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庄子•外篇•刻意》中,庄子警示我们,过于刻意地去追求与众不同,去追求高远的理想,反而会让自己远离生活的本质,变得孤立和疲惫。他列举了各类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湖之士以及道引之士等类人士。“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对他们这种刻意追求的行为都不认同,认为是违背了天地之道,不值得效仿。在刻意的追求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细微之美,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p><p class="ql-block"> 庄子认为,最高尚的生活方式是凡事不要刻意,遵循天地之道,恬淡寂漠,虚无无为,让生活顺其自然。“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庄子对于顺其自然的深刻理解。不刻意去追求高尚,不刻意去修身养性,不刻意去追求功名,不刻意去寻找世外桃源,而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样的人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圆满。</p><p class="ql-block"> 庄子理想的人物,就是不刻意追求,平易恬淡,达到无为境界的人。他说:“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刻意去塑造自己的形象,去追求物质的富足,去争取社会的认可。然而,庄子告诉我们,这些刻意的行为,往往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刻意”与“不刻意”,即“有为”与“无为”,只有那些遵循天地之道,不刻意追求“私我”,虚无恬淡,无为而无不为的人,才能做到情绪平稳,没有优乐喜怒好恶的烦恼,养护好自己的心神。“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行事,为了这个目的而违背本心是非常耗神的。精神耗费在欲望、名利的满足上,或者自认为所谓的重要事情上。刻意的为善,善者之累;刻意的为名,名者之祸。当我们放下这些刻意,生活才能真正如意。</p><p class="ql-block"> 老庄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无用”,即老子讲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庄子讲的“无用方为大用”。道家思想是从各个角度层面阐述“无为、无用”的原理。“无为、无用”是什么意思呢?庄子在《应帝王》里也曾对无为作出了准确的阐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其真实的意思就是说在一切事上顺其自然,不要掺杂“私我”。何为“私我”?就是自我的私欲、自我的喜好、自我的成见。例如他前边列举的那些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湖之士以及道引之士,都是由“私我”目标驱动,刻意追求,属于违背天道的刻意而为。《庄子•外篇•刻意》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放弃偏执行为,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他认为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从《庄子•外篇•刻意》,中吸取智慧,寻找生活的真谛。不强求,不刻意,让心灵如同一片落叶,随风飘舞,自然而然地落在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庄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境界,体会到生活的如意和自在。凡事不刻意,生活才如意。让我们学会在刻意的世界中,保持一颗不刻意的平常心,让生活回归简单,让心灵回归宁静。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才能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达到“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境界,让生活展现出它最本真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