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2.20. 晴 2~10℃</p><p class="ql-block">直面形象</p><p class="ql-block">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p><p class="ql-block">2024.12.01~2025.02.12</p><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忻东旺的艺术和人生,是一种传奇。作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艺术成就极为非凡有目共睹。他笔下的芸芸众生极具精神张力,他的艺术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映,是对人性的深切关怀。毫无疑问,忻东旺的创作达到了至上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能够媲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艺术,毫不逊色;他的画作感动了观众,影响了时代,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这个时代筑起了一座艺术的丰碑。</p><p class="ql-block">在艺术上,忻东旺做到了一个画家的极致。他独特的造型语言超越了表象摹写,画出了他所观照事物的内在精神。他对个体存在如精神传记般的表达,对于人民大众如史诗般的描绘,敏感地捕捉到了涌动的时代脉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作品中流淌着质朴的诗意。"土"的"庸常"的形象,与强烈的艺术语言之间,蕴藏着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灵魂渗透力。以上种种,就是忻东旺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忻东旺真正解决了西方艺术本土化的问题。这是过去一百多年来,无数中国艺术家为之奋斗的时代命题。他在油画的技法与观念上,融合了中国画的笔法与线条;以独特的造型语言与色彩调性,从"心理比例""表情结构",到"精神真实"与"得意忘形",他的绘画理论系统逐渐完整,理论坐标和实践的相互印证,让他能够精妙、深刻地表达出油画的东方特性。从他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忻东旺对于古、今、中、外艺术的转化与创造,进入到了一种从心所欲的境界。忻东旺深耕传统,洞察现世,并以自身的生存维度、体验方式和价值观念为脉络,走出了一条具有当代东方艺术特征与精神内涵的艺术道路,这对于反映中国艺术的发展规律、明晰文化身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他也将这种认知与经验贯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p><p class="ql-block">很可惜,这样一位天才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许江先生提议要为忻东旺的作品做巡展,因为巡展是分享艺术家作品和思想的最好方式,作品本身便承载着艺术家的不朽灵魂。有幸本次展览得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以及忻东旺的同事、朋友和藏家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忻东旺的夫人张宏芳女士,为展览付出了极大心血。经过多方协调,共展出作品二百余件,它们记录了忻东旺三十年来的从艺行旅,也清晰地勾画出忻东旺对于绘画艺术探索与升华的轨迹。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来纪念他,感谢他对中国美术发展和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感谢他为人类文化留下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曾成钢</p><p class="ql-block">上海美术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中国雕塑学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早点</p><p class="ql-block">看后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于这种因地制宜和不屈不挠的生活气氛,感动于人们那种满足踏实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农民工装修队几乎是每一个市民家庭或多或少都打过交道的,可谓"爱恨交加"。爱之深是因为他们什么活都可以干,无论是任何专业工种,统统自修成才。恨之切是由于什么活都难以彻底干得好,工程隐患层出不穷。</p><p class="ql-block">我画中的这支队伍是称得上的训练有素之师,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活干完了,产生了不舍之情,遂于工作室腾出一面空墙画下这幅壁画,是想把大家留住。</p><p class="ql-block"> -﹣忻东旺</p><p class="ql-block">队伍/原画</p><p class="ql-block">尺寸403x730cm/</p><p class="ql-block">墙面丙烯/2012年</p> <p class="ql-block">生命的托举(未完成)</p><p class="ql-block">2013</p><p class="ql-block"> 纸本铅笔 </p><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25日创作于癣房</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1</p><p class="ql-block">1991</p><p class="ql-block">31.5cmx29cm</p><p class="ql-block">纸本铅笔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婚</span></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创作于中央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是老两口吧,却又偏偏拧着劲儿,说是一辈子不和。我这又非得把他们画在一起不可,俩人说从来没有挨着这么紧坐过,即使这样我的画布还是显小。大妈一到课间休息完总是指挥着老头,嫌他笨拙,而老头总是嫌她多嘴[…]她的眼镜和那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更是增添了几分心眸的锐利,但她脚上的丝袜却让人不得不同情她的处境。</p> <p class="ql-block">一、直面形象</p><p class="ql-block"> -﹣忻东旺的视觉语言</p><p class="ql-block">这一版块集中展现了忻东旺对现实主义绘画的独特贡献。他的艺术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劳动者、农民工等普通人群,赋予他们在画面上的存在以尊严与力量。作为中国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忻东旺通过其标志性的语言,将个体的生存状态转化为富有情感深度的艺术表达。他的作品如《明天·多云转晴》《适度兴奋》《早点》等,不仅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图景,更折射出艺术家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p><p class="ql-block">忻东旺注重捕捉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微表情",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传递出一种静默却有力的叙述感。通过这一版块,观众将感受到忻东旺对生命个体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现,成为关注社会现实、唤起公众思考的重要媒介。</p> <p class="ql-block">团队</p><p class="ql-block">2013</p><p class="ql-block">35cmx30cm</p><p class="ql-block">布面丙烯 </p><p class="ql-block">2013年创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2012年2月创作于北京市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威武</p><p class="ql-block">这二位是让我感到恻隐的保安,他们俩的脸上都有神圣的表情,尽职精神是他们保持尊严的理想状态,但尽职精神也是他们与现实难以对应的矛盾心理。据我了解,做保安工作都不是他们的长久之计,大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活暂且安身,除了挣得少,没有技术性,更是年轻小伙子难以持久的原因。在他们心里隐藏着的不安暴露在光阴下是那样的无耐,无耐在旷日中又转为无尽的迷茫。</p> <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创作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p><p class="ql-block">古风堂</p><p class="ql-block">他们经营中、外老家具,原来中国的老玩艺儿因觉悟晚或没能力,几年的功夫几乎都跑到老外那里去了。而当今他们的老东西也被咱们给折腾回来了,总算有些心理平衡吧。其实这也算作一种文化交流,但是心头总有一种隐隐的悲情,原来我们的东西流向外国是一种单向的悲情,而现在西方的东西流入国内则产生了双向悲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在北京工作直创作(古浪)</p><p class="ql-block">古玩</p><p class="ql-block">他们从西安开车给朋友送古物。一位白面无发,乱搭的服饰,另一位赤脸、那钝,穿一身睡衣。把二位搬到票上是何等的妙趣!但白面人老婆快生孩子了,心急呆不了几天,赤脸大汉是司机。时间急迫,立刻动手。我依照唐倒的意韵,寻求中国绘画的语境,想表现当今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颠覆与麻木。</p> <p class="ql-block">韵</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 100cmx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11年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563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忻东旺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没有预设标准。伟大的艺术有必然的客观性,忻东旺切入主题的视角像摄像机一样冷静,画面没有批判,没有调侃,没有居高临下的关怀,没有刻意显露对民生的关切和家国情怀。忻东旺并不盲从于那些所谓的普遍真理,没有以一种历史化的普遍性来表现和阐释农民工群体,他知道这个群体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某个人某个专业所能解决的范畴,他选择的是立足于生活本身,老老实实地落笔,不动声色地记录,将真实的生活和形象描绘出来。这种"文化的白描"赋予了人物身份形象之外的微妙感,赋予了画面直击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曾成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96年创作于山西省大局市大有仓家中</p><p class="ql-block">“明天多云转晴”</p><p class="ql-block">以咄咄逼人的人物形象,试图暗合人们的视觉心理,以唤起我们对时代文化的精神感悟。这幅作品在表现语言上用分离式的笔触以传达出一种信息式的感觉,以一句常规式的天气预报语"明天多云转晴"点题,更加强了信息时代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民工前途难卜的心理压力。</p> <p class="ql-block">1997年创作于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南区家属楼2号楼1层</p><p class="ql-block">适度兴奋</p><p class="ql-block">画中人是山西师大的两名学生,学校在较闭塞的小城市,学习环境相对沉闷。当我提出来要画他们时,他们脸上掠过一丝难以觉察的兴奋,这就是这幅画的开始。他们正襟危坐,我怀着莫名的酸楚追惜着他们人格中的尊严,他们青春躁动与闭塞较真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一种憧憬又失落、渴望又茫然的神情。我极其庄严地运用每一笔颜色,构筑这对画地为牢的叛逆。</p> <p class="ql-block">1996年创作于山西省大周 大有仓家中</p><p class="ql-block">客</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进城找工作的农村小伙子[..…]满目新奇交织于局促不安之中,这是自工业文明以来一种广泛的人格尴尬,也将是社会进步之中最后的时代情结。从这幅画开始我以后所有的创作都坚持写生,我兴奋于与对象直面所产生的情感冲击和创作冲动,我想这种真实的交流和表达,是一种创作的最佳境界,所获得的艺术感受是一张照片所不能成就的。</p> <p class="ql-block">2013年创作于北京市工作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阳</span></p><p class="ql-block">被的闹钟惊醒,迎着曙光匆匆汇入滚滚的车流[]我们就生朝阳总是令万物生机勃勃[..]但多少人不得不被凌晨活在这样的大都市,可这也是千万青年人追求梦想的大舞台[.]白昼是他们的"战场"。[..]从他的神情中我读到了危险、疫情和对成功的挑衅。朝阳从他的脸庞掠过,温暖肤色下则覆盖着艰辛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李家地镇忻家坊村</p><p class="ql-block">气质</p><p class="ql-block">堂弟在岁月的磨砺中多了许多温情,可堂兄着实让我大吃一惊[…]那天他借着酒劲大胆表达:"要画就要画出气质来,若还像原来那样干脆别画!"我一愣,这是我从未见过他的霸气。他再次强调并带启发性地提醒"这是国家政策需要的"。当时我的耳际仿如滚滚惊雷,这不正是我要表达的实在吗?</p> <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江湖﹣﹣盟</p><p class="ql-block">如今在农村绝少能见到有姑娘们的踪迹,她们的身影出现在城市里的每一个缝隙,几乎所有比较辛苦的服务行业都是她们的栖身之所,这是涉世未深的她们命中注定的江湖,她们随着社会飘摇、伴着时代成长,生存的折难冷却着脱离泥土温暖的身心[…]无助反衬出悲情与洒脱,苦历逼射出顽强和尊严。</p><p class="ql-block">180cmx13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2001年创作于天津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求索者</p><p class="ql-block">人说美德不宜论述,我总愿意细数过往岁月里点点滴滴、桩桩件件。于老师为东旺守灵、教子,为东旺的展览赶长路途,为我家乡人讲座、示范,续存上善意和相信。相信艺术不朽真情。</p><p class="ql-block">16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庄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2年创作于北京市工作室</span></p><p class="ql-block">《金刚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来说庄严,实非庄严,是名庄严。"我虽然还不能确悟佛语真谛,但"庄严"这词至打我动笔开始就盘旋于脑际,我怀着庄严地心情困着庄严的老王。老王的庄严是发自对保安职业的理解,我的庄严是心里酸酸的,控制眼泪打转儿的那种。</p><p class="ql-block">260cmx19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美丽</p><p class="ql-block">2003</p><p class="ql-block"> 16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创作于天津美术学院课堂</p> <p class="ql-block">我始终觉得写生是庄严的,他不仅是学画的一种必然途径,更是我们以心灵感受自然万物,摄魂魄于艺术的生命形式,但是当这一形式天经地义般地成为每一个学画者的被动选择和视觉认知时,便显得愈发疲倦了。照相机的取景窗似乎为我们困顿的视觉圈定了一方新奇,但由此我们心灵的疆域也被局限在这囹圄之中。平面间的转换虽然可以衍生出多变的画面,但心灵与自然场的疏离最终板结为缺少生机的图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远行的喇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1周4/西藏自治区</span></p><p class="ql-block">碰见他是在西藏拉萨大超寺,一个穿着破烂的年轻喇嘛正在围绕着大寺一圈又一圈在地毯上磕头,他脑门触地磕出了灰色的大包,我为这种虔诚的信仰所震撼。[…)等磕完他一天要完成的长头后跟我们回宾馆,当他走到宾馆大门前向门卫请示是否可以进去时我突然热泪盈醒,他们以最谦卑的身都托举最高贵的灵魂。</p><p class="ql-block">60cmx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女</span></p><p class="ql-block">2012年2始日本修学</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六十岁的资深海女,海女是仅存在于日本和朝鲜的捕捞职业。身穿白衣,潜入水下捕捞龙虾、海鱼之类的高级海鲜。海女在日本大男子主义的映衬下显得优美、飘渺,婉约,这位年长的海女也给我一种是慈祥亲切,这种慈祥祥和亲切大概是来自于我内心应对母亲的修养</p><p class="ql-block">60cmx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学者</p><p class="ql-block">2011</p><p class="ql-block">60cm x 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11年创作于安徽师范大学课堂</p> <p class="ql-block">阿依古丽</p><p class="ql-block">这位姑娘是新疆师大的朋友帮忙请来的,当我见到她时,足足有半个时辰没有心情动笔[…]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弄,我终于对她的一个姿势和表情产生了兴趣[…]这时我感叹道:"唯美的生命力,原来如此之伟大!"</p><p class="ql-block">2006年,当时在场的维族画家为我翻译了姑娘的名字:阿依古丽,就是月亮花的意思。这朦胧诗情的名字更是熏染了我的画意。</p><p class="ql-block"> 60cmx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兢兢业业的企业家,这是一位虔诚的艺术赞助者和收藏家。他并不十分有钱,但成立了自己的美术馆,他并不奢望成为富豪,但希望成为"贵族"。为他画肖像时,我体会他那种急切地想了解艺术真谛的心理状态,他的眼睛瞪得很大,但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目光直逼自己……</p><p class="ql-block">60cm x 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翅</span></p><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创作于中国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美院油画系的一位留学生,他来自中美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国。选择画他除了形象和肤色特征外,还有对他来自遥远国度的神秘以及对他肩负使命的联想。我把他的座椅架在模特台上,增强了高远之势。在他俯视的目光中闪现出忧郁、眷恋和抱负,胸前的墨镜似乎也暗示了他眼界的辽阔。</p><p class="ql-block">60cm x 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0年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形象设计</p><p class="ql-block">十六七岁的少年,来自四川,努力把自己打扮成很时尚前卫的样子,嘴里嚼着口香糖,一幅漫不经心的样子;自称是搞形象设计的。飘染的长发遮挡住一只眼睛。形够酷的!职业模式的背后很可能是小伙子茫然所失的心灵。</p><p class="ql-block">100cmx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1年创作于北京市海淀区家中</p><p class="ql-block">悟</p><p class="ql-block">康德熟悉我画的农民工,坐定后直担心我糟蹋了他的形象。不过总归还是有艺术素养的,要求我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我也拿他没当"外人",尽力地捕捉着他的神态,有经历的人明明都摆在了脸上。但是表现出来并不是很容易,光靠眼睛不行,必须要凭心力才能感受得到,每一个笔触都来源于对人物微观表情的把握,都是通向人物精神理解的"译码"。</p><p class="ql-block">100cmx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诗性的肖像</span></p><p class="ql-block">2013年创作于北京市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刚认识王艺先生时知道他是一家私营美术馆主人[..…]他专业出身于经济学,竟然又攻读了美术学博士。更为过分的是前几天我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养尊处优""潇洒风光"之类的词藻顷刻间从他的身上蒸发,我的笔锋迅速的斩获了"侠逸""炽烈""悲悯""浪漫"与"磅礴"……</p><p class="ql-block">80cmx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职教中心教室</p><p class="ql-block">少年</p><p class="ql-block">家乡县城职业中学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不及成长就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下来了。本来社会也需要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其背后的潜台词还是低人一等的观念。</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这两位穿着时尚的小伙子似乎在无耐中也焕发出不甘。这是多少无辜的青春所遭遇的寒冬,他们要想赢得夏日的阳光,必须要具有顽强的心志。</p><p class="ql-block"> 100cm x 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布面丙烯</p> <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职教中心教室</p><p class="ql-block">戒</p><p class="ql-block">东旺一生画过三次小戈[…]小戈和东旺十六、七岁时同为乡间画匠,流浪岁月里缔结的友情十分纯朴。东旺十九岁来山西煤矿上做工,至此二十多年没联系,2004年天津电视台拍摄东旺的纪录片《诚城》,意外在康保县城打听到小戈。二人见面握紧手,小戈高兴的话不停,念叨着不可思议的重逢。</p><p class="ql-block">100cmx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丙烯</p> <p class="ql-block">二、意象造型</p><p class="ql-block"> -﹣艺术语言探索与创新</p><p class="ql-block">这一版块聚焦于忻东旺美术语言上的探索与创新。他的艺术理念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强调"以形写神",注重通过形象传达内在精神。他追求"气韵生动",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融入西方油画的造型技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p><p class="ql-block">从早期的写实到后期的写意,忻东旺在创作中逐渐打破传统的技法束缚,探索更加自由和具有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色彩语言的创新运用,不断将视觉的真实升华为心理与精神的真实。通过这一版块的展示,观众将看到忻东旺如何突破中西绘画技法的界限,为写实油画注入新的文化精神。这种探索不仅是对自身艺术语言的完善,也为当代绘画艺术如何从形式和技法的限制中解放呈现了新的可能性。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创造力与思辨力,启示我们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下如何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艺术表达。</p> <p class="ql-block">江湖﹣﹣侠</p><p class="ql-block">2008</p><p class="ql-block"> 180cm x 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08年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 <p class="ql-block">降温 NO .1</p><p class="ql-block">2002</p><p class="ql-block"> 16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02年创作于天津美术学院课堂</p> <p class="ql-block">批评家</p><p class="ql-block">2006</p><p class="ql-block"> 80cm x 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06年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563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创作于上海市</p><p class="ql-block">时代报人</p><p class="ql-block">2009年初识钮总,纽总那时是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1时代》的当家人。2010年纽总约请东旺为他画肖像,大概情感层次和心灵敏锐度上契合,他们的话题不止在艺术。2014年4月10日东旺离世90天,钮总写就文章《忻东旺,中国画坛狄更斯》。"很想念他。现在我已经找不到能有如此才华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画家了。"</p><p class="ql-block">80cmx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职教中心教室</p><p class="ql-block">清风</p><p class="ql-block">贾瑞星,画她时18岁,在康保职业技术学校读书。太阳地里东旺遇见瑞星和她的同学,两个人正拿着手机听歌,早春的阳光照着她毛茸茸的马尾辫[..…]东旺请她们做模特,画了《歌声》,又画了瑞星肖像《清风》[.…]后来得知瑞星毕业后去山东上了大学,现在在北京做美术老师[…]她的希望是通过自己努力,让父母生活的好一些。</p><p class="ql-block">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目光</p><p class="ql-block">2013</p><p class="ql-block">80cm x 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p><p class="ql-block">2013年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教徒</p><p class="ql-block">2012 </p><p class="ql-block">60cm x 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法国</p> <p class="ql-block">西斯莱故乡的人</p><p class="ql-block">2012</p><p class="ql-block">80cm x 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法国</p> <p class="ql-block">2007年5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退休劳模</p><p class="ql-block">这位大爷交叉的双臂是他不经意的习惯性动作,我感到在符合画面形式的同时又意味十足,而他的笑则令我彻底激动了。一方面我激动于这种笑包含着对他身世的淡定与乐观:另一方面我激动于这一笑让我脑海里闪现出汉俑般的朴真和然例。</p><p class="ql-block">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2007年8月创作于北京市振义区家中</p><p class="ql-block">坐法式椅<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男孩</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儿子忻省江,小名大庄,东旺说这个名字无意攀则先贤,是希望儿子记得自己是庄稼汉后代。我不知道这种不忘,甚至日日唤起的意义在哪里,或者是来自挣脱之后的警示?还是对土地和祖辈恩念。</p><p class="ql-block">100cmx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宏芳(妻)</p><p class="ql-block">2013</p><p class="ql-block"> 55cm x 4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13年2月创作于北京市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2006年创作于北京市顺义区家中</p><p class="ql-block">穿纱裙的女孩</p><p class="ql-block">这是女儿曼曼,1995年12月出生,大名忻省池,最早叫过忻印,几个名字都是东旺起的,参考过《辞海》和一册讲天格、地格、人格的小抄本。关于名字选取,东旺写过日记,和孩子初来人世、他初为人父的心情记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张宏芳 </p><p class="ql-block">100cm x 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05年创作于山西省大周市</p><p class="ql-block">心眸</p><p class="ql-block">我的妹妹,小我七岁,军校毕业,又在军校当过老师,心里和身上都有几分军姿的挺阔。</p><p class="ql-block">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眸</p><p class="ql-block">1999</p><p class="ql-block"> 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1999年创作于天津市河北区中宇里家中</p> <p class="ql-block">1992年创作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晌</p><p class="ql-block">很长一段时间我沉家在对故土的怀恋之中,那是我生命中的梦境。童年的草垛温暖了我记忆中的岁月,也堆积了心底的爱</p><p class="ql-block"> 85cmx74cm</p><p class="ql-block">纸本水彩 </p> <p class="ql-block">三、言传身教</p><p class="ql-block"> -﹣忻东旺的教学实践</p><p class="ql-block">忻东旺认为,艺术教育的热心不仅在于技法的传授,更在于启发学生用画笔达真实的机范与思想,从而在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的个人视角与社会教学中,忻东旺常以自身的创作实践为示范,向学生直观呈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他强调艺术家要保持对生命的敏锐感知,通过不断探索与反思,将个体的艺术语言与时代语境相结合。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认为艺术家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还应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文化自觉。</p><p class="ql-block">这一版块通过教学视频、教学手稿和未完成的作品展示,深入呈现忻东旺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这一部分,观者能够感受到忻东旺如何用双重方式影响学生﹣﹣以"身教"展现艺术创作的热情与严谨,以"言教"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创作者。他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为当代艺术教育树立了宝贵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2007年创作于北京市平谷区刁寓村</p><p class="ql-block">山霞</p><p class="ql-block">他是李宝,看起来很充实,我并没有打听人家是不是高中毕业,反正我就当他高考差一分。冲那副眼镜也令我肃然起敬,再加上他豁达的心态,更使我感到欣慰,我一边画一边听李宝给我讲这讲那。这画儿虽然是在屋子里画的,可李宝那自谦的笑容中分明折射着阳光。当晚霞映红窗外的山峦,也消融了我画面中那与自然的隔墙。 ,nature .</p><p class="ql-block">160cmx13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2007年10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面这幅画的出发点是这名进城农民老杨的笑脸,我觉得老杨的笑有一种悲壮感,比哭更有力量,在他那开怀与谦卑的表情里隐藏着美好和求善的向往,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的整体心态吗?老杨身后的小伙子专注而庄严,他局促而有力,略显内心空调,可又信誓旦旦。另外一位青年在充满理想的态势下忧患而抱怨。这就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折射着社会的矛盾。</p><p class="ql-block">龙脉</p><p class="ql-block">200cmx19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创作于清华大学</p><p class="ql-block">暗痕</p><p class="ql-block">画画的理由源于精神的表达[..…]精神表达的前提是感受,而感受的前提就是情感的发现。发现了什么并不等同于看见了什么,那是需要超越视觉的能量,即感觉。其实感觉是一种思想力,思想力的背后是文化素养和发挥文化素养的能力与本质。</p><p class="ql-block"> 160cm x 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创作于北京市平谷2区刁寓村</p><p class="ql-block">融冬</p><p class="ql-block">老贺喜酒,不顾穿戴,外面天已经很冷了,但他还是赤脚穿一双布片鞋,身着暖白色羽绒服,看上去很暖和,但老贺说里面装的是鸡毛。我顿时为他打了个寒颤[…]比起老贺,老陈穿得暖和的多[…]但老陈的脸上却有散不尽的寒意[…]我本想捕捉些受城市影响较强地域农民的精神面貌,如期而至的却是这冬日的孤寂。</p><p class="ql-block"> 160cm x 13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创作于中国油画院课堂</p><p class="ql-block">春寒</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岁的汉子远离甘肃酒泉老家,一个人勉强裹腹地在北京漂着,当模特、拍广告都是权宜之计,希望通过在电影中扮演个群众角色而修成正果的王宝强式心志模式是多少农民工徘徊在电影厂门外的梦想和幻觉[.…]"春寒"一词便悬际在我的脑海[...]我也在隐喻人物的青春所面临着的迷茫甚或厄运。</p><p class="ql-block">180cmx11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校课堂</p><p class="ql-block">穿税官服<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农民</span></p><p class="ql-block">当我问这位模特儿出来做模特儿是因为农闲还是其他状况时,他的回答令我很意外也很吃惊,他说:"出来玩玩呗!"[…]农民进城心须要面对的打击除了找活儿和生活安置方面的问题外,更为严峻的是接受心理上的考验。他们极为敏感,生怕城里人瞧不起,捍卫自尊的本能使他们刻意淡化在别人眼里的窘态,他们寻求的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尊严和付出劳动后应得的报酬。</p><p class="ql-block">160cm x 80c</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渡</p><p class="ql-block">"我力求不使每一幅写生作品仅成之为习作",是我不断重复的文字,也是我一直奉行的理念。</p><p class="ql-block">2008</p><p class="ql-block">我用"渡"来隐喻进城农民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这种不确定的漂泊既是姑且也是无奈,面对生活的煎熬,犹如一叶孤舟只身茫茫大海,与生命相伴的只有尚未熄灭的信念。</p><p class="ql-block">160cm x 13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0年12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世面</p><p class="ql-block">画这幅画之前,老陈是上一单元课的模特,他拿着老婆的照片主动推荐她也来做模特,我想除了他考虑多一份收入的同时,一定也有一种拿得出手的自豪心理。第二天一见真人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夫妻俩的心理结构与生存状态和我感受到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特征顿时烹饪为一种独特的味道:向往与暂且的满足和隐秘的危机。</p><p class="ql-block">260cmx3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职教中心教室</p><p class="ql-block">守业</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堂弟,在山沟里长大,说话的节奏总是逐字挨着个儿地蹦,因此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厚道之人。他极耐劳,肯吃苦,生活却依着他的性子在渐渐榨干他的血汗,然而每个人都在身历现实之中内心存有不灭的抗争。在我的这位堂弟脸上似乎有那么一股子劲儿,我感到他的嘴唇和眼神分别隐藏着对现实的顺受和反叛。</p><p class="ql-block">180cmx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创作于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堂</p><p class="ql-block">歌声</p><p class="ql-block">人生的早春,降落在严冬地带,作为落后地区的落后学校,她们面临的前景可能并不难预测,但只有这个年龄才是最敢让心放飞的时候,可我担心她们心中并没有辽阔的天空。手机里下载的网络歌声撩动着少女的心,在她们明亮的眼睛里到底看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160cm x 8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00年创作于天津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境地</p><p class="ql-block">生存的逆境似乎使这位艺术的学徒对他眼前的现实怀有敌意,我的观察生怕触犯了他的尊严,他忘情的追求铺设成这艰难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16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天津姐姐</p><p class="ql-block">2000</p><p class="ql-block"> 160cm x 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创作于天津美术学院课堂</p> <p class="ql-block">2010年1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困倦的女孩</p><p class="ql-block">大上午的,这位女孩刚坐一会儿就犯困,或许我们认为她是一个不称职的模特。当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困乏时,她说:"起得太早了!"语气中有一丝抱怨,淡淡几个字却重重地跌落在我的心头。顿时她的倦容显得那么无辜,她略胖的身材似乎也是被无奈"迫害",但这所有都敛收在她的淡定之中,淡定中又浮现出几分崇高之美。</p><p class="ql-block">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2012年创作于中国人民大学课堂</p><p class="ql-block">还行</p><p class="ql-block">略显优越的窘迫是知足的心理沉浮,我用丙烯材料追求中国壁画中的超脱韵味。这位是东北人,画他时我耳畔反复幻听着一个东北口音的"还行..",是那种不满足式的炫耀,这一微妙的心理表现是从他的表情和汽车钥匙与钥匙链的关注中得到的。</p><p class="ql-block">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2012年3月创作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职教中心教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绪</span></p><p class="ql-block">张师傅[…]康保职业学校木匠,电工、水暖都通。[…]画他那年40岁,对于当时的张师傅来说,修板凳和做模特没有什么好区别的[…]张师傅少言语,目光不碰人,坐的安安静静。人在教室里,思绪不知去了哪儿。喝酒是他的爱好,或者也是他来得便捷的解脱。</p><p class="ql-block">80cmx65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p> <p class="ql-block">2013年创作于中国人民大学课堂</p><p class="ql-block">亚健康</p><p class="ql-block">东旺生前每年都会去人民大学带一段时间课,崔老师就是在那里画下。东旺的画名《亚健康》,那大概是十年前某一天他在崔老师身上的解读,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或者更多人的隐忧。现实主义创作有一部分警觉会让人不舒适,但这也是她的意义,像希腊悲剧,让人健全诚实。</p><p class="ql-block"> 60cm x 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 <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创作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堂</p><p class="ql-block">远光</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单纯到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之所以单纯,是因为他怀揣着艺术的梦想。这是一位纠结到已过不感之年的人,之所以纠结,是因为那梦想离他还很遥远。梦想使他单纯中增添了几分傲怨,在他的纠结中又减去了几分怅然。他心中的梦想永远在诱导着他,可总也没有和他真切地亲近过。他时而心灰意冷,时而又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60cm x 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1991年创作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教授</p><p class="ql-block">老人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逢人便讲他要发明机器人。特殊时期受了刺激,据他讲是由于谈恋爱被人告发结果坐了许多年的牢,平反后被分到清华大学,后来不知怎么又下放到山西临汾。说是英语教师,但他上不了课,后来一直是闲散人员。一个人生活在单身楼里,寂寞之极就有了发明机器人的"怪念头"[…]我称他 PROFESSOR ,因为这是他的一个幻觉。</p><p class="ql-block">44cm x 43cm</p><p class="ql-block">纸本水彩</p> <p class="ql-block">头像1</p><p class="ql-block">1990</p><p class="ql-block"> 63cmx44cm</p><p class="ql-block">纸本水彩</p><p class="ql-block"> 1990年创作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p> <p class="ql-block">女人体</p><p class="ql-block">2000</p><p class="ql-block"> 60cmx5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2000年创作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课堂</p> <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创作于美国纽约法拉盛</p><p class="ql-block">汤姆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经朋友帮助找到了一位美国人做模特[…]原想着画西方人不一定会碰到什么新问题,世界名画看过了,虽然眼熟,但手却会生,好在"有惊无险"。原本要画两个美国人,结果阴差阳错,接待我的中国朋友还是有缘站在了画中。</p><p class="ql-block">180cmx130cm</p><p class="ql-block">布面油彩 </p><p class="ql-block">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收藏</p> <p class="ql-block">在回归传统造型观与传神论的过程中,忻东旺不仅搭建起了新的语言美学框架,而且还在实践领域内开创出油画语言的新路径:以意象造型观改造固有的写实观,以"心相"超越"物象",以"表情"传达"情感",以笔墨意趣融通写实技法以灵动的书写性弱化团块结构,以观念性的固有色替代物理性的环境色。总之,忻东旺的探索给当代油画带来了令人兴奋的美学前景。</p><p class="ql-block">在艺术史上,还没有什么比语言更不朽。我坚信,在忻东旺的语言中,人性、灵魂,形象与语言本体已不分彼此﹣﹣语言的美学即灵魂的美学,语言的光辉即灵魂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张晓凌</p> <p class="ql-block">感谢你的到访,关注和点赞!</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05qeli" target="_blank">纪念黄兴诞辰150周年特展</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vdyj2t" target="_blank">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二)</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rctnz7" target="_blank">中国历代书法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uorwve" target="_blank">茫茫转经路</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ephhxk" target="_blank">何以敦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