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隆兴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因寺内供奉一尊高达21.3米的铜铸立式千手观音像而闻名。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高低错落,气势磅确,为我国现存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宋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4日一早驱车前往衡水,十点又独自驱车前往石家庄正定古城,时间关系没有前往隆兴寺而是去了毗卢寺。然后又驱车前往曲阳。15日9点,20元参观了北岳庙。原计划去定州逛一圈,结果惦记着没有前往的隆兴寺,11点走出北岳庙后又返回正定古城。待到兴致勃勃走进隆兴寺,才发现主殿“大悲阁”被围档遮住,修缮勿进。看来还要再找时间来一次啦!</p> <p class="ql-block">平面十字造型孤例摩尼殿,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觉六师殿(遗址)</p><p class="ql-block">大觉六师殿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原为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单檐庑股顶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金、元、明、清均进行过重修。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p><p class="ql-block">据《隆兴寺志》记载,大殿的佛坛上原供有七尊佛像,即释迦牟尼佛及其成佛之前的六位先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他们在佛教中合称“过去七佛”,因而大觉六师殿又俗称“七佛殿”。</p> <p class="ql-block">东方净琉璃世界↓</p><p class="ql-block">内槽西扇面墙外壁画,框宽9.14米,高7.13米,内绘“东方净琉璃世界”。画面以东方三圣——药师佛与日光、月光二菩萨为中心展现。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执药丸。其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分别持绘有日轮、月轮的莲枝。三圣像周围绘药师十二神将、菩萨、比丘、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120余身。</p> <p class="ql-block">西方胜景↓</p><p class="ql-block">内槽东扇面墙外壁画,框宽9.14米,高7.13米,内绘“西方胜景”。构图宏伟,色彩艳丽,将虚幻的“西方极乐世界”展现出来。画面主题以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为中心,共绘佛、菩萨、罗汉等400余身。壁画左下角则以暗淡的灰绿色绘出了世俗间生老病死诸苦,与色调明快、气势恢宏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壁画</p><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各壁满绘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图”和“八大菩萨图”为清代补绘外,其余皆为明代遗存。现存面积约422平方米,为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檐墙生动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梨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图”。东、西扇面墙分别绘“西方胜景”和“东方净琉璃世界”。壁画采用沥粉贴金的艺术处理,色彩艳丽,层次清晰,在现存明代寺观壁画中实属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泥塑五彩悬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象,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p><p class="ql-block">观音像高3.4米,头戴花冠,项饰璎珞,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那双智慧深藏的眼睛微微俯视,恰与虔诚的礼佛者形成感情的交流。↓</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鲁迅曾赞誉的“东方美神”-倒坐观音</p> <p class="ql-block">五彩悬山</p><p class="ql-block">五彩悬山长15.7米,高7.5米,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壁塑艺术形式,将观音说法的道场——普陀洛珈山壮观热烈的场景微缩于壁面。路坐正中的观音菩萨,突破了宗教佛像的呆板作风,形体曲线柔美,姿态优雅端庄,是诠释宋代观音造像世俗化特点的上乘之作,故被誉为“东方美神”。又因其坐南面北,与大殿坐向相背,又称“倒坐观音”,是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牌楼门</p><p class="ql-block">牌楼门,面阔一间,庑殿顶,曾被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珍品”。现存建筑为1986年依据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的文字及照片复建。南面题额“妙庄严域”,即赞美佛门乃绝妙善美之境地。北面题额 “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渡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p> <p class="ql-block">戒坛</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p> <p class="ql-block">慈氏阁</p><p class="ql-block">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简洁明朗,檐墙内立柱为宋《营造法式》所记永定柱的唯一实物例证。元、明、清均有重修。1958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p><p class="ql-block">此转轮藏即一座可以转动的木质藏经橱,为宋代遗物。直径7米,由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构成,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转轮藏为南朝梁(497-569年)善慧大士始创。因佛教中有推其旋转一周与诵读佛经同功之说,后世皆有造立,但保存下来的实物较少。此宋代转轮藏则为现存实物中时代最早者,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悲阁”一侧</p> <p class="ql-block">不巧,“大悲阁”正在修缮之中。只能拍几张围档图片。</p> <p class="ql-block">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均奉敕重修,现存为1997年至1999年重修。重修后的大悲阁主殿高35.5米,是一座三檐四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两侧的御书楼、集庆阁以虹桥与之相连,三阁并立,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大悲阁内供奉的铜铸观音像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像高21.3米,共42只手臂。是世界古代最高大的铜铸佛像,被誉为“河北四宝”之一,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桥齐名。</p> <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这尊千手观音像,像高21.3米,立于2米多高的石质须弥座上,如此高大的佛像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竟然铸造而成,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据说赵匡胤曾经三次审阅大菩萨像图纸,参与龙兴寺工程的3000名工匠,他们先拆去九间讲堂,然后开始向下挖,而后一层礓砾、一层土石、一层灰、一层土进行夯实,形成一深2米,长13米的方坑,往里栽7根熟铁柱,每根铁柱由七条铁铜合就,再用七条铁绳固定,然后把烧红的铁水灌入地基,形成一个整体稳固的“铁地基”。这样坚实的地基保证了佛像的稳固,经受住了干百年来多次的地震摇撼。地基打好后,在铁地基上立起一根巨木,以此形成佛像的木胎,进行泥塑,继而制出内模外范。有了成型的泥塑模子后,接下来就是把熔化的铜液注入内模,外范之间的夹层就成了。</p> <p class="ql-block">剩下最困难的就是浇铸了,一干多年前的北宋,没有机械化,工匠们完全凭手工操作,面对20多米高的佛像,工匠们决定用分段浇铸,将佛像分为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先铸莲座,第二段铸至膝盖,第三段至脐轮,第四段至胸臆,第五段至腋下,第六段至肩,第七段至头顶,最后增添其它手臂。铸造铜像头部时,工匠们遇到了难题,佛像太高,熔化的铜水提上去就凝固了,怎么办?那就把熔炉送上去,怎么送?为防止铁水凝固这一难题,工匠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屯土的方法,就是先堆土建一个坡道利用坡道运送铁水。据说,当时因佛像太高,为了便于将熔炉推上去,土堆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坡度,一直堆到了三里之外,至今正定城东有个村子叫“三里屯”,就是由此而得名的。就这样,21.3米高的铜铸干手干眼观音像终于完成。</p> <p class="ql-block">“大悲阁”一角</p> <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p><p class="ql-block">此碑为中华名碑之一,全称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仙奉敕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其书体方整有致,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上承南北朝之遗韵,下开初唐诸家之先河,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有“楷书之祖”“隋碑第一”之称。</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六最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的复制碑↓</p><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侵蚀,碑身缺损严重,碑阳下部的部分碑文已经脱落、无法识别。为方便游客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更好观瞻,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按照1:1比例做复制碑,于2019年9月19日立于原碑东侧。</p> <p class="ql-block">弥 陀 殿</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此殿为一座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青瓦覆顶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临济宗第二十五代嗣祖沙门梦堂和尚主持修建。梦堂,为隆兴寺明代高僧。</p> <p class="ql-block">佛 像</p><p class="ql-block">石质须弥座上供奉明代泥塑金装阿弥陀佛,佛像后侧柱上悬塑着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像。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p><p class="ql-block">殿内东西两则供奉石雕十八罗汉像,其余佛像大多为五十年代民间征集。</p> <p class="ql-block">出门来!</p> <p class="ql-block"><b>隆兴寺六大中国之最:</b></p><p class="ql-block"> 1、摩尼殿: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宋代建筑孤例。摩尼殿是隆兴寺中轴线上的第三殿,建于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的艺臻极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2、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倒坐观音):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这座观音像是隆兴寺内的著名塑像,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精美的雕塑工艺而闻名,中国孤品。</p><p class="ql-block"> 3、转轮藏:是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4、龙藏寺碑:被推崇为“隋碑第一”,是隆兴寺内的另一项重要文物,具有极高的书法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5、慈氏阁,中国现在最早的、唯一的永定柱造法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6、铜铸毗卢佛:是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展示了古代铸造工艺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b>隆兴寺的世界之最:</b></p><p class="ql-block"> 千手千眼观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像。</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这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高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变化,甚是精美,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p><p class="ql-block">每个大佛的帽子上还有5尊小佛,这是佛教最高级别的头冠,称之为五佛冠。5乘以12 正好得60,所有的加在一起1072,</p><p class="ql-block">72 是他母亲的生日72岁。</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对三身有一个精妙的比喻:法-身如明月,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之影。即使水干了,月亮的影子不见了,但月亮依旧存在。</p><p class="ql-block">法身就是毗卢业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永远存在,可见其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