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也是一种心象

陶语

<p class="ql-block">三心二意,原本指做事不专心,最近听一位老师解读经典,他赋予了这个词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心有八识,前五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后面三识是第六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这位老师将“三心”解读为我们的第六识心、第七识心、第八识心,将“二意”解读为第六意识和第七意识。三心二意,合起来称之为“意识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识的功能是分别判断,第七识是我执的种子,第八识是储存信息的仓库。第七识我执之心启动之后,就带动了第六识分别之心,二者密切合作,将前五识采集来的信息加工后,存储到第八识。在我执的驱动下,第七识又将存储在第八识中的部分信息取出来重复播放,此即是造成众生烦恼痛苦的根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耳鼻舌身对境之后采集到的信息即是色,第六识第七识参与之后,就形成了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合称“五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经》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说,当我们以般若智慧(空性智慧)内观自心,就能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无常的、虚幻的,丝毫妨碍不了自性本心。此处的观,即为慧观。能够时时处处如是慧观,哪里还会觉得苦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观照到五蕴皆空,即是觉。但是,我们的习性会常常让我们掉进五蕴的漩涡而忘了内观,觉得所见所听所嗅所尝所触所感皆是真实的,此即是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行,就是要修习性,把生处(觉的状态)变熟,把熟处(迷的习性)变生,修炼的功夫就到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蕴也是一种心象。从心象的视角来看,五蕴就是心象中的心灵映像,也就是某种视角下的视界。当以心象作为观照对象,就会发现五蕴不过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可以欣赏,但是不要攀缘留恋,明白它们的呈现都是自性本心在启用。能在一切时一切事中保持这种清醒明白,心如如不动,但又了了分明,就是觉悟了,就是自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