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部分村名的来历

土豆

<p class="ql-block">怀仁市村名来历有考者158个,其中以姓氏命名的54个,以方位命名的40个,以地形命名的20个,寓意而名的15个,史传而名的13个,其它而名的16个,剩余的无考。下面将部分村名的来历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b>北信庄</b>:宋时称小北京。村西的寺峪山上有一清云寺,相传为宋太祖赵匡胤叔父修行之地。太祖前来探视其叔父,为使修行保持清净,驱村民向东搬迁置现址居住,改名为北新庄,清末演变为北信庄。</p><p class="ql-block"><b>石井</b>:原名破村。随着居民逐渐增多,陆续移居土堡外。堡外居民凿吃水井,井水混浊苦涩,不能饮用,该村得名苦井堰。后又凿一井,井底全是石头,水从石缝中涌出,清澈见底,甘甜爽口,遂更名为石井。</p><p class="ql-block"><b>悟道</b>:原名乔家园,因乔姓最早在此居住得名。村西清凉山上建有清凉寺,该村系寺内和尚出行必经之地。清朝时有一天官兵路经乔家园,大雾迷茫,迷失方向,询问路径,村民告知。官军说纯粹是雾道,后人取谐音改村名为悟道。</p> <p class="ql-block"><b>跃进</b>:原名要集,因早年系大同到太原大路上的一个重要集镇而名。1964年,取二字谐音,更名跃进。</p><p class="ql-block"><b>万金桥</b>:早年该村系应县通往大同的必经之地。村南有小峪河、芦子河,通行不便。群众集资,于河上筑桥,因此而得名半截桥。后取半字的谐音,简称为板桥。因筑桥耗资较多,又更名为万金桥。</p><p class="ql-block"><b>新家园</b>:原名薛家庄,因薛氏最早居此得名。1952年,该村遭特大水灾,房屋倒塌,所剩无几。灾后,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在原址上重建家园,遂更名为新家园。</p><p class="ql-block"><b>日中城</b>:据传,鲁班一日筑三城,即早起城(亦称鸡鸣城,在安宿疃村北,址无存)、日中城、日没城(亦称黄昏城,现名永静城,在山阴县),该城系中午时所筑,故名。</p><p class="ql-block"><b>向阳</b>:1972年,魏庄部分居民搬迁至干沟村北居住,取《社员都是向阳花》歌词之意而名。</p> <p class="ql-block"><b>南小寨</b>:旧称王庄小寨,属阳高、大同、怀仁、应县、宁武县管辖。民国七年(1918)划归应县,称北小寨。1949年划归本县,因位县治南,故更名为南小寨。</p><p class="ql-block"><b>清泉</b>:原名灰川,因元大德九年(1035)夏,怀仁发生强烈地震,该村地裂,涌水尽黑,漂出松柏朽木,故名。后因地质变化,黑水变清,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清泉。</p><p class="ql-block"><b>西安堡</b>:明天顺八年(1464)筑,为驿地。因位大同府西南而名。隆庆年(1569)设操守防御,改南为安,名西安堡。</p><p class="ql-block"><b>朝阳</b>:1974年,黄土坡、甲车沟二村部分居民,迁至河头村东北定居,取名新村。后取社员心向红太阳之意,更名为朝阳。</p><p class="ql-block"><b>智民庄</b>:原名东新桥。民国36年(1947),宋智义、史民福等17名革命干部在该村被应县乔军包围,为掩护同志突围,宋、史二人壮烈牺牲。为纪念二烈士,1949年更名为智民庄。</p><p class="ql-block"><b>小盐坊</b>:旧时,该村居民以熬制土盐为生,故名。</p><p class="ql-block"><b>滋润</b>:地处山区,常遭旱灾,原名干庄,后取吉祥,更名滋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