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米拉日巴佛阁</i></b></h1> <div>甘南旅行,合作市的米拉日巴佛阁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米拉日巴佛阁初建于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不幸毁于“文革”,如今现存塔身为1988年重建,仍然保留原制。</div> 米拉日巴佛阁是藏区唯一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寺庙,这座寺庙最大的特点是将藏传佛教各派融合在一起,有点教派大团结的意味。<br> <div>佛阁是藏族堡式建筑与佛阁式建筑的融合,总高九层,佛殿供奉的佛像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密乘众多本尊佛像、千尊米拉日巴像等各类佛像。</div> 朝拜或参观佛阁主殿需要脱鞋进入。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内容,供奉藏传佛教的一个派系或其中最重要的神祇。<br>1️⃣:强巴佛殿(即汉传佛教弥勒佛殿)<br>2️⃣:格鲁派、噶党派、萨迦派等派系祖师<br>3️⃣:宁玛派派系祖师。<br>4️⃣:文殊、观音、金刚手三怙主殿。<br>5️⃣:噶举派佛教祖师殿。<br>6️⃣:藏传佛教密宗殿堂。<br>7️⃣:密宗上师传承殿堂。<br>8️⃣:五方佛等佛主。<br>9️⃣:喜乐金刚坛城(不对外开放)。<br> 佛阁从第三层到第八层所供奉的佛像都是用檀香木、神柏雕刻而成。佛阁内还珍藏有《丹珠尔》大藏经和《甘丹尔》大藏经共500余册。 <h1><b><i>桑科草原</i></b></h1> 桑科草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草甸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千米。 桑科草原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为平坦的高山草原。以其优良的草场和历史上多在此举行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而享誉西北藏区。 9月2日晚上,我们特意借宿桑科草原雅培林卡营地民宿, 感受草原独立小屋,体验静谧的草原之夜以及观草原日出。 独立小屋内部采用藏式风格布置,干净整洁,热水洗澡一应俱全。刚进9月,草原的夜晚已露寒意,晚上就要用到电热毯,开启暖空调。 刚放下行李,小姐姐的朋友就和拉卜楞寺的藏族僧人师傅来看我们,初次见面,僧人师傅按藏族礼节给我们献上了哈达,平生第一次被带上哈达,有些受宠若惊。 虽是初次见面,但我们和僧人师傅围绕藏传佛教相谈甚欢,长了不少见识。 漫步晨曦中的草原,天边一抹红霞, 远处的群山薄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草本的芬芳香, 犬吠、虫鸣、鸟啼,一方祥和的净土…… 能猜出这间藏式风格的大厅是派啥用的吗?实际是营地旁的藏餐厅。 到了草原,小姐姐心驰神往的是骑马。 准备出发 马背上乐不可支 静下心来享受草原的宁静与祥和 其实,旅行的意义不就是走未曾走过的路,结识不同类别的人,感受未曾体验过的事,拓展你对世界的认知。 晨曦中的草原牧羊图 <h1><b><i>拉卜楞寺</i></b></h1> <div>在甘南晃荡,拉卜楞寺似乎是必去的景点。9月3日上午从桑科草原雅培林卡营地驱车20多分钟就到达藏区地位很高的拉卜楞寺。</div>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电影《天下无贼》选此做为拍摄地。<br> 它的佛学院据称是“佛学界的清北”,藏医学院也“很有影响,并在寺内开设了藏医门诊部,为前来朝拜的藏民治病。 在年轻的僧人解说员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主要的大殿,拉卜楞寺内有一个厨房很有名,据说一口大锅一次可以煮 12头牛或30只羊,可惜当天是初一,很多殿堂要做佛事,不对外开放,包括这个厨房,很遗憾。 拉卜楞寺目前设六大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上续部学院、下续部学院、喜金刚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拉卜楞寺的经卷书写传统,这一特色对维护佛教文化和传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历经300多年,它已发展成为拥有108座附属寺的大学府,其影响力遍布甘肃、青海等地。 这里拥有世界第一长转经长廊,约有3.2公里,绕行必按顺时针方向走,一圈大概需要 40分钟。仓央嘉措的《那一世》,在这一刻也逐渐有了画面——闭目在经殿香雾中,摇动所有的经筒,磕长头匍匐在山路,转山转水转佛塔,垒起玛尼堆,翻遍十万万大山…… 闻思学院的经堂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又称“大经堂”,是全寺之中枢,在这里可以看到“千人诵经”的宏伟景观。 山坡上一座座小房子是“苦修室”,通常不具备水电,是僧人为突破境界独自闭关静修之地 拉卜楞寺在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地位很高,与青海塔尔寺齐名。但与各莫寺相比,拉卜楞寺的规模远低于我的预期,可能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div>这是爬上对面山坡视角拍摄的拉卜楞寺全景。</div> 在这里红墙、路边都是拍照的好地方,随便一拍就很有藏族特色。<br> 想感受藏区虔诚的宗教气氛,那你一定要跟着那些手持佛珠、口念经文、转动每一个经筒的朝拜人的脚步,穿梭在拉卜楞寺的每一处殿宇之间…… <h1><b><i>甘加秘境</i></b></h1> 甘加秘境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镇。<div>下午去甘家秘境,名声起的很大,其实主要就是看一眼2000多年历史的八角古城墙遗址,现在古城内依然住着一个自然村的藏民。</div> 由于南北海拔落差达1300米,这里的地质构造独特,拥有多样的地质资源,如悬崖、草原和高原湖泊等。 秘境内主要分为三个景点:八角古城、白石崖和白石崖寺庙,但寺庙目前不对外开放。 八角城因其有八个城角而得名,城廓呈空心十字形。西夏王朝兴建,坐落在达里加山脚下,被雪山环绕,是古时的军事重镇。 爬到山顶的观景台才能俯瞰八角城全景,在高海拔地区对体力是个考验。 远眺白石崖 近观白石崖 落日余晖下的白石崖 <h1><i><b>旅行札记</b></i></h1> 行走在旅途,每天你的思绪都会被遇到的人、看到景所感染。 记得在驾车去娘玛寺的路上,一队穿着统一黑色骑士服的摩托队从我们车边呼啸而过,俊逸、洒脱。 最后一位骑手身材飘逸,我和同伴打赌,这是一位女骑手。瞄一眼车牌,还是挂沪A牌的上海老乡。 当我们到达玛曲县加油站时恰好他们也在停车加油,6位上海骑手中真有一位英气勃发的女骑手。遥远藏区遇老乡,一起合影同框。 <div>还有一位头发花白在上海当高管的瑞典老汉,一位资深的摩友,他说就喜好这种在广袤天地间奔驰的感觉,身心都会融入大自然。</div> 在曼泽塘湿地,当我们到达时景区时大雨滂沱,游客中心空无一人。门口遇见两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藏族兄弟,其中一位憨厚的小伙子甚至听不懂汉语,当我用肢体语言提出要给他拍照时,慨然允诺,小伙子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纯真笑容,这一刻我的心都快被融化了。 在壤塘的壤巴拉非遗传习所与藏族小伙聊天、合影。 在甘加秘境观景台遇到一位完全不同于藏族长相,长着一张外国脸、肤白的僧人,自称来自拉卜楞寺,会说藏语和流利的汉语,并会热情的向游客介绍周边地区的寺庙,和我们遇到的藏族僧人区别很大。也许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以为每一次旅行,你见过的人,看过的风景,吹过的暖风,都会化为骨血,融入生命,成为我们所说的眼界与格局。 从书本上了解草原有多么一望无垠,不如自己在草场上狂奔,让自己感受扑面草浪的芬芳。行走在广袤的若尔盖草原,成群的羊群和牛群洒落在天地间,你就会感受到一望无垠描述的不是草场,而是我们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 <h1><b><i>中国小麦加-临夏</i></b></h1> <div>从甘加秘境驱车2小时即进入号称“中国小麦加”的临夏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一进临夏,画风迥异,从甘南的藏传佛教立马切换成伊斯兰教,遍地高耸的宣礼塔,</div> 街头穿梭戴小白帽的男人, <div>头裹黑纱巾的美女。</div> <div>这位女子黑纱巾的戴法明显上面那位不同,不知有何讲究?</div> <div>临夏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古称“河州”,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素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城内以清真寺和拱北闻名。</div> 这里是回族聚居区,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但派中有派,在临夏这个三十多万人的小城市里,穆斯林就分五六个教派,通常是各去各的清真寺做礼拜。但教义规定也可以去不同教派清真寺做礼拜。 <div>年代最早的有南关清真寺、老华寺、前河沿清真寺等,规模很大,平时不接受非穆斯林进入。</div> 不止清真寺,“拱北”更是非请莫入。拱北,穆斯林供奉先贤陵墓的圣地。 临夏明清时期便建起了壮观的拱北群:大拱北、国拱北、大太爷拱北、台子拱北、古家拱北…… 临夏的伊斯兰建筑都是近五十年重建的,仿造当年的式样,风格为清初和阿拉伯风格的混合,栩栩如生的砖雕出现在建筑物的各个角落。 由于聚居着众多虔信《古兰经》的回民,建筑中“堵阿儿”不可或缺。据有关资料,堵阿儿是一种用竹笔蘸墨汁写成的阿拉伯文经文祷告词,贴在门楣上,祈求真主的眷顾和赐福。不过,纸写的堵阿儿风吹日晒容易受损,有人遂将经文祷告词挪到青砖上,并在周围雕制出花纹图案,诞生了雕刻与镂空的砖雕技艺。红园内的建筑上,就有许多古朴肃然的砖雕。 走在街上无需留意,就有砖雕镶嵌在墙上,那些深屋大院的门额两边无不附加上图案或雕刻。即便一些不起眼的简居陋室,也有砖雕的点缀。<br> 其实,民国时期的高级军官马步青的东公馆,才是临夏砖雕的荟萃之所,据说宅院,照壁、廊檐、柱头上,或镶嵌或矗立,错落有致地布置了180多件砖雕,均出自著名砖雕匠绽成元和他的弟子之手。可惜我们到达时天色已晚,只得放弃。 好在八坊十三巷的夜色,倒也璀璨夺目。 <div>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远在唐朝,西部的使者、商人等,多经此地入中原,不断有人在河州长期住下来。</div> 南关厢、前河沿、大小西关这一片地方,逐步建起“围寺而居”的八个教坊,连同围绕各个教坊而出现的十三条巷子一起,叫作八坊十三巷。 这里的“北寺照壁”技艺精湛,被列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br>八坊十三巷是临夏的老街区,也是回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区,因为独特地域和民族交融,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个性,其中精雕细刻的砖雕,最具特色。但部分人工打造的痕迹还是能时时感受到。 河州美食也真心不错,无论东乡手抓羊肉、大盘鸡、牛杂还是点心、酸奶味道都不错,性价比超高。 回想起91年第一次到临夏,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墙上到处刷着“坚决反对本地青年去国外当兵的歪风”的标语,让我大惑不解。问了本地的朋友才知道原委,原来91年美国帮助科威特收复国土与伊拉克开战,本着天下MSL兄弟是一家,当地部分青年用旅游签证去伊拉克报名当兵。当然通过这个手段留在伊拉克是一个重要考量。在拉卜楞寺遇到一位50年前支内去临夏的上海人,聊起这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h1><b><i>东干码头-炳灵寺</i></b></h1> 到了临夏不能不去号称中国六大石窟之一的炳灵寺。 从临夏出发,驱车40分钟就到了位于东乡族自治县的东干码头。 <div>走过这条水路能给你多层次的旅途体验,</div> 从甘南草原奔腾而来的大夏河流过东干码头后注入刘家峡水库 从东干码头坐上10人座的小快艇启程前行,只收钱不给任何票据。 小快艇在水面上颠簸、跳跃中快速前行,穿越略显混浊的大峡河,清澈的刘家峡水库、饱含泥沙的黄河炳临峡, 从水上游览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欣赏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 一路即担惊受怕又颇感刺激,小快艇在水面颠簸穿越近40分钟后到达炳灵寺码头。 论资历,炳灵寺石窟比麦积山石窟年代更悠久, 可惜连下了好几天雨,怕山石坠落伤人,景区闭门谢客,只能门口拍照打卡。 虽远道而来未能入寺参观深感遗憾, 但黄河与炳灵峡的风光也让人惊喜连连 虽然细雨蒙蒙,小姐姐拍照兴致不减。 还别说,这身服饰和黄河炳灵峡地貌挺搭的,毫无违和感, 看来旅行时如何根据不同环境来自己的搭配服饰也是个技术活。 站在炳灵寺码头的视角,炳灵峡宛如一幅巨型山水画卷,蛮震撼的。 上船前再望一眼黄河丹霞地貌 回程坐着快艇又颠了一路,还好有惊无险总算抵达东干码头。 安全出舱。 <h1><b><i>黄河、洮河交汇观景台</i></b></h1> 在黄河与洮河的交汇处,你会看到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一条河清澈见底,另一条则浑浊不堪,两者相遇时,界线分明,互不相容。注意:这条清澈的河流是黄河,而浑浊的那条则是洮河。<div>这张照片是8月上旬,南京一位朋友见到奇观后发给我的照片。</div> 两条河的交界线并非恒定,刘家峡水库每天会调整库容,交界线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能否在黄河、洮河交汇观景台看到这一奇观全靠运气,一般而言上午几率大于下午。<div>我们2点左右到达观景台,看到的景观是这样滴......</div> 其实整个黄河、洮河交汇处都只是刘家峡水库的一部分。<div>受刘家峡水库调节库容的影响,交汇观景台在特定时刻可以看到清澈黄河水与浑浊洮河水交汇的奇景,可惜当天库容早晨已经调完了,我们错过了这一奇观。</div> <h1><i><b>刘家峡水库</b></i></h1>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因临近炳灵寺又被称为炳灵湖,被誉为“高原明珠”,水面最宽处6公里,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约57亿多立方米,正常水位1735米。<div>在整体缺水的甘肃能见到这么大面积的水域还是有些超出想象。</div> 但从旅游的角度而言,这里的水上活动对南方人不具备太大吸引力,仅仅是打卡拍照而已。 走下刘家峡水库观景台,我们的川西北、甘南行程也将落下帷幕。 <h1><i><b>惜别自驾</b></i><b></b></h1> 天公不作美,阴霾中下起了中雨。从刘家峡大桥一路疾驰200+公里直奔西宁,快到西宁时老天总算开眼,雨渐止。<div>搞定住宿后驾车前往设在西宁站地下停车场的‘一嗨’还车点,和站点的小哥核对了一下路码,从天水起步至西宁还车,驾驶里程2987公里,过路费仅251元,可见俺们走的绝大部分是不收过路费的山路。</div><div>用注目礼向陪伴一路的丰田荣放告别,明天我们将开启包车模式走进青海藏区。</div> <h1><b><i>To be continued</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