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洪五人》新著

西楼老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一部近百位矿区老洪五人的往事回忆,约六十万字和四百多幅老照片的新著《老洪五人》,由山东根德文化公司策划设计印制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根德文化公司董事长张方明系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也是此书的特邀编审。他在新书发布会贺词中说:这是一本历史之书,每张照片,每篇文字,都是致敬无尽的岁月。这是一本厚重之书,如同岁月本身一样厚重。这是一本情感之书,每段故事,每次回望,都是重温人生的沧桑。 </i></b></p> <p class="ql-block">洪五宿舍俯瞰 纪尊勇摄影</p> <p class="ql-block">《老洪五人》编委会</p> <p class="ql-block">洪五人微信群主、编委会主任程德强作序</p> <p class="ql-block"><b> 序</b></p><p class="ql-block"> 程德强</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我已逾从心之年,历经沧桑,千帆过后,蓦然回首,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我们曾生活过的共同家园、儿时的共同故乡——洪山煤矿洪五宿舍。 </p><p class="ql-block"> 触动我洪五情结的是洪五老乡赵守光2017年7月发表的网络图文《有一个地方叫洪五》。先后被今日头条、新浪网等各大媒体平台转载。2019年我刚在学用智能手机,还不太会操作。洪五老友葛鑑把此文热情推荐转发给我的。读罢文章如同导火索引燃了心灵深处的激情。长期埋藏在心底想说而说不出的故乡情,喷发倾泻而出!</p><p class="ql-block"> 随后还看到了老乡陈殷山的《兴衰洪山矿,独步泪苍凉》之作,其图文更是推波助澜,令所有身在外地的老洪五人只要看到的,相信无不为之心潮起伏,感慨震撼!</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我借助网络力量,应运建起了《老洪五人》微信群,几天时间加入到四百几十人。很多几十年没有联系的老邻居、老同学、老朋友们,终于在微信群相聚叙旧。犹如聚沙成塔,回归家园。此后在群里进行的《老洪五人》往事回忆的征文活动,更是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从各自不同角度、一个个侧面,还原出半个多世纪前后的岁月景象,展现出一代又一代老洪五人曾经鲜活的人文时代风貌。</p><p class="ql-block"> 当然,依稀还记得去蔬菜公司的早期是家属大食堂,从西面扇墙的大门口进去排队打饭菜;1958年大炼钢铁,大学校土制的炼铁炉鼓风机震耳的白天黑夜响,后来炼出来的是些刺猬状的铁燎渣铁疙瘩,在学校院墙西南角处,垛起来象粮囤的两个大圆堆,头年雨后遍满红铁锈,过两年又挂满了绿草植被;六十年代初,跑张店的3路公交车是从部队搞来的解放牌运兵军车,方整的绿帆布篷的车厢里固定了几排黄色长长木条的靠背联椅;六五年全国学大寨向荒山要良田,洪五宿舍东大沟南边中部北面沟底的3座小丘陵山被开垦成庄稼地,自此洪五孩童的游乐园其原始古朴的自然景观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准备要写回忆征文,首先想起的便是那些可敬可亲的长辈们。老洪五家家门窗相靠,甭管谁开门就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左邻右舍。倘若上街买点东西,保准会遇见几个熟悉的同学父母或兄弟姐妹。在我通过微信群又联系添加了几个老同学,说话中虽然间隔了几十年,但我仍可以背书般准确无误一气说出二十多位同学家父的名讳。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尽管他们音容笑貌眼前犹在却都已做古,再无嘘寒问暖之时,心头不免泛起一股凄凉悲怆之感!</p><p class="ql-block"> 目前所说的六、七十岁上下的我们这代人是矿区子弟,但却都不属于矿二代。据我所知,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初,矿上是从干临时工的洪五青年中招了两次工,每次几十个人。而从五十年代被老洪五大扩建,几年时间千余户人家,带来的孩童也不少。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这几十年时间,在洪五出生並长大的这代人,保守估计大概五、六千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从1964年开始,数以百计的洪五青年上山下乡,较早的一批去了郯城还有边河。六五年报纸电台在全国广泛宣传董加耕、邢燕子等知青下乡典型,各地也都进入了运动高潮。洪山矿组织不少人力在洪五挂牌成立了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开展工作,按排了不少人回乡。六八年六九年记得在市场上曾看到过身着绿军装无帽徽领章的大队青年,说是去甘肃青海建设兵团的。直到1978年执行国家知青返城政策,所有拖儿带女的基本上也在当地按排了工作。洪五是个出得去回不来的地处,这边没有按排工作单位。大量的洪五青年找工作大都直奔张店方向了,具体数字多少无从考证了。</p><p class="ql-block">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洪五规模之大形成了一个社会体系,矿校能设立高中班的很多乡镇也办不到。可以想象这么大一批人,从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开始到十八、九岁青年不乏情投意合之辈,但聊起话题,各年龄段屈指算算,最终能结为伉俪的为数很少。时代的落后观念陈旧生活困难工作无着都是制约因素。我的男女两同学恋爱多年未果,男方后来精神分裂青青年纪便郁郁而终令人痛惜。此类情感故事多多但也牵扯个人隐私多多难以展述,这也是《老洪五人》一书不是文学艺术的缺憾之处。但老洪五人家庭亲情家国情怀却精彩纷呈,总有几篇会让人难以自禁泪目动容!</p><p class="ql-block"> 曹会明的《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情》,高素玲的《回忆父亲》,徐桂珍的《我的母亲》,李善清的《心中永远的父亲》,丁素的《老退役军人曹善学》,李苏钧的《父亲是位老兵》,孙玉英的《我的父亲》,从抗战解放战争老兵到抗美援朝两弹一星自卫反击战,有好多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都被按排到洪山矿来工作,他们也大都家居洪五。可以说洪山矿洪五和共和国的历史,进步的继承发展具有着清晰的脉络联系。</p><p class="ql-block"> 程楠荪程叔《我珍藏的洪山矿老照片》,杨玉芙杨叔《初来乍到洪山矿》,刘今老师《火是有生命的》等极具份量的佳作,反映出高级知识份子阶层为国家拼博奉献的精神境界!尽管在《校园篇》里,没有看到我们小时候的班主任和早期熟悉的任教老师,但众多学子终归师恩难忘。鼎盛时期的洪山矿校,曾多达一千多学生在读上课。四、五十年,校长老师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成千上万名学生从这里走出校门踏入社会。</p><p class="ql-block"> 高益的《追忆我的父亲高启鹏》,苏菲航的《我生命中的雷锋》,秦承丽的《心心念念的洪五老家》,刘玉兰的《我那负重驾辕的母亲》,陈娥的《我的鼓师爸爸和小脚妈妈》,吕玉玲的《母亲的爱汇成女儿的歌》,姚静的背着红十字药箱的陈阿姨》等等精品佳作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让读者过目不忘非常感动人心!文章中的人和事有的就是左邻右舍,基本上都有轮廓印象,倍感亲切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我和同学杨传强曾共同回忆1969年夏天,洪五管区按排我们几个在家待业青年去矿上做几天义务工。为淄博矿务局十大煤矿在洪山矿举办现场会抬水端饭等服务的事。记得其间,二百多号人排着队列喊着口号唱着歌雄壮有力,那排山倒海的阵势让人感觉真是特别能战斗,具有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大无畏气概。后来,我在洪山矿的一井二井三井洪三井都下过井,采煤掘进开绞车等都干过。书中对矿上所写的技术生产诸方面一看就都明白。这本《老洪五人》回忆真是目睹耳染都是记忆中的岁月,五十多年了,时间那么遙远而情景又那么亲近!</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此话说的挺形象实际的。年少时家里的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就去上学,岁月静好。后来长成了青年,便接二连三陆续离别了洪五。有人中途下车,大部分人则倒车换车,走着走着,今天又相遇,聚集在老洪五人群。在本次为编印《老洪五人》捐资活动中,老邻居翟乃荣小妺代为已病逝的哥哥翟乃山、翟乃村也添名捐款活动,竟让我感觉从小我们就不拆帮的兄弟俩人,仿佛现在还在一块推心置腹谈笑风生……</p><p class="ql-block"> 守光主编怀着对老洪五的深情,多年来创作出了诸多与故乡有关的文字影像作品,多部著书皆有篇章。他完全有能力撰写汇集一本有影响力的洪五个人专著,但他为这部《老洪五人》一书,甘愿架桥铺路。一木不成林,万紫千红才是春。什么是精神?什么是事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价值,这就是感动,这就是成就!</p><p class="ql-block"> 品读鉴赏《老洪五人》,虽沧海一粟,但见层层涟漪,朵朵浪花。无不心潮逐浪,波澜壮阔!</p><p class="ql-block"> 《老洪五人》人文荟萃,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于德州醉墨斋</p> <p class="ql-block">一、此书已被淄博市图书馆、档案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二、此书赠送相关老领导</p> <p class="ql-block">三、此书内容概要</p> <p class="ql-block">特稿专辑</p> <p class="ql-block">天南地北洪五人</p> <p class="ql-block">序二、《故乡赋》副主编陈殷山</p> <p class="ql-block">照片选编:副主编赵守军</p> <p class="ql-block">每辑目录</p><p class="ql-block">引题诗:陈殷山</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主编赵守光</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副主编陈殷山</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副主编翟乃荣</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主编赵守光</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副主编翟渊修</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主编赵守光</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主编赵守光</p> <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副主编翟乃荣</p> <p class="ql-block">四、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副主编曹会明</p> <p class="ql-block">跋一、《洪五的故事》副主编翟乃荣</p> <p class="ql-block">跋二、《永远的洪五》编委副主任、主编赵守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永远的洪五</b></p><p class="ql-block"> ——《老洪五人》后记</p><p class="ql-block"> ◎ 赵守光</p><p class="ql-block">淄川城因位于般河北而于西汉初建般阳县,南北朝时为贝丘县,直到隋开皇十八年才改名淄川县。城东北十里许,有一座一峰突起的孤山,名黌山,有“小泰山”之谓。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鬼谷子曾隐居此山,建书院、讲学、授徒。民间相传此山是聚宝盆,有“打开黌山,没有穷汉”之说,估计是依此山之形貌而言。洪山二字,即由黌山演变而来。现在“黉山”、“洪山”两个名字并存。黌山脚下的北面,就是洪山煤矿。</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原籍淄川西楼庄,1957 年两周岁时随父母搬到了洪山煤矿的洪五职工家属宿舍。她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的第二故乡,关于儿时的记忆,基本源于此。相对于西楼庄,洪五宿舍更让我有归属感。</p><p class="ql-block">洪五,早先都叫“老五”,是因洪山煤矿采煤第五立井“老五坑”所在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1969 年才正式改称“洪五宿舍”,故而我们这部书的书名是《老洪五人》。“老洪五人”,是贴在我们这些人身上的共同标签,是一个群体共同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洪五一生缘,知交结少年。2019 年的初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应王海德老兄之邀,参加洪山矿校 1964 年首届小学毕业生们的潭溪山聚会,“任务”是为大哥大姐们拍照编发美篇。短暂的接触,我被他们的精神状态、恬淡情怀和那种纯粹、那种激情所感染!更庆幸的是老洪五人的缘分,以此为契机埋下了一个伏笔。2020 年夏,程德强老兄牵头组建起了一个名曰“老洪五人”的微信群,自此洪五之缘以一种新的网络模式,在洪五故乡人的烘托下如火如荼地延续和拓展,渐成燎原之势。 </p><p class="ql-block">洪五宿舍,是洪山煤矿职工家属居住区,人员来自天南地北的二十多个省市,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不为过。宿舍房子大都是青砖红瓦,户户相连、排排相接,成为拥有 2700 多户、近万人口的大型居住区,是淄博市颇为知名的大型居民区。特定的区域性、各地的融合性、共有的归属性,使洪五人的经历和感情有别于社会上其它居住区。我们这些洪五人,如何能忘怀曾经的岁月,离开越久越珍视共有的记忆!这种情感是别人很难体会的,是时代的产物,很特别。这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浸在骨头里的底色。</p><p class="ql-block">我们作为家属宿舍区的煤二代,在这偏僻的小地方、简朴的小平房里长大。往事悠悠,那老家小院依旧清晰,那斑驳的墙壁,那一户一户、那一砖一瓦、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温馨的回忆,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她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牵挂,每一段回忆都值得珍藏。她奠定了我们平凡却坚实的根基、她给予了我们质朴又深厚的滋养、她铺垫了我们学习成长的轨迹。我们的努力和收获,都源自于这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乡——洪五!几十年过后,“洪五”不仅仅是我们共同的回忆,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载体。套用一首著名的诗,“几回回梦里回洪五”……</p><p class="ql-block">老洪五人微信群的应运而生,犹如一枚火种,点燃了洪五人怀旧思念的火把。也像一池沉寂的湖水,骤风突至而涌起波澜。我与德强、海德两位老兄商议,在群里举办“洪五——我的回忆”图文征集,引领大家从碎片化的即兴聊天叙旧,走向系统性地用个人独有的视角,从记忆的深处,记叙共有的洪五岁月,回首个体的陈年旧事,从岁月深处打捞不曾遗忘也不该被遗忘的那些日子……群里年事已高的长辈们、不会电脑手机打字的、从未从事过文字职业的,都积极的参与了进来。热心的程德强群主、李善清老兄,登门采访长辈们,把口述撰写成文章。德强老兄四方约稿,不厌其烦,为了一张照片、一段往事,多次拜访当事人。诸多我熟悉的长辈、左邻右舍的兄弟姐妹,写出和提供了珍贵的图文,史料价值不菲,独到而不可复制。耄耋之年的长辈杨玉芙、程楠荪、曹善学、栾世芸、张敬华、张厚生、杨清梅、刘今等,都写出了回忆文章,彰显了引领作用。不擅长写作的校友高益老兄,竟写出了近四十篇十几万字的文章。群里近百位作者写出了三百多篇文章,提供了四百多幅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摄影师纪尊勇是洪五女婿,赵守军与他策划实施,用无人机拍下了记录洪五宿舍全貌的鸟瞰照,替我实现了多年来一直想居高俯拍洪五宿舍全景的夙愿。我在编辑整理这些图文的过程中,如获至宝,感动不已,这何尝不是对岁月的重温。我以《洪五岁月》为专题,先后编发了一百多篇美篇。因图文俱佳,史料难得,美篇系统加精推荐了六十多篇,其传播效应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p><p class="ql-block">读回忆文章,浏览老照片,一段时间内成为老洪五人微信群精神文化生活的要事。这里,我选编几条洪五人的留言:【杨传婷】我很高兴加入我们这个不寻常的大家庭,此刻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好时光,回想起一起的玩伴们,那时的人们很单纯,很善良,那是人的真性情!让人终生难忘。【程秀霞】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多年的不联系今又通过网络一线牵,让我们寻根续缘忆乡思情,怀念美好快乐的童年、少年 、青春时代,我们都是幸福的人。看着天南地北老洪五人热火朝天的聊天很开心快乐,仿佛我们又都回到了过去一样,一下子都年轻起来。兄弟姐妹们的情感更加浓厚,这个平台让大家都找回了幸福快乐的时光。在有生之年我们老洪五人身在天南地北还能通过网络再续老洪五人的缘份,这是我们的福气。凝聚这份爱真的要感谢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兄弟姐妹,我们要好好守住这份爱,凝聚这份浓浓的情。让出彩的兄弟姐妹带我们一起飞,让老洪五人的光彩载入历史史册。我们这个群注定着充满无限美好而难忘的回忆!【郑立云】群里人认识的真不少,小时的模样历历在目!很感动!在不经意间读一段文章,有时一句话就禁不住热泪盈眶,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太熟悉又陌生的人终于在群这里相聚,太幸运了!洪五大家庭人才济济,各具特色。久违的兄弟姐妹齐聚一堂,这是老洪五的一大盛事,这些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激动的场面之中,又像回到了童年,往事就像放电影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感慨万千!【孙德成】流逝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与往事历历在目,犹如昨日,难以忘怀。左邻右舍,相互关爱;大带小,强扶弱,洪五宿舍就是一个由不同人们组合而成的大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生活在全国的各地。无论在何处,想念发小、亲人的心情都是同样的,从小打下的烙印是永远铭记在心的。【田启太】传播是一种情怀,收看是一种回忆,感谢!再也看不到的风景,无法恢复的沧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这些让我感动的留言,让我看见了老洪五这个群体共同的情感,这是人世间多么宝贵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回忆图文不仅在洪五群间传播,我还编辑推送到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发,其中有七十多篇又被推送《新浪新闻》《手机新浪》《今日头条》《百度》《网易新闻》《财经头条》《腾讯新闻》等大网平台。家乡的新媒体平台《淄博二三事》更是多次轮回推荐编发。老洪五人李文清兄,牵线社会知名学者、罗村老乡赵玉霞老师,把文章推荐《济南头条》刊发了一百多篇。各大媒体平台短时期内,大体量的集中刊发老洪五人的往事回忆话题,致使洪山煤矿洪五宿舍的知名度,再一次让社会瞩目。</p><p class="ql-block">老洪五人的回忆征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异彩纷呈,感人至深。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从那些朴素的文字里,从那些泛黄的照片中,清晰地闪回出老洪五人所经历的时代烙印和生活韵律。我们的怀旧,不是衰老者的叹息,也不是失意者的惆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故乡洪五,牵系着洪五人的离情别绪。走不出的思念,忘不了的乡愁。在这些回忆里,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厚度,也看见了人间真情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真情永驻。《老洪五人》的征文,是一份难忘的情怀,是一壶陈年的老酒,是一曲深情的咏叹,是一本泛黄的旧书。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基弗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是怀旧,我只是要记得。”抚摸历史,回顾往昔,从我们记忆的深处,回味当年老洪五人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从历史脉络中,寻找那些铺垫人生轨迹的甘苦体验和生活点滴。同时,洪五人群的各种聚会联欢,日渐增多。2020 年中秋,洪五人微信群举办了一台“庆双节情系家乡线上文艺晚会”,近三十个优质的文艺节目,展现了洪五人的多才多艺。2021 年金秋十月,上百位老洪五人,久别重逢,相聚在淄博矿务局海天大酒店,这场半世纪以来空前的盛会,让洪五人的缘分和情意愈加浓郁。</p><p class="ql-block">久别重逢洪五人,旧缘启新故乡群。老洪五人群,让我们在流年里重温曾经的快乐;老洪五人群,让我们在经历中体味拥有的幸福。回忆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怀旧让我们更加感恩知足。我由衷地敬佩感谢程德强老兄的引领!感谢长辈们的支持!感谢各位老洪五人的参与!也许,我还应该说,感谢生活,感谢命运,感谢无尽的岁月无尽的深情。</p><p class="ql-block">洪五人往事回忆文章和旧照的结集出版,老洪五人功莫大焉。程德强、陈殷山、翟乃荣、曹会明、赵守军、翟渊修、郑立明等编委的倾心付出。原中国射箭队总教练八十四岁高龄洪五人徐开才,听说我们编此书,非常支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照片。刘昌法先生也提供了第一代“五四”采煤队功勋人物他的父亲刘其盛珍贵的历史资料。此书的编印经费,不仅文章作者参与捐资,没有提供文图的洪五人也给予了积极的捐助。感谢根德文化在编印过程中的倾力相助,感谢特邀编审张方明老总及设计师陈欣源的付出!</p><p class="ql-block">这部书的问世,也算是我们对故乡洪五养育之恩的一点回报。这部书是洪五人自己写自己,民间自发式、平实接地气。尽管文中对共知的某些事件有重复叙述,时间的认定上也存在各种差异,但为了保持作者文章的完整性和尊重个人记忆,我们没再做统一考证和修正。考虑到这部书的特性,我们没请社会名人题字、做序、造势。此书是洪五人的平民春秋,是洪五人的史册珍藏,是洪五人的继往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洪五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们几代人所处时代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因为各种原因,在作者排序、文章排序等方面,采用了比较随意的法则,也是缘于一种对某些太过形式主义的“排斥”。更因为时间方面的原因,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粗疏,也敬请诸位老洪五人海涵。</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把这首《写给老洪五人群》的诗,奉献给大家,以抒发和寄托心中的情怀。</p><p class="ql-block">消逝了 / 那天轮飞转的矿井 / 远去了 / 那方圆十里的煤城 / 时光留不住 / 大沟湾边的童年梦 / 岁月带不走 / 矸石山下的故乡情</p><p class="ql-block">一个老洪五人群 / 像一缕清风 / 吹散了天南地北洪五人的乡愁 / 像一柱火炬 / 点燃了男女老少洪五人的激情</p><p class="ql-block">一篇篇忆往昔的征文 / 一张张老照片的面容 / 拂去了 / 岁月的浮尘 / 把洪五人 / 共有的记忆唤醒</p><p class="ql-block">天各一方 / 失联几十载的 / 父老乡亲 / 在这里久别重逢 / 传递着温暖 / 互道珍重/在这里 / 我们仿佛仰望到 / 父辈们负重远去的背影 / 在这里 / 我们仿佛感受到 / 少年时记忆深处的憧憬</p><p class="ql-block">我们依旧 / 能抚摸到那老屋沧桑的斑驳 / 我们依旧 / 能聆听到那校园纯真的童声</p><p class="ql-block">临屏走进的还是 / 洪五曾经的街头巷尾 / 传承流行的仍是 / 洪五曾经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老洪五人群 / 我们携手共创的一个新家园 / 生机勃勃 / 正在与我们同行</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致敬之书,致敬我们心中共同的洪五,致敬我们心中各自的洪五,致敬共同又各自的永远的洪五。这部书也是一次回归,更是一次梦寻,我们写下的文字是昨天与今天的叠影。无论回归还是梦寻,我们的一生其实都在寻找的路上。在这部书里,我们看见了往事,也看见了我们对待往事的态度。这部书,是众多“洪五人”情感的合奏,也许这合奏并不壮阔,也许这合奏只是一些平常的、平凡的微澜,但这微澜也是这时代的微澜,自有她独特而持久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哦,我们的永远的洪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 年初秋写于西楼书屋</p> <p class="ql-block">【后记《永远的洪五》已在《中国作家网》《人民日报•人民号》刊发】</p> <p class="ql-block">【背景诗歌《洪五老家》诵读:绿荷(王红、洪五人),​曾获第十七届山东省读书朗诵大赛成人业余组二等奖,山东教育电视台"最美读诗人"二等奖。</p><p class="ql-block">西楼诗作《洪五老家》2021年获《济南头条》“诗意人生”华文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先后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刊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