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忆九十四之徽派风情游

老树

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安徽的河流湖泊也是风景如画,如巢湖、新安江等,它们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徽商、徽墨、徽菜、徽戏的发祥地。徽菜是中国八大地方菜系之一,随着徽商崛起而享誉大江南北。安徽的戏曲艺术,如黄梅戏、庐剧等,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这些戏曲剧目不仅反映了安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它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与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无锡蠡园、梅园齐名。是我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吉尼斯纪录。花园占地近350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精华,广纳各方花草滕树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一体,是景区内最具徽文化魅力景点。 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鲍家花园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棠樾牌坊群景区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花园内主要包括盆景园、松影湖、观鱼池、文昌阁、盆景艺术博物馆等景点,其中“江山如此多娇”盆景全长21米,高2.4米,是中国私家园林中最大的盆景‌。 鲍家花园占地近350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精华,广纳各方花草滕树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一体,是景区内最具徽文化魅力景点。 安徽的自然景观也是其风土人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山、天柱山、九华山等著名山岳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这些山峰耸立,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 鲍家花园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但经过修复重建后,现已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吉尼斯纪录。花园的设计精美,做工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沉稳凝重的敦本堂,俗称男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五凤楼门厅,整个祠堂的结构简洁明了,银杏为柱,樟木作梁,砖、木、石雕洗练不繁,处处透露出儒家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显示着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祠内现保存有宗族管理制度的碑刻、立有《嘉庆上谕三道碑》等,是研究宗法制度不可多得的实例。 在安徽这片土地上,人们尊重传统、崇尚礼仪、勤劳智慧、热情好客。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安徽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和感受。 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庭。明坊3座是: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前二坊为卷草型纹头脊式,后一坊为冲天柱式,3坊都是4柱3间3楼。明3坊其结构、规格基本相同,只是雕刻内容从粗犷简单的花卉到精致繁缛的鸟兽,有所不同。 安徽以其美丽迷人、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倾倒了无数旅游者,使其流连忘返。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和阴森威严的古祠堂,无声地诉说着古老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 清坊4座都是冲天柱式,结构类似,但雕刻比明坊精致。内容有婀娜多姿的花卉虫鱼,栩栩如生的狮子、仙鹤,以及牡丹瑞云等吉祥喜庆之类。如通面阔11.82米,进深2.58米,高11.70米,最迟建造的"乐善好施"坊,其额枋、拱板、月梁等也都相应雕刻花纹图案,粗大的梁柱,精美的纹饰,气势益显轩昂。 安徽,这片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繁荣、风景秀丽之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地理风貌,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徽派建筑,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建筑风格浑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拔、恢宏华丽、气宇轩昂。 潜口民宅、许国石坊、罗东舒祠、渔梁古坝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它们的殊荣显示出徽州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徽州木雕不仅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徽州人的日常生活和信仰。 徽派木雕,装饰性与实用性并重:徽州木雕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强调实用性,反映了徽州百姓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徽州木雕采用了多种雕刻技法,如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半透雕和圆雕等,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包括花鸟虫兽、人物故事、器物、文字造型等,展现了徽州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仅徽州本土就出了168位进士、17位状元。徽州人才荟萃、名人辈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四世一品”、“父子丞相”……佳话频传。 徽州木雕在构图上不受自然透视原则限制,根据表达需要自由组合,展现出浪漫与粗犷的艺术风格。 徽州木雕融合了中国正统文化思想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州木雕的刻画手法细腻,能够将人物、动物等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活力。 宝纶阁位于徽州区 呈坎村,距屯溪26公里。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明 万历间(1573--1620),呈坎人罗应鹤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抚等职,因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罗氏政绩显著,常得皇帝御赐,罗氏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赐珍品,特修此阁,取名宝纶。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构图方法和刻画手法等方面,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徽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 宝纶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而又美不胜收。横梁上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历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历久不凋。 罗东舒,宋末元初著名学者和坚不仕元的隐士,他既有与陶 渊明一样的高风亮节品格,又有黄庭坚、欧阳修一样的才贤,对呈坎罗氏贡献极大。 在徽州人的内心深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徽商经营致富后,不仅对自己子孙的教育舍得投资,而且不忘回报乡里和社会,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尤其格外关注。为此,他们不惜斥巨资用来兴办学校和书院,鼓励读书,培养人才。在徽州,有一句谣谚,即“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娇子不娇书,娇书变养猪”。 罗东舒祠,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原属歙县)呈坎镇呈坎村内,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纪念的是罗氏第十三世祖罗东舒。被认为是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筑,于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篇文字部分摘编于网络。<div>  2006年11月17日拍摄于安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