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12.21阴,今天农历廿四节中冬至。北方人冬至吃饺子,南方人冬至吃羊肉汤、狗肉汤。以似冬至后天气将更冷,还有大寒、小寒节,冬至吃羊肉汤和狗肉汤,这样能祛寒,保冬天不冷。四川民间还有个说法,冬至这天用鹅蛋炒香菜,可防治中风病(脑梗)。这些民间说法究竟有没效果,是真是假谁也没验证过,我只知道香菜炒鹅蛋比炒白菜好吃!</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按老习惯,带着长焦段相机到江边溜哒一圈,一方面锻炼身体散散步,如遇上江边有鸟就拍拍。由于冬季北方迁徏鸟都要来南方越冬,很多鸟儿都要经过我们长江流域。这三天在岷江边分别都有收获,19日拍到一只普通秋沙鸭在铁路桥下,20日拍到两只矶鹬在水东门岷江边打斗,今天21日一只鸬鹚在二坎子岷江中捕鱼。这只鸬鹚捕捉到一条大鲫鱼,在水中吞吃了很长时间才咽下。鸬鹚捕着鱼后刚出水面到吞吃整个过程,都被我拍摄到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鸬鹚捕鱼拍摄瞬间,为了作个记载,通过电脑整理选择部分载入美篇留存纪念!</p> <p class="ql-block"> 鸬鹚鸟综述:</p><p class="ql-block"> 鸬鹚是一种属于鸬鹚科、鲣鸟目的鸟类,别名:水老鸦、鱼鹰、乌鬼、黑鱼郎等。体长720一900毫米,雌雄同型。鸬鹚的身体呈流线型,下体较扁平,颈长而柔韧,翅宽长且纯,脚强健有力并置后。它们的羽毛通体黑色,具有绿褐色的金属光泽,喙基和喉囊橙黄色,脸颊及喉白色。鸬鹚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善于潜水捕鱼,通常在水下追捕鱼类达40秒,潜水深度一般不超过4米。</p><p class="ql-block"> 鸬鹚在全球广泛分布,包括美洲、欧洲、俄罗斯、非洲西北部及南部、中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在中国鸬鹚主要分布在各地的适宜生境中,南方为冬候鸟或留鸟,北方多为夏候鸟。它们主要以鱼类为食,也食用甲壳类和头足类动物,常在水域附近开阔处或树枝上晾晒羽毛。</p> <p class="ql-block"> 鸬鹚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稀有性,鸬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因此,保护鸬鹚的栖息地和环境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上鸬鹚属鸟类,但也属鹈形目中1属,全球有39种之多,我国主要分布有5种。该鸟可笼养、散养和驯养捕鱼。野生鸬鹚分布于全国各地,繁殖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湖及新疆西部等地。</p> <p class="ql-block"> 鸬鹚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 两性共同营巢,巢用树枝及海藻或水草等筑成,置于海滨或溪河沿岸的岩石上或芦苇间。4月中旬开始产卵,轮流孵卵,孵28天左右出雏。双亲都参加抚育雏鸟工作,喂雏的方法是把鱼贮藏于粗大的食管內,在喂食时,亲鸟张开嘴,雏鸟伸嘴入亲鸟的咽部,在亲鸟的口腔内啄食半消化的鱼肉。喂水时,亲鸟将取来的淡水从嘴喷出,注入雏鸟嘴里。雏属晚成性。</p> <p class="ql-block"> 鸬鹚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 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崖壁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渉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在捕猎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沙底的水域,它们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勃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们借助敏锐的听觉捕捉猎物。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人对鸬鹚最经典十首诗句:</p><p class="ql-block"> 1.徐照《舟中》“鸬鹚杳杳飞云外,芦叶萧萧落雨前”。通过鸬鹚飞入云外和芦叶在雨前飘落的对比,展现了舟行途中自然美景和深远意境。</p><p class="ql-block"> 2.苏轼《和子由渔家诗》“鸬鹚㶉鵣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苏轼以幽默的笔触,将鸬鹚和㶉鵣(水鸟)拟人化,表达了自已与一同享受自然美景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3.李咸用《题友生丛竹》“鸬鹚群栖竹林下,鹦鹉声娇隔溪听”。描绘鸬鹚群栖与鹦鹉娇声,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和谐的竹生态氛围。</p><p class="ql-block"> 4.梅尧臣《和江邻几学士画鬼拔河篇》“鸬鹚衔鱼忽飞过,片水闲云目渺漠”。描述鸬鹚衔鱼飞过的瞬间与片水闲云的渺漠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5.陆游《渔浦》“鸬鹚惊起沙汀宿,昨艋摇归水栅门”。这句诗描绘了渔浦边鸬鹚惊飞,小船归来的场景,充满了渔村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古人对鸬鹚最经典十首诗句:</p><p class="ql-block"> 6.杜甫《田舍》“鸬鹚西照,晒翅满渔梁”。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鸬鹚在渔梁上晒翅的宁静景象,富有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7.释绍嵩《山居即事》“鸬鹚飞入青林里,犹自踟蹰待月明”。描写鸬鹚飞入青林,等待月明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8.刘克庄《郊行》“鸬鹚影没秋江里,白鹭飞来晚稻边”。这句诗通过鸬鹚与白鹭的动静结合,展现了秋江晚稻间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9.张 来《和周廉彦》“鸬鹚杳霭间,渔舟泛晚烟”。鸬鹚在杳霭中飞翔,渔舟在晚烟中泛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渔村画卷。</p><p class="ql-block"> 10.释文珦《渔村》“鸬鹚夜宿寒汀上,月照孤舟一叶横”。这句诗以鸬鹚夜宿寒汀,月照孤舟为景,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渔村夜晚氛围。</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鸬鹚的生态习性,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意境,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悦观察和深刻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