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7)温暖冬日 北京第六届地景艺术节在南森举办

追光逐影

<p class="ql-block">电动自行车电量显示屏的电量格一个劲地下探,每隔十分钟就要停下车来活动活动冻木冻僵冻疼的手脚,不过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p><p class="ql-block">从公众号上得知:12月20日北京第六届地景艺术节已开幕。次日,冬至一早,我冒着京城零下好几度的严寒来到南森,拍摄记录下了这里北京第六届地景艺术节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据悉,地景艺术(Land Art),又名大地作品(Earth works)或大地艺术(Earth Art),是从环境艺术(Environments Art)演进而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了70年代,有许多画家和雕刻家纷纷到户外进行地景艺术的创作。这种艺术形式将自然元素如植被、土壤、石头、天气等转化为艺术作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们通过重构自然元素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思维,创作出的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尺度和抽象的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反叛艺术”。地景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艺术形式,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p><p class="ql-block">当我将此次地景艺术节的摄影作品整理好,再看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景艺术作品,细细品味,我的心灵为之震憾:艺术是相通的,那些灵感和创意是滋养人的!变废为宝的地景艺术释放出的真情,真的能温暖京城南中轴线的冬日,提升京南生活圈的品味,也会带来艺术的无限共鸣。</p> <p class="ql-block">主题:《化茧成蝶 温暖花开》</p><p class="ql-block">作者:陈宪君</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日子都是晴天,每一个鲜花绽放的时节都是温暖,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从来不会厚此薄彼,所有的美好都将如花绽放,所有的梦想都能傍依身旁。在一步步耕耘中,让希望发芽,伸茎,葱郁青春;在一天天奋争中,让虫蛹化茧成蝶,舞动韶华。</p> <p class="ql-block">主题:《一千年以后》</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海艳</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2025年为蛇年,作品灵感源自白蛇传故事。蛇的头部装饰结合京剧凤冠,中国结流苏为主,“如愿”牌来自中国书法元素。其中部分原材料是废弃环保材料并结合绳结的编制手法制作</p><p class="ql-block">而成,身体部分易拉罐皮也结合了雕刻、镂空等技法。让环保在非遗的助力下,深入大街小巷,美化百姓生活空间环境成为传承文化的新载体。</p> <p class="ql-block">主题:《七彩马》 </p><p class="ql-block">作者:夏禹</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七彩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美好与希望:身上的色彩是温暖的象征,指引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七彩代表着多元文化的融合。马作为自由奔跑的动物,象征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七彩汇聚在一起集所有吉祥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主题:《瓶艺人生》</p><p class="ql-block">作者:武会龙</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她线条流畅,宛如自然界的某一灵动瞬间被定格;她造型奇特,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奇妙结合;她以其独特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带来了温暖与美好。这些形态各异的艺术花瓶,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带来了一份生动与活力,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主题:《涌泉》</p><p class="ql-block">作者:刘海龙</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大地承载着万物,孕育着生命,蕴含着滋润万物的水,潺潺的水从地下涌出,汇流成河,滋养万物。</p> <p class="ql-block">主题:《暃于山海》</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文雅</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黄彪 谢明洋</p><p class="ql-block">成员:罗云仪 高尧般 李毅强</p><p class="ql-block">张博轩 彭昊南 王丹</p><p class="ql-block">邢雪华 刘静如 石天烁 徐瑜 宫诚</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方案灵感来源于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商青铜神树,即《山海经》中所描绘的扶桑树,据记载树上有十只神鸟,而出土文物却只有九只,我们以探寻第十只神鸟的踪迹为线索,与逻辑框架,树周环绕着三螺旋结构。树下,如海浪般的花境摇曳生姿,于碧海之中,仿佛让人置身山海经中的神秘之境。整个装置由多个“三循环”为单元,由简至繁,生生不息,表达出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循环。</p> <p class="ql-block">主题:《巨型椅子》</p><p class="ql-block">作者:韩海</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椅子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承载着人们休息、交流等多种功能与情感记忆。此设计灵感来源于对人们日常坐姿中翘二郎腿这一极具个性与放松状态的捕捉,将其赋予椅子腿,以拟人化的手法使椅子仿佛拥有了独立的“性格”与“态度”,椅子的尺度允许拉近了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激发观众对于艺术与生活的联想与思考,从而为空间注入活力与话题性。</p> <p class="ql-block">主题:《雨燕精灵的竹韵》</p><p class="ql-block">作者:黄彪</p><p class="ql-block">成员:夏禹</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竹”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寓意着坚韧不拔、节节高升。由竹编织而成的云朵,呈现出半透质感,轻盈飘浮。它们悬挂于天际,仿佛真实的云朵:细竹模仿雨滴,象征着自然界中雨水的滋养与洗礼。雨滴从高处缓缓降落,如同细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地面,取自“润物无声”的意境,为万物生长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雨燕是北京自然界的馈赠,翩翩起舞,承载着悠久的北京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主题:《柿柿如意》</p><p class="ql-block">作者:郑志勇</p><p class="ql-block">成员:王德芳 巩如英王鑫硕 徐嘉 邵锭琪</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以房山磨盘柿为题材,运用解构、重组、排列等手法,将树枝弯曲缠绕创作出一对磨盘柿,同时组合出如意造型,龙桑枝横贯上方,营造出独特的线条美。作品具象写实,创造出老百姓喜间乐见的艺术形象,运用红橙色调,烘托温暖喜庆的氛围,凸显了事事如意、吉祥平安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主题:《秋水揽星河》</p><p class="ql-block">作者:倪贵美</p><p class="ql-block">成员:范永霞 王雪 唐英兰 李甜甜</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地球,太空,银河系,太阳系,在人类思想里是多么的广袤无垠,伟大祖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用智慧正在一步步探索,我们园艺相比之下多么的渺小,古人云,“泰山不却微尘,积小累成高大”,新时代的园林花艺,我们着眼于行动,万众一心,在花园城市建设中尽我们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主题:《时间之手》</p><p class="ql-block">作者:潘磊</p><p class="ql-block">成员:张东霞 王红英 周洁 黄雨浓</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作品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与历史印记的思考。手捍地面的动作造成了永久的褶皱,一褶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深刻,象征着历史和记忆的累积,以及时间对一切事物的不可逆影响。从而引发,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主题:《无相》</p><p class="ql-block">作者:郑金花</p><p class="ql-block">成员:郑兴 王冬雪 王贵展 王志江 赵程</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在小桥溪水边上,用废旧的钢铁做骨架,修剪下来的树枝和竹子做结构,用编,排,平行,错落,缠绕,做基础。她像龙字的草书、像挥舞的丝带、像即将到来的蛇、一个满满的爱心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无相是一种超越表象的境界,它并非是虚无的,而是超越了有型世界的束缚。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无相是心的空灵,不被外界声</p><p class="ql-block">色所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万物皆有其规律。表象并非真实,只有超越象的执着,才能触及事物本身的真相。你看它像什么它便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主题:《大地公主的温暖抱抱》</p><p class="ql-block">作者:李一淼</p><p class="ql-block">成员:张海风 向彪</p><p class="ql-block">设计理念:大地公主宛如自然的精灵从土中生长而出与大地完美融合一体。她的裙摆如同树根般向四周蔓延,根须从土中汲取着大地的养分,也传递着大地的力量,温柔且坚韧。她的双手呈环</p><p class="ql-block">抱状,在等待每一个前来的游客,准备给予他们最温暖的拥抱,抚慰心灵。这是件时间的作品,随风雨的侵蚀,土质身躯消散归尘,独留铁质框架,一颗赤诚温暖的红心展露。虽肌肤不再,但此心仿若不息炉火,昼夜发出如火亮光,慰藉大地与人心,成为世间温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冬至的早晨很冷,但是欣赏、收获到了地景艺术感到很充实,正如这里的文化看板所说,收集快乐,阳光很暖,电量很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