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访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在书的世界,我们可以感受到纯粹的快乐。书籍就像我们的知己、导师,当我们迷茫、焦躁、不知所措时,它给你我指明方向,安抚、引领、激励我们。 </p> <p class="ql-block"> 在书籍里,我们可以认识和探索世界。眼睛看不到的,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的,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的,读书也可以。哪怕我们活在方寸之地,依旧可以拥有大境界和大格局。 </p> <p class="ql-block"> 在书籍里,我们可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即便身处柴米油盐中,也不会被细碎和庸常的生活捆绑。我们会变得越来越通达坦荡,不偏执、不世故。 </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读书?大概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吧。</p> <p class="ql-block"> 现在开启我们258期有书共读环节《中国文脉》中“发现殷墟”这一章节:</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华厦先祖是通过一次次问卜来问鼎辉煌的。因此,辉煌原是天意,然后才是人力。</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华夏民族不仅早早拥有了都市、文字、青铜器这三项标志文明成熟的基本要素,而且在人类所有古代文明中早早建立了最精密的天文观察系统,创造了最优越的阴阳合历,拥有了最先进的矿产选采冶炼技术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设置了最完整的教学机构。</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商代的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举凡外科、内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医学门类都已经影影绰绰地具备,也有了针灸和龋齿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和殷墟告诉人们,商代先人的审美水平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司母戊大鼎的气韵和纹饰、妇好墓玉器的繁多和精美,直到今天还让海内外当代艺术家叹为观止,视为人类不可重复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当然,甲骨文和殷墟还告诉人们,商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以及当时中原地区有着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温度气象和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普及一下本节有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0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国君商纣王在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最早发现于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p> <p class="ql-block"> 《商颂》是《诗经》中的一部分,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的发源地和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p><p class="ql-block">《商颂》共有五篇,分别是《那》、《烈祖》、《玄鸟》、《长发》和《殷武》。前三篇《那》、《烈祖》、《玄鸟》是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不分章,产生时间较早,可能在周朝之前。后两篇《长发》、《殷武》则是歌颂商朝武丁伐荆楚的胜利,皆分章,产生时间较晚,晚于宋襄公时期。</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再看看在发现甲骨文和殷墟中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 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p> <p class="ql-block"> 刘鹗将甲骨文拓本带到江南,罗振玉看到以后希望他编印成书。1903年,刘鹗从搜集到的甲骨卜辞中精选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共6册),《铁云藏龟》被后人评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许多著作的开路先锋”,使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在书斋里观赏的古董,变为可以研究的珍贵史料,由此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p> <p class="ql-block"> 罗振玉是甲骨文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他在1908年首次确认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为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并派遣亲属前往安阳求购甲骨文,亲自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搜集了大量甲骨文资料,共计三万余片,占当时中外收藏的十分之三多。他先后编成《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等重要甲骨文著作,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王国维是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物之一,他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他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这些著作通过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与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研究,纠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并对殷周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新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其次,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中的最大特点是将古文字学与古代史结合,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与历史文献进行互证。他创造并完善了“二重证据法 。</p> <p class="ql-block"> 董作宾的学术论文共计约200篇,内签除甲骨学外,涉及商朝历史的许多方面。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二十三年(1934年)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主编的《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至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之后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地论证甲骨断代学说;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又划分为5个时期。从而使甲骨文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宏》。</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殷商文明早已沦为废墟,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悲剧上演的太多了,为什么?人类文明如何才能保存延续,著名的陕西籍民主人士张奚若指出,必须警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的民族问题。他解释说:第一是好大喜功,总误认为规模要大,不管人的生活和需要如何,只要组织规模大才过瘾。第二是急功近利,表现为强调速成,把长远的事情用速成的办法去做。第三是鄙视既往,忽视历史因素,把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东西看作落后,都要打倒。第四是迷信将来,认为将来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快速发展的。</p> <p class="ql-block"> 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需要要有革新派,也需要有保守派。要知道到哪里去,也要明白从哪里来。留住乡愁,才会有更好的将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