒精厂”,在普吉路13号恢复生产。为抗美援朝支前,还曾生产糖饴供植物油厂做压缩饼干。1953年青岛酒精厂更名为“青岛实业酒精厂”,在实业公司领导下,全年酒精产量达848.26吨。 “沧口酒厂”划归山东省专卖公司领导,更名为“青岛实业酒厂”。1957年试产栈桥白酒,工艺方法系采用酒精、酿造白酒经脱臭后兑制而成,酒度62度。1972年起改为固态发酵加酒精蒸馏的白酒串香工艺。经销售受到市场欢迎,至1987年三十年来,栈桥白酒的工艺几经改进,质量不断提高,产品一直畅销不衰。 1958年3月1日,青岛市人民委员会(58)青字办10号文批复决定,将“青岛实业酒精厂”与“青岛实业酒厂”合并,同时定名为“青岛酒精厂”,将原实业酒厂酒精生产车间定为二车间,原实业酒精厂改称酒精一车间。但因三年自然灾害,按省委指示酒精生产停止使用瓜干原料,至1960年4月白酒、酒精一车间停产。 1962年由于原料严重缺乏,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酒精一车间被迫下马,于1962年将整个厂子移交给青岛机针厂。二车间则以代用品勉强维持生产。1963年,栈桥白酒在山东省酒类评比会上被评为优质酒。1966年,征得上级同意,征用土地建起酒糟池。1967年,进行了调香白酒的试点工作,并成功地试制出麯香白酒。 1978年至1979年,青岛酒精厂先后试产成功液态发酵白酒60度“青泉液”,浓香型固态发酵白酒“淘米春”、“酴醾浓酿”等。1980年至1984年,青岛酿酒厂(酒精厂)又研发新产品“蜜露和莱克特”、“喜相逢”、“人参酒”、“佳令酒”及低度的“富粮液”白酒,皆为大路货。 1983年7月,饮料车间试产啤酒,“汇泉啤酒”问世。到12月份,啤酒车间正式投产,啤酒生产逐步走上正轨。“汇泉啤酒”采用露天发酵新工艺,具有杀口力强的特点,散啤酒主要供应给青岛市各大中小型饭店。瓶装酒,则按巴士德杀菌装瓶后,就地销售,亦供不应求。 1985年,引进价值三百万人民币的日本啤酒包装流水线,啤酒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1986年,正式挂厂牌:青岛汇泉啤酒厂。1990年11月22日,青岛汇泉啤酒厂划入青岛啤酒厂。1991年4月6日更名为青岛啤酒四厂,现隶属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原生产“栈桥白干”的青岛酒精厂,已与青岛第三酒厂(后改称青岛齐鲁春酒厂)合并,组建新的“青岛酒精厂”迁至即墨市蓝鳌路北,老酒精厂业已掩没于岛城中。自然国地近几年考察搜集了大量的青岛地区古近代遗迹及书面、展览文字资料,设想配以图片整理完善后逐步发表,敬请期待!部分文字和图片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来删除,谢谢! 2024.12.18.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