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山陵,追寻孙中山先生的足迹

张工资

<p class="ql-block">怀着崇敬与期待,我踏上了前往中山陵的旅程。一直以来,孙中山先生在我心中都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渴望走进中山陵,亲身感受先生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绩,这便是我此次探访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风景区内。这里风景秀丽,气势恢宏。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位伟人特意打造的一座神圣殿堂。钟山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象征,而中山陵的存在,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他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就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深感不满,立志要改变中国的命运。他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后来,他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此后,孙中山继续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p> <p class="ql-block">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列强的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保障人民的权利;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民主义”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奔波劳碌,他在临终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这句话成为了后来无数革命者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还对中国的未来有着宏伟的设想,他希望建设三峡大坝,以利用水力资源发电,改善人民的生活;他还希望建设十万公里的铁路,加强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虽然先生未能亲眼看到这些设想的实现,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实现他的遗愿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我来到了中山陵的入口——博爱坊。博爱坊是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这两个字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站在博爱坊下,我仿佛感受到了先生对全人类的关爱和对和平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穿过博爱坊,便是一条宽阔的墓道。墓道两旁种植着高大的雪松和桧柏,它们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中山陵。走在墓道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在诉说着先生的光辉事迹。</p> <p class="ql-block">沿着墓道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陵门。陵门是中山陵的正门,上面镌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追求和理想,他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陵门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进入陵门,便是碑亭。碑亭内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碑,上面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金色大字。碑亭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站在碑亭前,我不禁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字为颜书,遒劲有力,出自谭延闿之手。先生的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劳碌,他的功绩不是这简单的几字所能概括。然而,正是这简洁的碑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先生的伟大与谦逊。</p> <p class="ql-block">从碑亭出来,再往上走就是祭堂。祭堂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也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祭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特色,显得庄重而大气。祭堂的正面墙上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遗像下面是先生的灵柩。站在祭堂内,我默默地向孙中山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从碑亭到祭堂,共有八段台阶,每段台阶都有一个宽敞的平台。第五层平台上,一对紫铜鼎默默伫立,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字。鼎上还留着日本侵略者进攻南京时炮弹击穿的洞孔,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石阶尽头是十层平台,这里是中山陵的最高处。站在平台上,极目远眺,江南丘陵连绵起伏,秦淮河川如白练般蜿蜒流淌,陵园景色七色生辉,谒陵游人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回首俯瞰,那一条条的石阶此时成了一片片平台,这奇幻的景观令人惊叹不已。中山陵呈警钟形,寓意着警钟长鸣,发人深省。先生临终遗嘱中说:“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这警钟,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警示。</p> <p class="ql-block">祭堂是中山陵的主建筑物,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如蓝天白云般纯净。祭堂正面开有三个拱门,中门大两边略小,门上都装有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方从东往西雕刻有“民生、民权、民主”六个阳篆字,这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门的上下檐间,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的金额。祭堂顶部用马赛克镶嵌,四壁上半部贴水磨石,下半部嵌黑色大理石,东西两侧的影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p> <p class="ql-block">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石雕座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望着先生的雕像,仿佛能听到他在告诫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墓室。墓室是中山陵的核心部分,也是孙中山先生安息的地方。墓室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墓室中央摆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卧像,卧像下面是先生的灵柩。站在墓室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比的宁静和庄严。</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他视钱财如粪土,视富贵如云烟,心中装的只有人民、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权力的威力。权力的威力总有过期的一天,而人格魅力却是千秋永存。</p> <p class="ql-block">三民主义强调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破坏了国家的统一,损害了民族的利益,与三民主义背道而驰。他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分裂自己国家的人都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走出中山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次中山陵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绩。他的“三民主义”思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嘱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宏伟设想,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相信,在孙中山先生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