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文革篇之二</b></p><p class="ql-block"> 文革是个敏感的话题,本篇除了陈述一些现象以外,还有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文革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社会实践,是斗争哲学的集中体现。我总结文革中的斗争有六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斗争大方向。全国上下,上至国家主席刘少奇,下至各单位领导干部,都在批斗之列,基本上绝大多数当权派都受到触及。我们厂在厂门口搭建席棚,大字报铺满墙。不仅厂领导受到涉及,连车间头头也没有放过。</p><p class="ql-block"> 2.与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斗。上一集已有叙述,不过在“破四旧”过程中,那些封建迷信活动确实也有所收敛。</p><p class="ql-block"> 3.与群众专政对象斗。当时,对于定性为反革命分子、地富分子、右派分子、坏分子、反动技术权威等罪名的,都实行群众专政,限制他们人身自由。我们厂小红楼就关押过一些人。有人因受不了精神摧残、身体折磨,而选择从厂大门桥上跳下去,结束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 4.与刑事、经济犯罪分子斗。那时对这些犯罪分子采取高压态势,有点犯罪行为就抓起来。我看到过锦西站前广场召开的批斗大会,犯罪分子被押在大汽车上,脖子上挂个大牌子,写上人名和罪名。会后进行游街示众,对死刑犯直接拉到河北刑场执行。我们厂就有一个人因犯强奸罪而判处死刑。说句实在话,那个阶段社会治安比较好,连小偷小摸都很少。</p><p class="ql-block"> 5.群众互相斗。那时全国各地都有对立的两大派群众组织,唯有沈阳特殊分为三派,即辽联、辽革站、八三一。我们厂两派(好字派糟字派)分别占领办公楼和俱乐部,作为自己组织的据点。两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机构,油印的小报传单,高音喇叭整天宣传自己的观点。文革开始时,主要工作是贴大字报,揭发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7年一月夺权风暴后,两派群众组织互相斗,开始街头大辩论。辩论中有个现象,就是为了占据辩论的上峰,打败对手,往往都引用最高指示(即毛主席语录)做论据,我把这个叫打语录仗。后来,开动宣传机器(小报、传单、大喇叭)对着骂。</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年轻气盛,响应毛主席号召,积极投身到文化大革命中。我在群众组织中承担小报编辑工作,写过大量派性文章。说来也怪,那时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谁也不服谁,在外头辩论,回到家里也辩论,群众真的被充分发动起来了。我妈妈是家庭老太太,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二姐回家,说着说着娘两个就争论起来,观点不同嘛。湖南我表哥表嫂,一个是造反派小头头,一个是另一派广播员,两个人好悬没离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群众互相斗,还表现在那时候盛行的上纲上线,凡事都往阶级斗争上扯。记得小学一次批判会,一个老师发言时念错一个字(意思反了),不管她怎么解释都不行,非得说她是故意的。说她以前当过演员,不可能说错。结果学习批判会,变成批斗她的大会。</p><p class="ql-block"> 6.和头脑中的“私”字斗。斗私批修,是文革时期思想领域里的纲领性口号,是文革精神标志之一。既狠斗私字,批判修正主义,意思是让每一个人都要排除私心杂念而一心为公。当时经常开斗私批修会,每个人都要对照毛主席教导,狠斗私字一闪念。至于拿公家东西打个炉钩子火铲子的行为,更要在会上检讨,并接收大家批判帮助。</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打击经济犯罪,惩办贪官污吏的时候,注意到了没有,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其罪恶根源就是私欲膨胀。虽然说“一心为公”的提法有点绝对化,但是,如今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道德约束力减弱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的,还需要重塑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针对文革中出现的武斗趋势,毛主席曾提出“要文斗,不要武斗”,也没制止住。后来江青提出文攻武卫,结果造成武斗升级。群众组织开始用匕首扎枪武装自己,后来制造土枪土手榴弹,最后发展到抢枪,抢武器弹药,南方还动用了大炮。其实就是群众斗群众的极致版。</p><p class="ql-block"> 我们厂发生过两次较大型武斗,辽建、船校的造反派组织也参与进来,双方动用二三百人。石头瓦片乱飞,棍棒弹弓相加,自然都有受伤的。武斗中也出现过人性化的插曲,记得当俱乐部楼顶反攻时,一位老师告诉败退的另一派学生说,慢点下去别摔着。</p><p class="ql-block"> 杀伤力武器的使用,使社会上的形势变得剑拔弩张,死人的事情也发生了。我们厂两名青年职工在粮库附近中弹身亡。因观点不同,船校一名学生在锦西街头被锦西高中学生活活打死。为此,我还在小报上写下一首诗,充满火药味,摘录几句,体会一下文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经过战友的身旁,</p><p class="ql-block"> 复仇的怒火越烧越旺,刀出鞘,弹上膛,</p><p class="ql-block"> 誓斩凶手狗头祭我烈士英灵,</p><p class="ql-block"> 让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高飘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