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二口长城:明嘉靖年间修筑的李二口长城,是明代大同镇长城的一部分,以其“奇、伟、雄、绝”而闻名,是山西省保存最完整、建造最奇伟、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土长城……</p> <p class="ql-block">保平堡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保平堡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到蒙古兵的侵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蒙古兵曾由此入犯,进入天城卫进行掠夺。隆庆六年(1572年),保平堡城墙包砖以增加防御效果。到了清朝,保平堡的军事功能消失,驻军变成了村民,戍堡变成了村子。近代由于水源问题,村民逐渐搬迁到河边居住,保平堡现已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新平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赵国在此设置了延陵邑,并在秦汉时期成为延陵县所在地。现存的新平堡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并在隆庆六年(1572年)新平堡不仅是一个军事要塞,也是一个商贸中心。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镇川堡:历史:明朝时期,镇川堡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承担着保卫边疆的重任。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当时的建筑和风貌。秋天的镇川堡简直美到cry,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镇边堡镇边堡是明代大同镇边墙五堡之一,地理位置和战略防御十分重要……镇边堡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堡内北部三分之一的面积用于仓储,显示出其军事功能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镇边堡丰收的秋夫……</p> <p class="ql-block">守口堡: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地势稍有起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