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村全景</h3>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砖壁村<br> 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砖壁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这里地理位置险要,南、西、北三面临崖,仅有一条峡谷小道可通内外,东面靠山,经过两道天然壕沟可进入崇山峻岭之中,是一个天然的战略要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等八路军领导人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从潞城北村迁至砖壁村,1940年6月又迁至王家峪村,1942年5月反“扫荡”后再次返回砖壁村。在这里,八路军总部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砖壁村八路军总部旧址大门。在战争年代,像总部这样的机关单位在农村,住的都是地主的大院,庄园之类的地方,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容纳不下的。</h3> 进门后,院内景观。右侧中间那个小门,就是院子的大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进门正对着就是一棵大榆树和彭德怀旧居,该树不知是不是彭德怀栽的,反正现在名称为彭总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德怀副总司令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年7月欧致富(右) 苏达(左)在八路军总部砖壁村 旧址彭德怀副总司令旧居前。(中为左权县人武部政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致富 苏达在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留言簿上的题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入后院住宅区的小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院独立的左权旧居,现为左权纪念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旧居屋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警卫部队驻房内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活用的水井。拜访完砖壁村后,我们立即奔赴王家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全景</h3>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东70华里处的丘陵山区,这里山环水绕,峡谷幽深。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秋至1940年底,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就驻扎在这里。其所属机关、部队住在周围的村庄。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陆定一、杨立三、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张际春、陈赓、苏振华、陈锡联、傅崇碧、李达、聂凤智、洪学智、黄克诚、陈伯钧、张云逸、粟裕、张爱萍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旧居,参谋部、政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旧址多处。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 1939年11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部从砖壁村进驻王家峪,当时朱总司令住在王家峪张昌绪家院内,朱总司令住东屋,左权将军住南屋;彭副总司令居东院张富生西房。中共中央北方局驻王家峪(前庄),八路军总政治部驻下合,总供给部驻西堡,抗大总校驻蟠龙、北方局党校驻上北漳,总部特务团驻西营镇,鲁迅艺术学校驻下北漳,总部直属队驻枣林村。<br> 这里 还有指战员们体育活动的篮球场,有朱总耕种的菜园,有干部战士修建的水井,有何长工教育长讲党课的教室讲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罗瑞卿、陆定一、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军事、政治会议,举办了朱总祝寿会、太行文化人座谈会,部署了"百团大战"作战计划,由此成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br> 总部在王家峪期间,朱彭总副司令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年2月,朱彭总副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杨尚昆、陆定一等,在总部和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长、"磨擦专家"朱怀冰进行谈判;并于3月5日至8日,集中我八路军十三个团的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朱怀冰三个师,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年12月21日,朱总司令在王家峪总部接见了毛主席从延安派来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马苏华、爱德华等国际友人。总部在王家峪驻扎期间,为了粉碎日、伪、顽的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朱彭总副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带领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并创办了黄崖洞、柳沟、梁沟、高峪沟抗日兵工厂。1940年清明节前后,朱彭总副司令带领总部机关和抗大学员,开展植树造林运动,仅在王家峪一带就植树两万余株。朱总司令还亲手在王家峪的寨湾栽下一棵白杨。<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家峪总部旧址大门,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小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内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内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老总卧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副老总卧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部医务室,墙上的两张画像是援华外籍医生,具体名字忘了,好像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马苏华、爱德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卧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权副参谋长卧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赓卧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在大门外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伯承、邓小平旧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邓小平住房门前当年的拴马枣树</h3> 小平同志当年拴马的这棵枣树,一直长得好好的。“文革”中小平同志蒙屈,这棵树也变得病恹恹的。10年后小平同志复出,这棵树又枝繁叶茂。最神奇的是,1997年小平同志去世了,这棵枣树居然分泌出暗红色的树汁,仿佛泣血,随后就枯萎了。或许,这是自然界的巧合。但是,当地人民言之凿凿,无半句虚言。红星杨、泣血枣。草木与人亦有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致富苏达一行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朱德手植的红星杨下留影.前左2县长李银尧.右1县文化局局长李志宽.后中广州部队党史办主任张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总亲手种植的红星杨树枝截面</h3> 这是八路军在太行电视连续剧的特型演员(彭.朱.刘.邓)在朱德白杨树前留影。朱总亲手种植的白杨树,树身笔直挺拔,树冠枝繁叶茂,最为神奇的是,树枝的横断面有一个鲜艳的五角星,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红星杨。老百姓说,这是朱总把自己的心留在了太行。白杨红星成为武乡的一大奇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王家峪后,我们就到了武乡县武乡八路军纪念馆,住进了当地的民俗旅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早就没人这样磨面了,仅作为旅游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享受一下一下北方农村的土炕,不过现在都成了洋炕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乡县八路军纪念馆全景</h3> 太行群英雕像左起:129师副师长徐向前、115师师长林彪、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叶剑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129师师长刘伯承、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罗荣桓、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纪念馆人介绍说,人的身材都是按比实际比例塑造的,只是邓小平提高了10公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1-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任慧鹏,带领我们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西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的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的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的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的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的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的资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馆右侧的八路军将领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馆后方山上的八路军抗战纪念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碑后面的徐向前纪念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碑背面的徐向前简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山上向后看的景观,近处是纪念馆配套的住宿山村和红色旅游八路军纪念广场,远处是武乡县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年7月,父亲在父亲重访左权县时,看望子弟兵母亲裴乃秀老太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2.9当年老房东辽县(左权县)松树坪镇平头村-著名太行子弟兵母亲裴乃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2.9爸爸妈妈到当年的老房东(1942年初至1945年初),子弟兵母亲裴乃秀家拜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洪水镇寨坪,八路军总部特务团驻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特务团团部前的村里小路。乡里人说这是原貌,基本没变。</h3> 寨坪村爸爸当年房屋,现在的房东张栓云(1928-1983年去世55岁)女儿张彩先(1953.7生63岁),在当年爸爸的住房前留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爸爸妈妈当年的卧房已经残破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爸爸妈妈当年的卧房已经残破了</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院内爸爸妈妈住房对面的警卫班房子</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寨坪村特务团团部院子里。有关情况我询问了原武乡县八路军纪念馆馆长。这是他询问相关人员后给我的回复。</h3> 欧阳建中先生:<br>以下是寨坪村张氏家谱和寨坪村志主编张晋先发来关于欧致富团长与夫人苏达住房及房东的短信:<br>“王老师,你照的房子照片是《耕读弟》笫二套院子,欧致富与苏达的照片是在第一套院子里照的,他子女们的照片是在第二套院子里照的。《耕读第》的主人是张一汉,土改时分给了贫下中农。第二套院子分给了张拴云等人,欧致富子女中间是张拴云的女儿张彩先,张拴云就一个女儿,招了个女婿叫牛书祥,因车祸去世。他们有两个儿子叫牛永峰,牛旭峰。张云府不是张拴云,张云府是张一汉的临居,当时与欧致富相交特好。”<br>“欧致富的房东是张一汉,全家在建国后迁到太原。张拴云是建国后才住进去。欧致富与苏达住的院子正是张拴云的院子。当时,张一汉母亲住正房,欧致富与苏达住小正房,欧致富外出执行任务,张一汉母亲就与苏达住在一起。相处很好,当时院子的南房住着警卫班大门口有战士战岗。前一套院子比后一套院子大,也是张一汉的房产,当时住特务团作战室,电话班,侦察排。靠大门西有马棚,养着十几匹马。村里还住着一个机炮连,属团部直属指挥。”代张晋先先生向您问好!王照骞 拜上。2021.7.27晨。<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院内右侧的景观,当年山上都有八路军的岗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西武乡寨坪,欧团团部房东,张一汉母亲王全香,当年父亲不在时经常陪同妈妈睡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7父亲重返寨坪村-特务团驻地。左1老房东的邻居张云府,2县文化局长李志宽,3老红军刘宝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务团老红军战士刘宝堂(特务团卫生队担架排排长,1945年10月部队整编后和十几个老弱病残留村)</h3> 欧志富的夫人、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卫生队指导员苏达(右)和特务团老战士、落籍寨坪村的刘宝堂(左)亲切交谈。右2欧致富,左2为武乡县长李银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7寨坪村附近的洪水镇。1942年5月特务团曾到这里整军3个月。左1武乡县县长李银尧,2左权县武装部长,3广州军区党史办主任张团,右1县公安局局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年4月-山西武乡寨坪村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部旧址修缮完成-武乡县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心-杜煜(音玉)提供。</h3> 寨坪村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部旧址修缮完成-爸爸妈妈的住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房屋的右侧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房屋的背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村全景,在柳树垴上向北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家垴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树垴制高点,方向为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树垴制高点,方向为东南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家垴村委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年7月1日父亲在关家垴。左一是长治军分区的,左三李银尧(县长),左四张团,左五王照骞(武乡县八路军纪念馆馆长),左六关家垴村支部书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4.7.1蟠龙镇关家垴.左起欧致富.文化局长李志宽.3村民关剑林(乳名关绑牢).4县长李银尧.后苏达.张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一作记录的是王照骞,父亲身后就是下一张那个日军拚死顽抗的破窑洞。</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当年左权看了日军的部署后制定了一个夜袭计划,从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中抽调一个营,夜里从北面的断崖摸上去直接占领关家垴山顶,配合白天大部队发动总攻。夜袭一开始也非常成功,很快占领了几个关键的窑洞,但八路军没想到的是日军把每个窑洞都打通了,因此他们的增援部队很快就发动了反击,特务团被压制得无法继续进攻,部队伤亡越来越大,而且日军的情况不明,团长欧致富只能下令停止进攻。不得不说日军构筑工事的能力确实是一流,战后刘伯承、陈赓等人勘察日军阵地都认为该好好学学。在关家垴村.父亲指着村顶下这个破窑洞说,鬼子钻进这个窑洞里不出来拼死顽抗.....</div><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返回时路过长乐村战斗遗址纪念碑,位于浊漳河谷西畔里庄滩,河谷对面东畔山坡上有一个很大的烈士陵园,安葬着800多在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烈士。</h3> 1938年4月八路军129师在长乐村进行了急袭战,前后激战6个小时,共毙伤敌军2200余人,炸死敌军骡马五六百匹,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重创了日军第108师团,同时也震慑了日军其他各路部队,朱德总司令评价说“长乐村战斗是反敌人围攻的大战役的决定性的战斗”。在长乐村战斗时,我父亲当时任总部特务团副团长。头天晚上带领一营和三营完成阻击任务后,从沁源县刚赶回总部临时驻地武乡县百盘山上的义门村,朱总司令就把我父亲点将到指挥所。让我父亲带两个营。跟在主力部队后面儿,一是担任后卫警戒,二是捡战利品,主要任务是后者。结果在马庄遇到一股二三百人的日军溃退下来,被我父亲打了个伏击全部消灭。当夜又夜袭泌县,歼敌百余名。敌人弃城南逃后,部队乘着夜色,撵着敌人屁股穷追猛打,一路又冲冲杀杀,痛歼一批顽敌,直到玉兔西沉,才收兵回营。第二天,朱总司令、彭老总、左副总参谋长对特务团在长乐村战斗中的表现分别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评价。朱总司令的评语:“静如泰山,攻如猛虎”。彭老总评语九个字,“特务团真个不是孬种”!左副总参谋长独出一格,吟诗作对评曰:“长乐村战斗,特务团长乐”。(摘自父亲的回忆录片段)<br><br> 长乐村急袭战,是八路军在抗战中单次作战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巩固和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长乐村战斗中,772团团长叶成焕与其他光荣牺牲的800多名烈士一起长眠于太行巍峨的山峦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986年10月1日,武乡县委、县政府在长乐村急袭战的主战场里庄滩建立了“长乐村战斗纪念碑”,以此来缅怀为了国家和民族存亡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激励后人永远铭记八路军在太行山上英勇抗战的丰功伟绩。<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乡县夜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郝雪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0月31日离开武乡县前往灵石王家大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灵石县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家大院到了,朱镕基总理题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家大院北侧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家大院北侧门停车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美的木质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中国地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院正门东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正门东门楼上看大院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侧院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侧院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内房屋顺山而建,步步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大壮观的院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走在院墙上,堪比城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墙东侧外的景观,远处为灵石县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王家大院后来到平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租了个旅游电瓶车和导游,省的辛苦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遥古城南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标志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栏杆内是古道上的车轨印痕迹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遥古城地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侧城墙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遥古城南门上的城楼,及古炮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遥古县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犯人使用的枷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只狗夹着你,让你禁言为监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窑洞式的监狱房,还是单间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犯人使用的站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押犯人示众的囚车,将犯人绑在车上的十字架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押送犯人的囚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犯人专用的木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演示开堂审讯场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讯大堂外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堂外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非公开审讯的二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打屁股的板子,根据情节严重情况,板子的大小不一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县太爷住房内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县衙内的古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内的钱庄博物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内的镖局博物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制醋作坊,为了发酵需要,屋内非常潮闷,温度很高。</h3> 各位有没有听说过胃宝也叫红茶菌,就是在容器里倒上红茶水和放入白糖,然后放将一块儿菌种放进去。十来天就会在液面上生长出一层白膜(肉质性的),时间越久,膜就越厚。茶水变成酸酸甜甜的,能够治胃病,所以叫胃宝。这层白膜也就是菌种,别人要做,给他一块儿就可以了。这里的醋很贵,好像30来块钱一斤。我买了一小桶快递回去,结果发现桶里也长了一层白膜。倒在瓶子里,瓶子里也长一层白膜。看来这个醋里面有很多的活性菌,所以可以长白膜,这层白膜还非常好吃。以前看到过有关报道,有人在黄河滩上挖到了一块肉,割了以后还能生长,实际上也就是类似这一类的菌团。长见识了吧! 离开了平遥古城,我们就连夜向北,直接奔向平型关去看一看平型关战场。下了高速路后,在离平型关不远的地方看到路边有一个小旅店,门面还可以,条件是差了点儿,但是实在是太便宜了,一个人才25块,也就是过去叫的车马店吧。我想主要是给那些跑长途车的司机服务,如果是旅游区,那就贵了。 我们是晚上10点来钟到的,这是第二天早上照的。看到没,最右边铁丝网上挂着两个白色的东西,那是我的衬衣,衬裤懒得洗,不要了,就挂在那儿留作纪念了吧! 平型关大捷战前背景:<br> 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 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 蒋介石同意将 红军主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 洛川会议公布《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 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 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 阎锡山负责的 第二战区序列。此时,侵华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 大同及周围各县。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 平型关防线与 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 太原,进而占领 山西全省。22日,日军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战车、飞机助战,受到第二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师的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使日军连续三天的进攻并无进展。在东跑池指挥作战的三浦敏事,急电师团长 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阎锡山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并致电 朱德(总司令)要求 八路军配合作战。 于此,八路军 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一个山坡上,这是站在纪念馆前照的平型关战场全景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型关战役遗址标志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成武提词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在平型关战场前留影</h3> 平型关主战场标识。左作为平型关位置,中间为平型关主战场争夺的老爷岭。仔细看,有些红点儿,显示乔沟的走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领导班子: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军在晋北制造的惨案统计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型关大捷作战示意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缴获的日军武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军九二式步兵炮,1932年日本制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战绩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从左至右,杨成武(独立团团长 )、陈锦秀(688团团长),张绍东(687团团长),徐海东(344旅旅长 )、林彪(115师师长)、聂荣臻(115师副师长)、萧华(政训处副主任),陈光(343旅旅长)、杨得志(685团团长)、李天佑(686团团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位于石灰岭,标高1468米山顶上的烈士纪念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爷庙和老爷庙岭</h3> 碑文介绍:老爷庙高地争夺战,是平型关大捷中最惨烈和最关键的一次战斗。桥沟伏击战打响后,沟内公路上的日军被打得人仰车翻,死伤惨重。被困在桥沟西段的一批日军企图从公路北侧的一段缓坡进行突围,遂在一名中佐军官的指挥下抢占了老爷庙高地,对在公路上与敌军作战的第686团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李天佑团长命令第三营不惜代价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在老爷庙前展开激烈的白刃战。6架敌机前来助战,我三营指挥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全营连排干部大部分牺牲,140余人的九连,仅剩10余人。副团长杨勇和三营营长身负重伤,仍在指挥战斗。在第685团、第687团各一部的配合下,我军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并将该地区400多名敌人全部歼灭,桥沟伏击战胜利结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在乔沟北侧观景台上的标志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标志牌背面的战斗情况简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乔沟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乔沟东出口的纪念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平型关后,我们就前往浑源县,去看北岳恒山及悬空寺。</h3>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 ,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悬空寺是“磁峡烟雨”景观的核心,是浑源州神州八景之一 。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是中国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构摩崖古建。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中华民国时期的悬空寺与与如今所见基本一致,且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 。悬空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结构 ,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 。其中悬空寺院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南楼有纯阳宫 、 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有三教殿、四佛殿、三圣殿。南、北楼之间有两层栈道相连。 <br>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 ,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 ,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 ,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岳恒山及悬空寺景区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岳恒山及悬空寺景区到了,上张图的景观就是该图左下角的那个位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空寺简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空寺景区到了,寺外景区60岁以上老人免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翠屏峰悬空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悬空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霞客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大诗人李白题词壮观。建筑结构从左(南面)向右依次为寺门,佛学院寺院,南楼,栈道,北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寺庙要70岁以上老人才免票,我当时还不到70岁,不让进。过了一会儿,我趁他们不注意,跟着一帮旅游团就混进去了,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侧面看景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寺上俯瞰十里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寺上向东北方向遥看北岳恒山雄峰,最高峰天峰岭标高2016.1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瞰佛堂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左右力士、左右侍女、左右弟子位于同一堂内,因地方狭小,不能同时照下来。因而分别照了下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在金龙峡修建大坝,截断河水,形成了衡山水库。右侧是水库通向下游的涵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里河金龙峡大坝景观,石头上的大字是云边觉岸(繁体字),不知是啥意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祯六年秋,江阴徐霞客,手书天下巨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碑背面为“北魏栈道”,位于石碑上方一点崖壁上,从左至右一溜子小黑点,是当年在峭壁上凿的眼儿,嵌入木头搭建的栈道痕迹。当年这里应该是波涛汹涌的河流,现在因为修了这个水库大坝,把河水都拦住了,又碰上枯水季节,就见不到什么水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岳恒山简介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岳恒山景区标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在寺南的金龙峡深谷间建造了恒山水库和悬空桥,同时在水库大坝东侧的天峰岭山岩中凿通了约1公里长的隧道,便利了南来北往的行人和车辆。穿过该隧道左面就是恒山山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恒山水库全景,悬空寺就位于右侧(东面)那座山下的崖壁上。水面与悬空寺差不多在一平面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恒山水库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岳恒山山门广场景观(面向西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门广场西偏北面的恒山水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去了应县看木塔,因为当年我去过那里,想看看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果然发生了颠覆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h3>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古籍上称“浮图之丽、甲于宇内”。<br> 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br> 木塔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斗拱既可以替立柱分担重量,又能对外来的力量起到缓冲、分散的作用),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br>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7年6月2日应县木塔:各位,上面那个介绍说的天花乱坠,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是从附近的清贤机场走过去看看的。实际上当年我们来看时什么都没有,没有人影,也没有绿化。只有一个木塔,周围有一圈木栅栏拦着,说是危塔,不让入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宫寺释迦塔全景,该图为寺庙大门,坐北朝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庙大门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标志处留影,塔前那个殿是寺院大门,60岁以上老人免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院大门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宫寺释迦塔正面,坐北朝南。当时里面维修不让进去,不然上到塔上观景还是很不错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宫寺释迦塔正面,坐北朝南。当时里面维修不让进去,不然上到塔上观景还是很不错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背后西面的地藏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藏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背后东面的观音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开寺庙返回了,你看,那里有一只狗在拜观音呢。</h3> 当年我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去过应县木塔,那时只有一个塔,周围什么都没有,连树都没有。后来据说是发掘出一张应县木塔当年的盛况图,按照那个图的布局,建立了现在的这个寺庙和旅游城,养活了上万人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连夜奔向大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大同市找了个便捷店住下了</h3> 第二天,11月2号,她们继续去看云冈石窟等景点,然后返回北京。因为我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大同的景点基本上都参观过了,所以我自己一个人搭了个黑车,南下太原去拜访战友了。本来想到车站去搭车,结果还没进站就被一大群黑车司机围了上来,保证可以送到家门口,还是挺方便的,所以也就打他们的车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太原的航校时期的战友。如今这个战友已经作古了,好在我还去看过他,也算没有留下遗憾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3号,从太原乘飞机返回广州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年11月3日,航班CZ3702,机型B737-800,机号B5190,南航武汉分公司机组返回广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机上的小姐说,她第一次上飞机执勤,机长就是我。但也只能是她记得我,我不记得她啦!愉快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再见了,朋友们!2024年12月31日于广州,终于在新年前完成了,明年还将有大作。祝大家新年快乐!</h3> 后续辅助资料内容 彭德怀在离关家垴只有500米的阵地前,背靠着壕沟,右脚伸出去,蹬在前面的土壁上,双手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日军阵地,身子几乎完全暴露在战壕的外面。这一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和珍贵的一帧战斗镜头被随军行动的延安电影团摄影记者徐肖冰拍下,成为八路军抗战的标志性作品 以下是网上有关关家垴战斗情况的叙述:<br><br>关家垴战斗中,万余八路军的精锐面对500名日军残兵坚守的土坡,硬是没有攻下来,为什么,还是因为吃了武器不如人的亏。<br>关家垴战斗是1940年10月30日凌晨3时打响的,首先攻击日军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直接来到团部指挥的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彭德怀和左权都来到了前线阵地,可见关家垴战斗有多重要。<br>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是一支专门负责保护总部安全的精锐警卫部队。在战斗伊始,他们被迅速投入前线,就可以看出彭德怀和左权对消灭冈崎大队的坚定决心。<br><br>冈崎大队如同一把紧逼八路军总部的利刃,八路军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誓要将其击破。<br>八路军擅长近战和夜战,这次对冈崎大队的攻击也不例外。尽管八路军并非偏爱这种作战方式,但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这种拼命的战术。<br>日军占据了关家垴和柳树垴,集中兵力于这两个小山头。如果八路军拥有飞机和美军式的燃烧弹,仅需空投两发弹药就能将日军焚烧成灰烬,但遗憾的是,八路军并没有这样的装备。<br><br>如若八路军拥有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和充足的炮弹,对准目标一阵猛轰就能将日军击溃,但八路军并未装备这种武器。<br>若八路军装备有德军的虎式坦克,能沿山坡呼啸而上,压倒日军,但这样的装备八路军想都别想。<br>如果八路军有鬼子的毒气弹,仅需几发就能使敌军沦为人体标本,然而八路军同样缺乏这种武器。<br><br>在二战期间的各军队中,中国军队资源最为匮乏。他们只能以血肉之躯和坚定的意志与日军的钢铁机械抗衡。<br>八路军特务团在这个夜晚的突袭中,让冈崎大队意识到他们将面对一场苦战。他们原本计划以自身为诱饵,吸引八路军主力,随后由外围的日军援兵反包围,企图围歼八路军。<br>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夜晚,冈崎大队忙于挖掘防御工事,而在特务团进攻前不久,他们刚刚入睡。<br>战斗初期对八路军来说颇为顺利。特务团的两名侦查兵悄无声息地接近关家垴,消灭了两名站岗的哨兵。紧接着,第2营向窑洞投掷了一连串手榴弹,震天的爆炸声伴随着大队人马的呼啸声,迅速占领了关家垴的第一排窑洞。<br><br>老兵杨云溪回忆道,起初战斗异常顺利,没人料想到接下来的战斗会如此残酷。日军将窑洞连接起来,并在每一排窑洞前挖设了散兵坑。当第一排窑洞被占领后,所有日军都集中在第二排窑洞内,奋力抵抗。<br>冈崎大队的每个士兵都清楚,他们已处于绝境,关家垴三面被沟壑包围,退无可退,只能搏命死战。<br>关家垴地形狭窄,八路军特务团难以投入更多兵力,只能逐个连队轮番攻击,这正是兵法中所忌讳的“添油战术”。<br>日军藏匿在掩体中,架设机枪,只需对准视线中出现的目标开火。他们强大的火力让八路军难以抬头。<br>杨云溪回忆,那个夜晚,枪声持续至天明,一批又一批的八路军伤员被抬下山坡。每个人的伤口都在身体前侧,都是在冲锋途中倒下的。天亮后,特务团仍然无法攻占关家垴,不得不暂停攻击。<br><br>次日早晨9时,更多的八路军援兵赶到,对关家垴和柳树垴发起新一轮攻击。士兵们穿着灰色军装,沿着陡峭的山坡密集攀登,前方的士兵倒下,后面的继续前进,鲜血沿着山坡流淌下来。<br>八路军甚至已经占领了柳树垴,关家垴也岌岌可危。战场上八路军的呐喊声震天动地,士气高昂。然而,正当胜利似乎触手可及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数架日军飞机,对山坡进行狂暴的扫射和轰炸,导致八路军伤亡惨重。<br>柳树垴的日军趁机反击,重新夺回了柳树垴;而在关家垴,已经占领第一排窑洞的特务团因缺乏援兵,不得不再次停止攻击。<br>关家垴是八路军在长期游击战后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攻坚战。由于缺少重型武器,他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伤亡。<br>772团作为主攻部队,1营1连的上百士兵最终仅剩3人,3连只剩下一名指导员和两名伤员,4连仅剩下十几个伤员。当这个营被换下时,能拿起武器的只剩下六人。电视剧《亮剑》中也有描述这一情节。<br><br>杨云溪说他亲眼目睹一名八路军士兵站在战友的遗体前放声大哭。<br>杨云溪还记得,那时彭德怀的脾气十分火爆,紧抿嘴唇,眼神凌厉。<br>八路军最著名的几位将领,包括彭德怀、刘伯承、陈赓,都曾指挥过大规模战役,拥有辉煌的战绩。这些将领后来成为了共和国的高级将领。<br>然而在那一刻,面对500名坚守的日军和空中盘旋的日军飞机,即便是这些经验丰富的铁血将领也束手无策。<br>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八路军士兵只能以血肉之躯,勇敢地冲向敌人的炮火和子弹,展现不屈的斗志。<br>弹指一挥间,现在还健在的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已经不多了,希望老人家们都能安享晚年!<br>活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万人敬仰!<br>逝去,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永矗人间! 从1940年10月10日起,日军近万人首先“扫荡”太行抗日根据地,企图打击八路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129师主力。为了集中兵力打击日军,粉碎日军扫荡企图,八路军总部在武乡蟠龙镇以东的关家垴一带集中主力,围住了一股日军,打了一次大歼灭仗,这就是关家垴血战。1940年10月上旬,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三阶段,华北日军在前两个阶段中损失惨重,遂抽调数万兵力开始向我各抗日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在“扫荡”过程中,日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见牲畜和粮食即抢或焚毁,水井用后则一律封埋或下毒,就连老百姓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和农具也被砸碎、砸烂。日军企图通过此举,将抗日根据地完全变成焦土,以挽回面子,稳定军心。在日军歇斯底里的摧残下,一些抗日根据地由于事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反“扫荡”动员不够深入,致使民众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许多村庄被日军放火烧成灰烬,片瓦无存,其状极惨,日军的残忍与暴虐更加激起了抗战军民的愤怒与仇恨。当看到因日军的“焦土政策”而变成废墟的一个个村庄时,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如万箭穿心,痛楚不堪。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决不能允许日军如此暴虐下去,一定要打一两个大的歼灭战,打退敌人的进攻。 关家垴战斗的日军主角是独立混成第4旅团指挥的冈崎支队,指挥官为37师团226联队冈崎谦受中佐(一说为37步兵旅团作战参谋)。该支队早在1940年8月就已编成,但两个月来,为应付八路军的处处破袭而疲于奔命,配置分散。10月中旬,日军开始晋中第二阶段“扫荡”作战,冈崎支队此时编成为:以从226联队、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抽调1个中队为基干,另由独混4旅团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1个战斗救护班和独混第9旅团1个山炮分队(2门)组成支援单位,以上共计官兵535人。<br>10月20日,冈崎支队携带足够的弹药和给养,奉命从武乡东村驻地出发,连同其它几路日军共6000余人向我太岳根据地腹地挺进。冈崎支队的行军路线是从武乡一直向东,经过武家庄、长乐村于21日傍晚进入蟠龙镇宿营。因该敌行动隐蔽,出兵两日,他们竟一路挺进,沿途没有发生任何战斗。<br>22日开始,冈崎支队继续东进,与八路军在蟠龙镇东附近休整129师部队遭遇,八路军以为日军专为袭击附近的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顿时大惊,遂进行温庄阻击战,掩护总部转移。日军击溃八路军772团和决死25团、38团,因山势险峻,骡马无法通行,不敢继续深入山区追击。同一时刻,各路日军汹汹而来,根据地一片刀光剑影,到处是狼烟滚滚。冈崎支队转而北上,经西井镇打到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附近。<br>10月27日下午,因385旅14团防备疏忽,黄崖洞兵工厂落入了冈崎支队之手,日军对兵工厂部分设施进行了破坏,幸好八路军对兵工厂机器物资及早进行了转移,损失不算太大。显然,此时八路军并不能挡住日军的“扫荡”,内线作战处处失利,形势相当被动。 根据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命令,冈崎支队于10月28日上午向最后一个“扫荡”目标洪水镇前进。当日下午,在驱逐小股八路军袭扰后,冈崎支队顺利抵达。本次“扫荡”任务已经完成,一路竟然如此顺利,战果如此丰硕,冈崎志得意满,明天一早就可以得胜回朝了。他哪里会想到,这一路烧杀掳掠,过关斩将,特别是攻陷兵工厂,彻底让他们成了彭德怀的打击目标。28日这天,与冈崎协同作战的铃木支队拐向了桐峪镇,在洪水镇地区的冈崎支队已经完全孤立出来。<br>战机出现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如何还能放冈崎跑路?彭德怀一封指令,129师各部开始向洪水镇附近聚拢过来。29日晨,冈崎支队刚一撤退,就发现情况不妙,因为这次的对手使用了迫击炮攻击,在八路军中有迫击炮的都是主力部队。此时的日军归心似箭,看到八路军主动寻了上来,也知道来者不善,立刻夺路而逃,我386旅的772团、16团,385旅的769团,新10旅的28、29团,决死1纵的25、38团,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共8个团从四面八方都围了上来。<br>整天时间,日军不敢恋战,向洪水镇南边打边走,到晚上8时30分,他们来到一个叫关家垴的村庄。到了这,他们发现再也走不动了,山岗的南面山地已经被八路军占领。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冈崎命令部队停下来,在关家垴就地构筑工事,等待救援。此时,该敌除去战前一系列作战的伤亡,还剩有520余人。冈崎不会料到这个藏在太行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将成为他的葬身之地。 彭德怀终于等到了机会,欲将对手一口吞下,吃个干净。当晚9时许,他给129师发来作战命令,对围歼冈崎支队做出如下部署:决定于30日凌晨4时开始总攻击。陈赓指挥386旅、决死1纵及总部特务团为左翼;刘邓指挥385旅、新10旅为右翼;彭直接指挥总部炮兵团一部。要求各部立即进行准备工作,不惜一切牺牲、伤亡,硬要彻底将关家垴之敌消灭净尽。<br>关家垴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梯田地貌,面向深沟,背靠山顶台地(约5亩),当地村民不少窑洞挖在台地下面。其东、西、北三面为梯田,每层梯田都有两人多高的陡峭崖壁。正南面隔深沟与柳树垴(也称峰垴顶)相望,虽然水平直线距离只五、六百米,但望山跑死马,在上下垂直距离约300米的深沟里来回运动,至少要半个小时。柳树垴对关家垴敌阵地威胁很大,火力可以控制关家垴全村和山头台地。<br>冈崎支队抵达后,500多日军和300多裹挟民夫(战斗打响前多数被日军杀害)立刻挖掘工事,他们依托关家垴台地挖了八卦形的核心阵地,用交通壕连接到台地边沿,再构筑一圈阵地。为了防炮,日军的战壕挖得很深,战壕壁上掏出许多能藏人的猫耳洞,所有的机枪、火炮掩体都挖了两三个,足够战时备用。另外沿着关家垴山脚还挖了300多个散兵坑,将山头围绕起来,形成外围阵地。从晚8时30分一直到深夜,日军埋头苦干,终于构筑出了坚实的防御阵地。<br>最先抵达战场的是决死1纵25、38团,他们在关家垴南面抢占了柳树垴阵地,阻断了日军南逃之路。本来是头功一件,却不料大意失荆州,把本来可以发挥大作用的阵地拱手让给了日军,为关家垴战斗的最终失利埋下了伏笔。 当天夜里,冈崎发现在山南的柳树垴比关家垴略高,在上面可以用火力控制主阵地,对于这个威胁,冈崎在战术上看得很准,挖掘工事的同时,立即派出一个中队趁夜向柳树垴摸去。<br>当时守备柳树垴西坡阵地的是25团2营,陈赓指示晚上由38团换防。夜里10时多,日军从柳树垴西侧一条山羊走的蜿蜒小道悄悄爬上了山,这里正是25团要移交的防区。2营在黑暗之中看不清来人的衣着,既不问口令,也不问番号,误以为是友军38团接防部队。他们起身走人,日军顺利进入阵地并继续尾随,就这么稀里糊涂一直到山顶,2营才说:“这里防守不归你们了。”日军骤然发难,也不打枪,挺着刺刀白刃冲锋。2营毫无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乱作一团,被迫放弃阵地跑下山头。这样一个重要阵地白白送给了日军,使敌人的阵地形成了犄角之势,与关家垴互相火力支援。<br>这一变化,严重打乱了八路军的部署,所幸的是偷袭柳树垴成功的日军没有联系主力趁势冲下来突围逃跑,那样的话,彭德怀的围歼部署将化为泡影。随即八路军调整部署,由25团负责东、南两面,38团负责西面,协同作战夺回柳树垴。此时是30日凌晨1时,离丢失阵地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但不知道为什么,八路军没有趁山上的日军立足未稳,立刻组织反击,而是一直在开检讨会和诸葛亮会。夺回阵地的黄金时间被耽误了,而日军那个中队则趁此机会在山上挖掘工事,站稳了脚跟。<br>凌晨4时,决死1纵率先发起了夺回柳树垴的战斗。丢失阵地的25团2营自然放在最前面,他们冲上山头下第三层梯田,搭人梯爬到阵地边缘,但日军早已挖好工事用机枪火力封锁了去路,2营付出很大代价才继续冲进到第一层梯田下,日军朝下扔手榴弹,八路军则往山顶扔。因为日军火力猛烈,双方就这样厮杀到天明。 柳树垴方面无法得手,导致八路军原定于4时的总攻没有发起,只得以总部特务团夜袭关家垴。该团2营6连悄悄接近日军前沿,突然袭击打掉对方一个机枪阵地,冲上了山腰的窑洞,但在此遭遇了顽强抵抗。日军将窑洞挖通,每个窑洞口都构筑成机枪阵地,而且窑洞前挖了防弹壕,手榴弹扔过去大多掉进壕沟里,无法伤及对方。特务团与敌进行逐窑争夺,伤亡越来越多,团长欧致富叫停了进攻,各营撤了下来。在山腰的窑洞区,双方各占半排,互相干瞪眼而无法驱逐对方。<br>天亮后,八路军除了决死1纵25团、38团继续争夺柳树垴外,其余各部也全部进入战斗位置。386旅772团、16团在东南,385旅769团在西北,总部特务团在东北,新10旅主力在西面,将关家垴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天的战斗杀得昏天黑地,艰苦而壮烈。<br>柳树垴战场,日军偷袭得手后,为保存实力,从台地棱线撤退到核心阵地。我军观察到这一动作,以为日军撤了,于是25团、38团立刻组织部队搭着人梯爬上柳树垴,但战士们只要一露头就被敌火力杀伤,加上白天出动的日军飞机轰炸扫射,我攻击毫无进展。<br>柳树垴为整个战场制高点,位置太重要了,必须要拿下来,因此决死1纵队冒着枪林弹雨发起了前赴后继的冲击。东面的25团激战整日,连续攻击了7次。黄昏时分,以两个连的密集队形,终于冲上柳树垴台地,与核心阵地日军展开白刃战,但因体力透支、弹药耗尽,最终又被日军压了下来,损失惨重。<br>在柳树垴西和西北面,38团和16团1个营也组织了4次强攻。日军顽抗死守,八路军伤亡惨烈、血流成河。38团团长蔡爱卿下了狠劲,把干部集中起来继续冲击,2营营长黄振荣负伤被俘,副营长贾宝善、特派员王思忠及数十名连排级干部先后牺牲,仍无法啃下高地。鉴于部队伤亡太大,柳树垴被迫停止了攻势,只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 关家垴主战场,从一早开始,八路军各部就轮番投入作战,首先上场的是新10旅28团,部队发动几次进攻,均因地形和对方火力所限无功而返。战斗中,日军飞机飞临战场,对暴露在阵地上的28团部队轰炸扫射。没有经历过空袭的战士们四处乱跑,被炸飞射倒很多。团长王耀南命令部队卧倒无效后,被迫吹冲锋号,士兵冲上前去与日军阵地粘在一起,飞机看双方战线太近才不再投弹。<br>129师参谋长李达到一线督战,对王耀南说:“邓政委要我告诉你,无论怎么困难,也要执行总部命令,打掉冈崎。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带头,绝不能后退。”在严令之下,新10旅终于在白天占领了日军一线阵地,但伤亡很大。28团被772团替换下来,担任旅预备队。<br>385 旅769 团沿关家垴北侧村子杨李枝,由北向南攻击。因山势陡峭、路线狭窄,部队只能分为若干个波次,轮番向上攻击。一个波次攻击失败,又上去一个波次,虽经数度猛攻,但收效甚微。<br>这时彭德怀来到769团阵地询问战况,团长郑国仲答道:“部队伤亡不小,主要是地形对我不利,我们正准备发动新的进攻。”彭德怀下令:“一定要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把这股敌人消灭掉。你们的任务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高地拿下来。”<br>769团3连3排排长李长林观察地形后,带领两个班绕开正面,经过1个多小时的土工作业,在敌阵地一面3丈多高的土坎上凿出了一条小路,顺着小路上的土窝,部队慢慢爬到了土坎边,趁着日军被正面吸引的时机,1营3个连一拥而上,终于成功登上了土坎。但日军马上用架在坟包上的机枪向769团阵地射击,在光秃秃的梯田和土坡上,战士们无处隐蔽,趴在地上都能被打着,人员伤亡很大。几番向纵深的进攻都没有成功,只占领了坟包北面部分阵地,与敌形成对峙。接替28团的772团于上午10时投入战斗,该团1营首先攻击,各部炮兵在进行火力准备时,1营官兵由于缺乏步炮协同经验,不等火力延伸就冲了上去,炮火来不及停止便砸到了自己人头上,而且日军侧射火力也招呼上来,1营顿时伤亡惨重,冲上台地棱线的100多人瞬间全部伤亡。3营接着攻击,两营在山地间反复冲杀了5个小时。打到下午2时,1营只剩不足10人没有带伤,原有70多人的1连只剩3人,连长阵亡;3连50多人,只剩下指导员和两名伤员;4连68人,最后只剩下4人。<br>战斗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关家垴台地周遭已经渗满了八路军将士的鲜血。牺牲的都是772团百战老兵,陈赓拿起了电话,向彭德怀提出自己的意见:“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冈崎大队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彭德怀坚决否定:“不行!一旦放走倭寇,就很难再打着他了,必须在此将其消灭!”陈赓急了:“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彭德怀不为所动:“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陈赓还想反对,彭德怀发怒道:“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命令必须执行!你不把这股敌人消灭,要你的脑袋。”<br>强令之下,772团在连队战斗兵员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两度组织排以上干部和机关干部加入冲击,但付出重大伤亡后,依然无法打开局面。 此时,一向爱兵如子的师长刘伯承也急了:“我们伤亡太大了,这样打下去我们赔不起呀!”并直言:“彭老总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彭德怀此时已经孤注一掷,对刘伯承下了死命令:“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br>关家垴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强攻下屡攻不克,而且据侦察,日军已经开始调兵遣将给冈崎支队解围,铃木支队和田中大队正疾奔而来。彭德怀已经打红了眼,更燎焦了心。情急之下,他一口气跑到离关家垴只有500米的阵地前,背靠着壕沟,右脚伸出去,蹬在前面的土壁上,双手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日军阵地,身子几乎完全暴露在战壕的外面。这一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和珍贵的一帧战斗镜头被随军行动的延安电影团摄影记者徐肖冰拍下,成为八路军抗战的标志性作品。<br>对于关家垴这样的地形,在不许后退的严令下,八路军战法单一,进攻过于简单直接。30日下午4时,772团、16团、38团、25团各出一营,协同769团对关家垴发动了总攻。在炮火的掩护下,八路军前赴后继发起了18次冲锋,各部伤亡极其惨重。最后769团终于找到了向关家垴进攻的办法,他们一面组织火力佯攻,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一面组织人员从壕坎下面挖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直到入夜,部队才冲上关家垴主阵地,与日军反复冲杀。就在这个夜晚,日军指挥官冈崎谦受被3发机枪子弹贯穿胸部,当场阵亡。丧失了主将的日军并没有崩溃,在几个中队长的共同指挥下,伤兵也投入了战斗,几番用白刃战逼退冲上来的八路军,总算支撑到了31日天亮。与此同时,日军的援军步步逼近,铃木支队进至柳树岩地区,与八路军阻援部队交上了手,田中大队也已进至洪水镇以北4公里地区。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战场上的八路军已经筋疲力尽,血也快流干了,阵地就在眼前,明知道再使最后一把子劲儿就有可能冲上垴顶歼灭日军,但就是无论如何也使不上来。部队伤亡太大了,25、38两个团各只剩500余人。白天里,日军的飞机又将提供空中掩护,进攻时机已经失去了。 到了下午4时,敌人的援军马上就要到达关家垴了,心有不甘的彭德怀只得面对现实,发出了撤退的命令,各部尽可能收敛了烈士遗体,带上伤员离开这座小山村,朝西、西北方转移。日军飞机侦察到这一情况,通报给冈崎支队。晚6时,在确认周遭没有八路军之后,柳树垴上的那个中队余部退下阵地,撤到关家垴与本部会合。11月1日,冈崎支队残部在铃木支队接应下,前往洪水镇附近集结。<br>关家垴战场沉寂下来,惨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但日军的“扫荡”却仍在进行。八路军各部匆匆撤出,纷纷跳往外线,躲开了渐渐聚集上来的各路日军。根据地内处处狼烟,村村被焚,没了子弟兵保护的根据地惨遭蹂躏,仅沁源县就有5000多百姓遭到屠杀,华北抗日根据地开始进入了更为艰难的岁月。<br>关家垴一战,并不是八路军拿手的运动战,而是攻坚战。八路军集中8个团1万余人围攻日军一个支队(500余人,仅相当于半个大队多点),兵力占绝对优势,浴血苦战两个昼夜,未能全歼敌人,实为一次恶仗、败仗。当时八路军政治部编写的《百团大战特辑》中,收录的第235号战报为刘伯承在战斗即将结束时的报告,内称:“此役,敌伤亡500余人,遗尸百余具,缴获步机枪百余支,军用品甚多。我英勇之范子侠旅长光荣负伤,以下伤亡600余人。”战斗刚结束,刘伯承再电(第240号战报),称:“关家垴、柳树垴已为我克复,敌遗尸280余具,另以火药焚烧人灰3堆,约50余人。据挖出死尸得知,内有大尉军官2人,中尉军官4人,少尉军官1人。另俘日伤兵2人,缴获步枪70支,掷弹筒9个,子弹、军用品一部,战马10余匹。”<br>国民党方面,对于此战的记载基本是转呈八路军的报告。11月 7日,卫立煌关于129师10月下半月战况战绩向蒋介石发出特急电报,内称:“卅日,敌一部千余在距龙镇(武乡东南)东北关家垴、柳树垴一带被击溃,毙敌500余,缴获步枪百余支,军用品甚多。”日军方面,据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2期晋中作战战斗详报记载,此战损失只有151人,其中死亡50人,负伤99人,下落不明2人。另外,冈崎谦受死后被追赠为大佐。<br>八路军方面的伤亡,1万余人的两昼夜围攻,只损失600余人,能引起彭德怀对刘伯承、陈赓的盛怒吗?甚至要杀头和撤销番号。据步兵109团团史称,此战772团伤亡200余人。新10旅28团未有明确数字,但从该团只攻了一次就调下去充当旅预备队,可知部队伤亡不在少数。385旅769团也未有明确数字,战后陈赓曾言:769团打得很艰苦,损失较大,元气在短时间不易恢复。总部特务团的损失,也没有具体数字,但该团战后从“三四制”缩编为“三三制”,并补充了新兵500余人,可推算这个团损失也很大。当然,损失最大的是决死1纵队的25团和38团。据陆军第40师斗争简史记载:关家垴战斗,决1纵伤1570多人,阵亡589人。以上累加和估算,八路军的伤亡远远大于战报中的“600余人”,应该在3000人左右。<br>几天后,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人一齐登上关家垴,仔细查看了日军的临时工事、暗堡掩体、火力配置。刘伯承看到日军挖的众多“猫耳洞”,人躲藏在里面非常安全,大加赞赏:“别小看这小小的招式,非常实用,凭我们现有的武器还真难对付。”日军善于利用地形、善于构筑工事、合理配置火力的实例,使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很受启发。 历史争议:长期以来,对于关家垴战斗争议很大,认为不该这么打,损失太大,而且战前制定的使日军不敢再以一个大队行动的目标也未能实现。彭德怀因此被扣上了蛮干瞎指挥、不顾惜战士生命的帽子,受到批判,进而对关家垴战斗乃至整个百团大战都予以否定。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写道:“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是一个加强营附以伪军为一路,我总想寻机歼敌一路,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营(按敌大队相当于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部队太疲劳,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了一些。”<br>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次战斗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培养了一批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兵团。欧致富后来回忆说:“彭老总坚持要打关家垴战斗,还有一个意图: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薄一波也肯定地说:“彭老总向我调决死队两个团参加战斗,我是很积极的。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