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兴国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平固县,至今已有1788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平固县依据年号更名,改称“兴国县”。</p><p class="ql-block"> 兴国县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遵循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嘱托,2024.12.21日,我第二次来到兴国县,继续“情牵红土地,重走红军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共产党主义信念,永葆初心。</p> <p class="ql-block"> 兴国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苏区模范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参军参战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兴国县有陈奇涵、萧华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称赞兴国的同志创造了“第一等工作”。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奖匾褒扬兴国。</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将军广场</p> <p class="ql-block"> 兴国将军广场留影</p> <p class="ql-block"> 将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兴国人民素有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较早地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指导了兴国的革命实践,兴国成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和模范县。兴国人民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p> <p class="ql-block"> 萧华上将纪念亭。萧华文武兼备,也是“长征组歌”词作者。</p> <p class="ql-block">重温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七律•长征)</p> <p class="ql-block"> 陈奇涵上将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潋江书院位于兴国县潋江镇横街,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早先为兴国县学,占地4904平方米。潋江书院坐北朝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由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阁组成。2001年6月,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潋江书院(兴国苏维埃政府驻地)</p> <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在前委书记毛泽东和中共兴国县委领导下,在潋江镇陈家祠召开了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后11个区64个乡先后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兴国成为了第一个“赤化县”。兴国苏维埃政府1932年初迁潋江书院(至1934年10月)领导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生产。参加攻打赣州、吉安。参加反“围剿”斗争<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为开辟中央苏区,先后七次到兴国,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制定苏区第一部土地法。建立了第一届兴国苏维埃政府。领导和指挥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二苏大会"上,他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重要讲话。留下了《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p> <p class="ql-block">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进入兴国县城,率警卫排驻扎在潋江书院。其间曾居住在潋江书院文昌宫。</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祠举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学员48人。潋江书院成为土地革命火种的播撒地,为土地革命的开展培养了一批领导骨干。</p> <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潋江书院起草《兴国土地法》,修正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明确地主阶级是土地革命的打击对象,满足了农民土地需求,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拥护。兴国农民参军参战热情空前高涨,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队伍迅速扩充。有近十万兴国男儿跟着毛委员当红军闹革命。</p> <p class="ql-block"> 越国公祠(兴国苏维埃政府1931年驻地)</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当年兴国苏区23万人口,参军参战93000多人,参加主力红军55000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的烈士有23179人。兴国县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兴国藉老红军干部仅剩500多人。这些开国功勋和无数革命烈士。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烈遗志。</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步行街“泰和”牌楼</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城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两棵大榕树,见证了小城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城一角</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现有人口72万。如今潋江上有五座大桥,连接新老城区。潋江两岸高楼林立,美景如画,真是旧貌换新颜,换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潋江两岸的长廊,不仅可为市民欣赏潋江美景遮阳避雨,本身也是靓丽江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潋江大桥,也称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 很有特色的潋江大桥,有12个桥孔,桥身红色,桥面两头还有两个仿古桥楼。</p> <p class="ql-block"> 潋江大桥桥楼</p> <p class="ql-block"> 潋江大桥也称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 潋江又名平江,是兴国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兴国县和宁都县交界的桂花山东麓,流经兴国县,在江口塘注入贡水。潋江是兴国县的重要水系,是赣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兴国县饮用水源及工业水源。潋江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57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362公顷。</p> <p class="ql-block">相信潋江定会更美,兴国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愧模范兴国。</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 兴国县体育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兴国客家人的一道传统菜“四星望月”。</span>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选鲜鱼肉切成薄片,将煮软的米粉丝先放入蒸笼,再铺上鱼片,上锅蒸透,浇上卤汁佐料即成“蒸笼米粉鱼”,所谓“四星”是再配上其它四样小菜组成。请你猜猜“四星望月”菜名何人所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