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故事——平乐籍老红军许凤翔的革命故事(之五)

许建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加“锄奸”培训 奔赴延安“抗大”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快过汉人区时,团部一位运输员,他是江西人(姓名不祥),共产党员,从江西苏区大转移始就负责挑团部公文箱,经过了爬雪山、过草地,从不叫苦叫累,眼看就要看见红军汇师的胜利,他却病倒了。休息时,他拉着许凤翔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病的很厉害,实在走不动了,党交给我担公文箱的任务是完不成了,对不起革命,对不起党。你回去告诉团首长,告诉党支部,我尽量跟上部队,如果跟不上就不要挂念我了,我盼革命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着他的话,看着他那痛苦的模样,许凤翔心里明白,这位江西籍战友恐怕是永远跟不上队伍了,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强忍着悲伤安慰他说:“公文箱我来挑,你在后面跟上队伍就是胜利,你的情况我一定如实告诉团首长、党支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告别了运输员,已近黄昏,许凤翔饥寒交加,一路上东倒西歪、跌跌撞撞,走走停停挑起公文籍赶路,勉强走出了10余里地。天完全黑下来时,许凤翔看见不远处有一团火光,就咬紧牙关朝火光走去,正巧看见团部指导员和几位战友在生火煮面汤充饥。又饥又累的许凤翔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面汤,一边汇报遇见运输员的经历,同时建议,为了减轻途中负担,把重要的地图、公章、5万元现金等重要文件,分散到每个人带走,其余不重要的东西当众烧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凤翔回忆说,这一晚火烧得热呼呼的,抽烟的战友把树叶烤干用纸卷起来抽,还互相打趣说,抽的是“三炮台”、“美丽牌”香烟。这一晚,是长征以来,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第二天午后,许凤翔等人赶上了团部,许凤翔没有忘记运输员的嘱托,跟指导员一道,把运输员和公文箱处理的经过向团首长作了汇报,受到了团首长的表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从1934年开始的战略大转移。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宣告结束。红一方面军长征前有约8.6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存7千余人;红二方面军长征前有约1.5万余人,到达陕北时仅存1.1万余人;红四方面军长征前有约8万余人,到达陕北后仅存3.7万余人;红二十五军长征前有约2900余人,到达陕北后增至3400余人。红军长征每走出一公里就要3至4名付出生命代价,他们为保卫中国革命的火种,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春,我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抗日救国上来。在新的形势下,我党我军的工作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国民党三中全会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议,结束了10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辖三个师。朱德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八路军开赴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开展抗日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接着要进行换装,在红军队伍引起了一阵不满情绪,大家不舍得脱下相伴自己一路走来,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红军军装。经过层层动员,最后虽然勉强接受了换装,仍有不少人将红军服装洗净折叠好,珍藏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换装后八路军立即开赴抗日前线,其中115师在山西平型关,展开了对日寇的伏击战,全歼日军精锐部队板垣第5师团21旅团。这一仗,我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敌人各种车辆数百辆,缴获日军大批枪炮、马匹和几十万日本纸币,大长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的抗日威风,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刘、邓大军指挥的129师一部,夜奔突袭代县以南的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烧毁敌机24架,并相继实施伏击,切堵日军后续增援,迫使日军不得不放弃进占忻口逼进太原的计划。八路军的战绩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所谓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3月,许凤翔接受命令到延安抗大参加第三期学习班学习,从甘肃宁县出发前去报到。当许凤翔步行来到陕西泾阳镇18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地,总政治部组织部办理到抗大学习的手续时,恰好遇见老首长、组织部部长黄克诚,老友相见喜出望外,黄部长约许凤翔第二天到他住处聊聊。第二天早上,许凤翔兴冲冲地来到黄部长住地,见黄部长早已为他准备了早饭,于是二人边吃边聊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谈话,黄部长把想留下许凤翔在总政部做科长的想法提了出来,征求许的意见。到延安学习,是许凤翔梦寐以求的愿望,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机会,固然不想轻易放弃,就向黄部长表示:“我参加革命以来,感觉最缺乏的是理论知识,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做起工作来,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机会来了,我不想放弃。”在许凤翔的再三请求下,黄部长最后也表示了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告别了黄克诚部长没几天,许凤翔又被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叫去。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对许凤翔介绍情况,说随着抗战的不断深入,为加强对日伪军的政治攻势,宣传和瓦解敌人,做好优待投诚和俘虏人员的工作,巩固部队锄奸工作的成果,我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决定举办团特派员训练班。并且表示:“我知道你要到延安参加第三期学习班学习,我也支持你去,但这个班开班的时间是九月份,还有六个月时间,我们部里正准备办一个团特派员训练班,时间正好也是六个月,也不影响你到抗大学习,你去任政委兼文化教员,同时也是学员,你看怎么样?”许凤翔听杨部长这样一说,觉得有道理,便欣然答应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3月中旬,参加训练班的七八十名学员从四面八方陆续到达云阳镇三圣宫。开学那天,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给大家讲话,杨奇清提出了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宣布了红二方面军保卫部部长于文光任队长,许凤翔任政委兼文化教员(同时也是学员)的任命。学员培训,除听取总政委任弼时讲授政治形势、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讲授中国革命运动史、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讲授军事技术外,更多的是日语、侦察与反侦察等业务技术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语课由总部一科的伍亭担任讲授,伍亭是朝鲜人,讲得一口标准的日语,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红军长征时,担任红三军团炮兵团团长。业务学习主要是照相、洗相、放大照片,各种相机的性能、结构和使用;盯稍和反盯稍;使用联络暗语通讯和药水密写;速记要害和谈话技巧等等。上课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如有一次西北托派头子张幕陶派人潜入云阳镇,窥探我军情报,我方得到这一情报后,由技术科教员带着学员,身着便衣,化装到街上跟踪侦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员携带微型相机,穿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要求学员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很快转了一圈回来。教员问随行学员:“你们看到我拍照没有?”大家觉得奇怪,异口同声答到:“你还没照,怎么能看见呢?”教员接着说:“没看见就对了,如果你们看见我拍照,对方也一定看见我拍了,侦察拍照一定是在隐蔽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员的示范让大家佩服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员回来后把照片冲洗出来,分发给学员,要求大家分散行动对着照片去寻找“奸细”,几天后,这名“奸细”正在散布反共宣传,被学员们当场擒获。在教员的指导下,学员们在三个月的学习中,掌握了不少侦察和反侦察知识。后来,随着我抗日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我军急需一批锄奸骨干力量充实到基层,特训班的学员提前毕业,开赴锄奸前线,为抗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9月,许风翔打点行装,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延安抗大学习的征程……(未完待续)文中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