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2024.12.13日,雪花落 寒风起,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寿光百寿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漫步在寿文化长廊,深刻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寿”字刻在不同的石头上,从古至今,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寿文化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在百寿园的一处角落里,有一座承载岁月记忆的民宿馆——年轮印记馆,置身在馆内,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即刻把我拉回到清贫的童年时光;一件件摆放在台子上的物品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这些富含历史气韵的农用工具,在我面前逐渐变的鲜活,没想到小时候常用的物件在这里展现,真是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既能盛物又能当摆件的竹编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没有洗衣机的年代,借助搓板洗衣服会洗的更干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盛粮食 水果的提篮和橼子,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塑料 不锈钢等制品世面上根本看不到,而轻便 精美 实用的竹编用具便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span></p> <p class="ql-block">农村下地干活用的遮阳编制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看到这台织布机,再次激发我儿时的记忆。六十年代初期,我经常看到外公在织布机上劳作,那是一件手脚并用的体力活,像极了现在的架子鼓。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有台织布机是件很“荣光”的事情,身上的衣服 床上的铺盖,一件件都是外公纺织出来的,正是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簸箕,将豆子之类的粮食收割回家,用它来扬米废糠,将碎叶等杂物清理干净再收入袋子。</span></p> <p class="ql-block">爬叉,主要用来扒拉田里的落叶,清理垃圾等</p> <p class="ql-block">独轮手推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60年代的老算盘,广泛应用于商店和市场上,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总价,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真没想到,在小小的打卡地,能看到这么多具有农村记忆的藏品,每一件都能勾起我儿时的记忆,让我有了穿越时空的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一推一拉的磨盘</p> <p class="ql-block">筛面的络子</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播种机</p> <p class="ql-block">手摇水车</p> <p class="ql-block">砘子</p> <p class="ql-block">今日午餐,品尝螺旋藻面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以食为天民所赖,开创大业是先流。农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传统农具则是农耕文明的核心元素,是中国农业发生 发展 进步的重要见证物,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这些老物件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变迁,如今已渐行渐远,但它们留下的故事和回忆,将成为永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