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德正

<p class="ql-block">  仲冬时节,我们来到了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尽管寒气袭人,前来参观的游人仍络绎不绝,在大厅内跟随着一波波、一群群观众在静静聆听着专业讲解员对古代建筑文明史的讲述,感叹先祖匠人的勤劳智慧,历史文化的厚重,彰显中华民族对世界建筑历史的伟大贡献和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这里远离喧闹的街市,环境清幽,古柏参天,绿树成阴,别有一番韵味。它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犹如座座里程 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被视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建筑布局整齐大气,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现有的陈列基本位于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区。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而自身也仿佛化作那画卷中的主体——“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正亲身体验着华夏建筑史上的无限神奇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陈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令参观者眼界大开。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你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各地区建筑之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成就灿烂。</p> <p class="ql-block">  民居展厅用实物展示了我国民居的演进——从巢居到干阑式建筑,从半地穴式建筑到泥墙房屋。居住的历史折射出古人在思索、解决人与自然、与环境空间关系时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啧啧称赞。在展出的众多民居模型中,婉容故居模型备受瞩目,这大概与她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吧。婉容故居,布局整齐而又参差有致,具备了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所有要素:广亮大门、影壁、垂花二门、正房、跨院、抄手游廊等,样样俱全。让许多人羡慕的是院中还有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园中树木假山掩映其间,古径通幽处,尽显清静素雅。</p> <p class="ql-block">  作为全国首座建筑类专题性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已成为向社会传播建筑文化的科普窗口,得到社会各界人士,青少年学生和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热爱。这里举办“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的基本陈列,以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照片、模型等反映中国建筑的灿烂成就;以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展览体例、编制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神韵;以古代坛庙氛围和现代展览形式相结合来展示建筑文化的深邃蕴含。 当你走进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2000多平方米的展区时,中国古代建筑构架的恢弘,建筑材料的复杂多样使你不得不为前人的聪慧头脑和非凡创造能力而叫绝。以古建筑为载体的“爱北京城,捐城墙砖”、“中国古代建筑小广角”、“奇妙的中国古代建筑”等展览,在北京各区县巡展,以弘扬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收到巨大的社会反响。</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珍藏于气势恢弘的太岁殿内, 是国家一级文物。据工作人员介绍,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处理,是小木作装修技术施展的高峰。隆福寺藻井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整座藻井美轮美奂、精巧别致。在博物馆中流连观赏,细细品味与咀嚼那些有着深深民族烙印的古代建筑,内心深处会油然生发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古色古香含古韵,不辞长住古人居。 先农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的地方。1991年9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这里落成,正式对外开放。此后经过几年的修缮和复建,一座完整的明代皇家坛庙建筑群已恢复雄伟宏大的英姿。太岁殿、神仓、神厨、具服殿、观耕台、先农神坛、庆成宫等建筑成为北京市难得的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  古色典雅的太岁殿:又名太岁坛,位于先农坛东北。据资料记载太岁之神原为露祭,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黑琉璃筒瓦绿剪边,坐北朝南,阔七间,宽52米,深24米。外额枋为和玺彩画,内额枋为旋子彩画。正殿前有东西庑殿,黑琉璃瓦绿剪边,悬山顶,阔11间,拜殿又称南殿,倒座,阔七间,中为穿堂。</p> <p class="ql-block">  宰牲亭。宰牲亭院落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时宰杀牺牲的地方。室内明间正中心有一洗牲池,池上下都有排水口,宰牲过程中产生的毛血等物可流入其中。宰牲亭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悬山顶,这种形式在国内现存的明代官式建筑中是罕见的,被誉为“明代官式建筑中的孤例”。</p><p class="ql-block">具服殿</p><p class="ql-block">具服殿、观耕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位于太岁殿南侧。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耤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砖石结构,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台南是皇帝亲耕耤田,即一亩三分地。台北大殿为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p> <p class="ql-block">  正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因,帝王及百姓们都非常崇敬先农神,先农坛也就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建在这里,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坛庙古建筑群的形式展现出来,参观者无不为之心动。</p> <p class="ql-block">  皇帝耕。观耕台东有谡田13亩,为皇帝耕之处。每年农历三月上亥日,皇帝率众官来此先祭先农坛,然后到具服殿更衣,换下礼服,到谡田躬耕,由三王九卿从耕。13亩分为12畦,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明代往返4趟,清代3趟,然后从西阶上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下台。</p> <p class="ql-block">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为神仓。明清时期,皇帝亲耕的耤田收获下来的粮食就储存在这里,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为了使这些粮食免遭虫害,防止发霉,在建筑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筑上使用雄黄玉(三硫华砷)彩画,颜料有巨毒,可以驱虫;为了便于通风换气,防止谷物发霉,在仓房上都开有气窗。</p> <p class="ql-block">  传承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让国人精神丰盈,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