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神崇拜潮州人——潮汕纪行之九

高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开元寺大悲楼</span></p><p class="ql-block"> <b>初夏出游,“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六天里,虽有淋漓之苦,也有雨趣之乐,“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谨借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的话为序</b></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潮汕人大都是信佛求神最虔诚的一族。 长期以来,他们祭祀的不仅有跨国籍的,还有不少籍贯在本土的。在潮州,如若有心,你处处能感受到他们信仰中表现出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之美、之广、之深。</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的日子里,因为日日下雨,我大可不必为赶景点奔走,有较多时光能行走于寺院、学宫、土庙之间,领略潮州人乐神好祀的风情。</p><p class="ql-block"> <b>一、开元寺</b></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四大开元寺(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和邢台开元寺)。泉州开元寺给我留下的记忆特别深刻。从平面图看,相比前者,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的潮州开元寺保存唐代中轴对称、向心围合的合院式格局,庞大的四合院的中轴线上有照壁照(外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诸天阁,等。</p><p class="ql-block">‌ 潮州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应诏更名为开元寺,元代改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潮州开元寺经历代修建,传承了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现在所见是经过1982年以后连续三期大规模全面修复后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我曾两次进入开元寺。第一次是在清晨拍摄牌楼街的间隙,第二次是上午陪伴另两位参观。因为雨太大,尽管张着伞,衣襟还是全被淋漓而湿,出于对佛地的敬重,我两次都没冒然跨进大殿之内瞻仰佛尊。除了在大悲楼、大雄宝殿、天王殿之外欣赏建筑文化,更多的时间是坐在回廊中避雨,旁听游人讲述开元寺的逸闻轶事。在赞叹开元寺里建筑庄严华丽的同时,我更以为这许多弥足珍贵建筑和文物,是潮州人千年佛教信仰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正门常年不开,进出全部都是侧门。从东侧门进去,我首先见到的是大悲殿。大悲殿是现当代建筑,2000年2月19日奠基,历经四年精心建设于 2005年4月竣工。听说3300万元造价中,海内外善信捐资就有900万元。移居香港的国学大师饶宗颐为之书写匾额“大悲殿”。介绍说大悲楼内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是国内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阁,是海内外信众朝拜观音菩萨的胜地。大悲楼重檐歇山,红墙碧瓦。大殿周围荟萃佛教文化的18根盘龙大青石柱圆雕和10块雕琢着佛经故事的青石浮雕精美绝伦,堪称珍宝。</p><p class="ql-block"> 大悲楼西边即是开元寺天王殿。资料说,天王殿是开元寺最有科学价值建筑,充分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格和技艺精湛,尤其是它的斗拱设计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二层,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还能够抵抗8级地震。1982年由李嘉诚先生以其全家慈善的名义独资完成了对“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天王殿的全面维修,使其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和结构。</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耸立在开阔的拜亭广场北首,是开元寺最高的筑建筑,坐落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与众不同是,大雄宝殿屋脊微凹,屋顶坡度平缓,上下两层相距很低,几乎像贴在一起似的。听说,这是因为光绪元年重修时,主事官员认为开元寺僧胜于俗,占了全城的风水气脉,因而刻意将大殿斗拱去掉了三层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大殿中供奉的三世佛、十八罗汉,还有大香炉、宋大铜钟、金漆木雕千佛塔(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等,我均未见到。现在想起来真遗憾。</p><p class="ql-block">‌ 此外,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前的四座石经幢,都是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多年,尽管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等还能隐约可见。</p><p class="ql-block"><b> 二、“海阳县儒学宫”(孔庙)</b></p><p class="ql-block"> 我曾一天之中上下午两次到孔庙,都冒着大雨。上午曾在大成殿躲了一阵雨,下午的雨更猛,以至把朋友们送到门口后,我就躲进对面小店避雨了。</p><p class="ql-block"> 潮州孔庙全称是为“海阳县儒学宫”(俗称学宫,亦叫红学)。因为,两千多年来“海阳”前一直是潮州府的府治或郡治所在。直到1914年,因与山东海阳县同名,才更名为潮安。学宫建造于近千年前的海阳县,故名。又由于学宫的外墙涂的是红色,也被称为“红学”。</p><p class="ql-block"> 早年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 (清•乾隆《潮州府志》)。南宋绍兴年间海阳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昌黎路和文星路交界处)重建。后毁于元军战火,明洪武二年复建。海阳学宫曾经是广东东部地位最崇高的孔子学宫。听说,近年来曾重修大成殿、棂星门、金声门、玉振门和泮池,并嵌有明、清维修学宫碑记6块。大成殿修缮工程还被评为2021年度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学宫面积只有四千平方米,虽然比鼎盛时期小了很多。但依然是一处以照壁、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大成殿等为主建筑的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走过棂星门,迎面是一座庄严慈祥的汉白玉石雕孔子像。雕像包括孔子像和基座两部分,基座正面镌刻“先师孔子行教像”,并附有孔子的生平简介。它来自山东曲阜,由国家级工艺大师刘成林先生创作而成。走过泮池是大成门。大成门两侧的小门是开放的。古时候每逢大事或有要员前来才会开放大门。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的主要建筑。它梁架的木雕莲花、龙头、卷云纹斗拱体现了明代潮州木雕应用在建筑装饰上的工艺特色。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孔子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绣有十二种图案的西周王服,手捧镇圭,是按天子之制而塑的。塑像前上方的横匾上“生民未有”高度颂扬了孔子是天地生人以来从未有过的立德立言之圣人。</p><p class="ql-block"><b> 三、天后宫</b></p><p class="ql-block"> 潮州广济门内广场西北侧有座檐下醒目写着“吴府公 天后宫 太岁爷”的“天后宫”。天后宫门正对城墙,与广济门城楼仅隔几米。正面花岗岩石庙基前的“合郡平安”大香炉四周布满花草。</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传说是元军攻下潮州后,元世祖忽必烈策封林默为“护国明著天妃”而建。它是潮州城唯一一座春秋(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两祭的天后宫,虽小香火很旺,闻名潮汕地区。</p><p class="ql-block"> 这座天后宫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不仅供奉妈祖,还配祀(一种常见的古代文化现象,也称合祭或附祀,即将某个人物与其他相关人物一同祭祀。多见于‌文庙和‌孔庙的祭祀中。)吴府公和太岁星君。</p><p class="ql-block"> 天后妈祖林默及其妈祖信仰在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尽人皆知。这种由民间真人真事传说进而神化了的海神信仰,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 太岁星君乃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是道教中被人格化的值年神灵之一,他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因而人们会依岁时奉祀,祈祷太岁星君辅国安民。</p><p class="ql-block"> 吴府公非神乃祇,是潮州籍的“土著地神”。相传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浙江钱塘人吴均任潮州知府时暴雨成灾,韩江猛涨,吴知府关闭城门,带领府县官员,登东门设坛祭水神,并脱下袍帽、朝靴,投入水中祭奠。眼看洪水即将决堤,危及城楼,他毅然纵身一跃,投下江心,以身祭水。潮州人尊称他为吴府公并木雕成像供人祭拜。</p><p class="ql-block"><b> 四、“坐城古庙”</b></p><p class="ql-block"> 离开潮州前一天的上午是我 “喝潮州茶日”(参见《“嗜茶成性”——潮州茶》),也就在那天,我在卫星路发现一座“简易”的隐藏于闹市的“小庙”, “坐城古庙”。神龛前的香案上有三个分别注明为“玄天上帝”(中)“城建土地公妈”(右)和“土地公妈”的香炉。经查,庙里供奉的是被潮州人尊称为“神德老爷”的福德正神和夫人。我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地庙”吧。</p><p class="ql-block"> “神德老爷”是古代管理土地的诞辰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六日的社神。因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而被人尊称为“福德正神”。 相传福德老爷原名张福德,活到102岁时的三月廿九得道升仙。升仙后肉身不腐宛如仙人。潮州人将福德正神夫妇合称为“土地公妈”并建庙供奉为神。听说每逢他生诞之日和升仙之日,当地人都会进行祭祀活动,以示对这两位护佑一方的神祇的敬重和感恩‌。</p><p class="ql-block"> 我在潮州时日短暂,又连日遭雨,以上是零星见闻,甚至是巧遇。但开元寺的华丽、学宫的庄重、天后宫的多元、小庙的世俗从不同维度折射出的潮州人对神灵、圣人、先祖、乡贤等多神崇拜信仰特点和强烈敬神乐神习俗,已让我印象匪浅。</p><p class="ql-block"><b> 高 峰</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12月22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元寺正门常年不开,进出全部都是(东面)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代建筑大悲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悲楼大殿外18根盘龙大青石柱和墙上10幅青石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元寺天王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元寺大雄宝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雄宝殿外盘龙大青石柱和青石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经幢 开元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前保存有四座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的石经幢,是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余年,弥足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雄宝殿外虔诚的诵经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元寺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宫外建于明嘉靖十七年的牌坊,正面刻着“岭海名邦”,背面刻着“昌黎旧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雨中“海阳县儒学宫”(孔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孔子汉白玉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泮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成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成殿 古人认为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称为大成,取名大成殿,是对孔子集圣贤之大成的高度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成殿中孔子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潮州古城东门内的“吴府公 天后宫 太岁爷”“天后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后宫主祀妈祖天后(也称天后圣母)神龛的两边祀有手持金印手持金剑的侍女各一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城卫星路上的“坐城古庙”(土地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