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多人知道临潼的烽火台,是因为“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其实,关中有四台,武功镇教稼台为首,还有咸阳的凤凰台、西安南郊的造字台。</p><p class="ql-block"> 教稼台,先周时代已经有之,始建年代待考,历经沧桑,风雨摧毁,屡毁屡建,遗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古代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以作登高望远之用,按其主要功能大致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用于祭祀或纪念的“礼台”,二是用于宫殿建筑群落中的“崇台”,三是用于观赏园林景物的“赏台”,四是用于军事瞭望防卫的“御台”,五是用于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台”。可惜,在五千多年风雨沧桑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战争祸乱等摧残毁坏,其大多数未能留存下来。现存的“中国八大名台”依次为:武功教稼台、汉阳古琴台、武灵丛台、青岛琅琊台、徐州戏马台、临漳铜雀台、汉中拜将台、登封观星台,其历史作用、人文意义和研究价值、社会影响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武功古城牌楼</p> <p class="ql-block"> 17日一早,坐地铁一号线到汉城路D口出站,就能看到城西客运站大门外“武功镇河滩古会”的横幅,我们坐车到武功镇十点半过了。武功镇的河滩古会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每年古会期间,吸引了很多客商来参会。</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沿着武功古城的道路前行,路东就能看到教稼台。</p><p class="ql-block"> 教稼圣地</p> <p class="ql-block"> 教稼台区四周设有围墙,门首建有古色古香、装饰富丽的仿古门楼,上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题书的“教稼圣地”门匾,入口处一对雄狮左右守护。通往台体的路面由石磨盘、小卵石和二十四节气文字标示石块铺设而成。</p><p class="ql-block"> 教稼台</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后稷石刻雕像座落于教稼台前,两侧为古农耕劳作雕塑群组,西北农业大学和陕西农业科学院等所立的诸块石碑序次排列。台体西洞门上方镶有原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题书的“教稼台”石匾,东洞门上方嵌有清代武功知事邓兆桐题书的“教稼名区”石匾。台体内外遍布古今名人学士的诗词题刻,使游人尽可追怀中华农耕文明之源远流长,欣赏古今诗书艺术的传承弘扬。</p><p class="ql-block"> 后稷塑像(后是帝王的意思,稷是五谷之长)</p> <p class="ql-block"> 教稼台,原为一砖砌覆斗形平台,长13米,宽12米,高约9米,古朴墩实,气势雄伟,台体东西向洞门为出入武功故城行人车马必经之路。明代大理寺少卿、都御史曹琏(公元429年前后在世)任陕西按察副使时,曾登临教稼台,赋诗曰:“后稷封台万世功,登临偏感夕阳红。风生武水波千尺,云锁香山树几重。唐宅基湮青草合,许公碑石碧苔封。行人欲问当年事,都在渔樵晚笛中”。</p><p class="ql-block"> 教稼台侧面</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教稼台是在明代旧址基础上,于1988年秋季复建,次年春季落成的,形体依旧,仍呈覆斗状,与天象二十八宿中的氏宿星形状相隐合,寓意天地照应,固守基业。据实地测量,其台底正方形基座高0.75米,每边长18.1米,四周栏杆桩数为24根,隐合二十四节气,寓意节生轮回,风调雨顺。前后台阶设有五级六阶,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教稼台主体坐落于基座之上,开有东西南北四个拱顶洞门,各高3.95米,中宽3米。南北洞门内设有L形上下台阶及其顶部楼阁,以供人们登临台顶观览。台区占地三亩六分,寓意一年三百六十天(阴历),时时事事皆平安。</p><p class="ql-block"> 古农耕劳作雕塑</p> <p class="ql-block"> 教稼名,位于古国有邰之地,今陕西武功县故城东门外。约公元前23世纪,周人始祖后稷(系帝喾嫡长子、周人圣母姜嫄所生。本姓姬名弃,后人以其封号尊称),在古姬水(今漆水河)流经的中亭川拓荒耕壤,树艺五谷,设坛教稼,粮食万民,惠济天下,开启了人类农耕文明的先河,奠定了华夏民族“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根基与底蕴。后人感念后稷的历史功绩,将其原设坛教稼的土丘砖砌成“台”,名曰“后稷教稼台”,简称“教稼台”,遂于每年春华秋实之后,带着丰收的谷物来到教稼台前,载歌载舞,答谢祭祀,并借机以物易物,成为中国最早市场的发端。</p><p class="ql-block"> 教稼台内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后经历代承传,约定俗成,固定为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举行集祭祀后稷、丰收庆典、农技交流、商品贸易、会亲访友、文化娱乐诸多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重大民事活动,并有了一个家喻户晓、四方享誉、千古不变的名称——河滩古会。河滩古会,亦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节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教稼台,为华夏农耕文明源头所在地的重要标识,是我国古代农业唯一留存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古农耕劳作雕塑</p> <p class="ql-block"> 后稷在教稼台设坛,四方先民前来学艺,为保证饮水,特掘此井。相传,此井水甘甜,清澈见底,饮此井水可“明目清神、延年益寿”。后人为纪念后稷的丰功伟绩、万世之功,将其井取名“后稷甘泉”。</p> <p class="ql-block"> 武功古城西街,有个城隍庙,坐北朝南,是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辅德王”的神灵,头戴王帽,因而武功城隍庙也被称为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国各地城隍庙之首。庙内建筑结构独具,宏伟高大,为一组完整的明代建筑群,整个布局为高台建筑,负阴抱阳,轴线对称,居中为尊,重重院落,庄重神秘,堪称关中一绝,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综合艺术。其主要建筑依次为:牌楼、山门、献殿、中殿、寝殿等。</p><p class="ql-block"> 都城隍府牌楼</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牌楼通高12米,宽15米,为关中地区第一牌楼。中殿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五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整个装饰为琉璃构件,五彩闪耀,富丽堂皇,歇山顶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p><p class="ql-block"> 都城隍府景观(图片来自女儿拍照)</p> <p class="ql-block"> 仅从建筑学方面讲,它体现了古人的美学理念,对采光通风的追求,对地震的防御,对梁柱负载的计算,以及对保温、消暑、防潮、排水等生态环境的再创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其本身就是一座建筑学上的实验室。凡到此游览的客人,无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和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都城隍府前殿</p> <p class="ql-block"> 贞观二年,陕西大旱。李世民轻车从简,巡察完岐州等地救灾粮款发放和军民修渠引渭工程后,回到武功县城,看到城隍庙里众位乡亲面带愁容、鸣炮焚表、烧香磕头、求神祈雨的情景,不由得伤感万分。</p><p class="ql-block"> 都城隍府门外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 他来到城隍像前,顶礼膜拜,默声许愿“城隍有灵,如能及时普降甘霖,解救天下众生性命,也算您为辅助朕推行新政立了头功,朕定封您为一品辅德王”。不知是李世民的真情打动了城隍,还是久旱有久雨的原故。</p><p class="ql-block"> 都城隍府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放晴的天空就被乌云笼罩的严严实实,到了晚上雨就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这场久旱的甘霖接连不断地下了五天,使庄稼当年获得大丰收。李世民为了兑现诺言,下旨召告天下,武功县城隍庙改为都城隍府,城隍连升三级,为一品辅德王。</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里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贞观四年,天下大治初见成效。李世民拨库银百多两扩修都城隍府,为城隍赏王冠、赐朝服、塑金身、扬美德。能工巧匠们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表达对家乡的这位真龙天子的无限崇敬,他们用彩绘、雕刻、烧制等技艺,巧妙地将数以千计的飞龙、游龙、卧龙、走龙、盘龙刻画在殿堂牌楼的屋面、房脊、墙体、梁坊和台柱之上,又把亭楼殿堂的全部外檐与所有房脊、滴水、瓦当换成琉璃龙吻和脊兽,以显示这座御封的都城隍府的尊严与富贵。</p><p class="ql-block"> 都城隍府的石碑亭</p> <p class="ql-block"> 武功古城西街是一条铺满石磨盘的古街,街道地面上还有仁、义、礼、智、信等文字,走在西街道路上,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站在西街,能看到塬上亭子,小车能开到上阁祠的门口。到上阁祠游览时,没看到多少游客,可能是要上到塬上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上阁祠</p> <p class="ql-block"> 上阁祠原名“宝意寺”,坐落在武功故城内稷山之巅,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嫄圣母、始祖后稷所立祠之地,又是唐时李渊位于武功的三处别宅之一。</p><p class="ql-block"> 上阁祠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里松柏涛涛,依山间有窑洞、神仙塑像、楼台、亭、阁,曲回之山道,别具景象。千百年来,作为京畿重地的武功城,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这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抒怀之地,其又以“上阁钟声闻九天”作为《武功八景》之一,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后稷祠</p> <p class="ql-block"> 稷山胜景有:天皇堂、罗汉洞、吕祖洞、后稷祠、上阁钟声、太宗读书处、姜嫄祠等。</p><p class="ql-block"> 在上阁祠里,看到有人坐在凳子上晒太阳,真得很舒服。</p><p class="ql-block"> 姜嫄祠</p> <p class="ql-block"> 武功八景除了“上阁钟声闻九天”外,还有姜嫄古墓小华山(姜嫄墓)、教稼台封后稷官(教稼台)、苏武节碑龙门传(苏武纪念馆)、喀山晚照晒书卷(喀山庙)、东桥水波花柳显(东桥为武功的东大门)、二水塔影两河湾(两河指漆水河与漠峪河交汇之源头,二水寺塔为七级八面,玲珑清秀)、报本胡燕更奇观。</p><p class="ql-block"> 上阁祠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 从塬上下来时,看到的武功古城景色。</p> <p class="ql-block"> 相传,李世民登基后,为报其母(太穆皇后)恩,舍宅为寺,名曰:“报本”,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报本”,故取名“报本寺塔”。</p><p class="ql-block"> 据传原为木塔,毁于战乱。北宋年间,重建楼阁式砖塔。</p> <p class="ql-block"> 报本寺塔七级八面,通高39.66米,底部直径10米,第一层高10米,第二层不足6米,往上各层的面阔及高度逐级递减,每层的出檐呈叠梁式,柱额上安置砖雕转角,补间排列斗拱,砖雕图案粗犷大方,刀法严谨,每层辟门为四个,圆卷式洞门真假相,变化有序,地宫内出土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珍贵文物近百件。</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落架“依旧修旧”,再现唐代建筑风格。每当春暖花开之际,胡燕成群北来,绕塔上下翻飞,别具一番奇观景致。</p><p class="ql-block"> 报本寺塔</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到武功镇,吃了武功美食旗花面。</p><p class="ql-block"> 旗花面的历史渊源,要从一个故事说起。相传,明孝宗的正宫娘娘得了不名之症,茶饭不思,众太医束手无策,急坏皇上。宫中有位农家出身的厨师,知晓娘娘是享用山珍海味过多所致,便在清亮的鸡汤内下了几条手工细面,伴有肉丝、葱花与鸡蛋饼等,调味以老陈醋出头,正宫娘娘一连吃了几碗,精神也大为好转。皇上听闻大喜,亲口品尝,边吃边赞。明孝宗遂起名为旗花面,列为宫廷御膳。</p><p class="ql-block"> 武功古镇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后来,武功籍状元康海把这种做法带回故里,传授乡亲。七百年来,旗花面在武功发扬传承。老县城武功镇,明末清初就开办有旗花面馆,解放前后以马记、刘公旗花面最为有名。武功从古到今,农家巧妇都会做地道的旗花面,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凡遇重要节日和大事,武功人的宴席餐桌上,都离不开一碗鲜香酸爽的旗花面,旗花面成为武功美食的代表。有一句民谣说“不吃旗花面,枉来武功县”。</p><p class="ql-block"> 河滩古会</p> <p class="ql-block"> 从武功古城牌楼进入,道路两边就摆满了商品,吃的用的应有尽有,苗木、皮货在这里也能找到,路旁卖小板凳、小椅子的,方便了来往的游人,走累了坐下来歇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路边卖各种锅盔馍的</p> <p class="ql-block"> 在街上,靠墙放着一溜甘蔗(像甘蔗墙似的),黑皮、青皮的都有。</p><p class="ql-block"> 河滩古会里,四川农村的土猪腊肉</p> <p class="ql-block"> 河滩古会的入口处,都有交警、市民把守,不让车辆进入。</p><p class="ql-block"> 河滩古会</p> <p class="ql-block"> 河滩古会里的商品很多,基本上吃的穿的生活用品都有,小孩玩得游乐场,成年人的骑马场,还有网红套大鹅。不过,我们逛古会时,没看到有人套大鹅。</p> <p class="ql-block"> “孙悟空”在古会里卖吹糖人</p> <p class="ql-block"> 河滩古会上,新疆烤肉、大连铁板鱿鱼、湖南臭豆腐等等都能看到,还看到了俄罗斯的商品馆来参会,人气很旺。</p> <p class="ql-block"> 三原蓼花糖</p> <p class="ql-block"> 姜嫄水乡,位于武功古城东北,杨临路2号桥至3号桥区域,总占地570亩。</p> <p class="ql-block"> 景区依漆水河而建,旨在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巧妙融合,将其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关中第一江南”,充分展示姜嫄母仪文化和后稷农耕文化两大历史地域品牌。</p><p class="ql-block"> 姜嫄水乡景色</p> <p class="ql-block"> 姜嫄水乡景观</p> <p class="ql-block"> 后稷拜母</p> <p class="ql-block"> 姜嫄水乡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姜嫄阁</p> <p class="ql-block"> 你看这个悬空的天壶掉不下来不说,壶里还有倒不完的水,不知道是什么“黑科技”?</p> <p class="ql-block"> 苏武纪念馆,位于武功镇北一公里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为仿汉建筑群体,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主殿陈列着苏武生平事迹,讲述其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 苏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庑廊镌刻着武功籍苏氏后裔历代名列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传略,陈列室存放着名人字画。每年清明时节,世界苏氏宗亲祭祖场面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苏武牧羊塑像</p> <p class="ql-block"> 苏武(约公元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代平陵侯苏建次子,少为郎官,后升任移中厩监。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擅自染身匈奴内部事务而受到牵连,被单于拘囚,劝降未果,施刑不屈,随流放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荒芜之地牧羊,饥寒交迫,仍手持汉节,心向故国,经历磨难志弥坚,节旄尽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苏武墓石碑</p> <p class="ql-block"> 后来,汉匈和亲,苏武方归,官拜典属国,图入麒麟阁,实可谓“十九载苦历风雪气节为未真乃民族英烈,两千年饱经沧桑精神犹存堪称中华典范”。</p><p class="ql-block"> 现在,苏武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大中专学校教育实践基地。</p><p class="ql-block"> 苏武墓</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难忘苏武、怀念苏武、崇敬苏武、歌颂苏武,世代相传,口碑永存,正是因为长安的歌舞浮华,难留其身,毅然受命赴任;匈奴的高官厚禄,难动其心,决然拒绝引诱;北国的大漠寒沙,难摧其志,慨然忠于汉室;数年的风餐露宿,难变其节,昂然持节归来,用铮铮铁骨敲响了千古绝唱——贫贱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屈其节,富贵不能淫其忠,英名传万世,高风昭千秋。苏武精神已经并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海内外同胞、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p><p class="ql-block"> 苏武墓前的明、清代石羊</p> <p class="ql-block"> 今天除了教稼台、河滩古会,转了不少景点,是我一天内逛得最多的景区。我们到苏武纪念馆参观时,停车场上只有两、三辆小车,景区里基本上没人。</p><p class="ql-block"> 后稷广场</p> <p class="ql-block"> 老院子</p> <p class="ql-block"> 老院子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老院子里用碌碡垒墙</p> <p class="ql-block"> 老院子里的秋季节气:立秋、白露、处暑、秋分、寒露、霜降。</p> <p class="ql-block"> 其实,武功古城里除了上阁祠、苏武纪念馆能开车到门口外,其余的景点都在古城里,相距并不远,走路挺方便。</p><p class="ql-block"> 武功镇还有姜嫄墓、娘娘庙、金仙观,印台寺,香山寺、将军台、清凉寺、太白行祠、郑尚坡先周遗址、赵家崖遗址、庞家堡遗址等。</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我们到停车场坐车回西安,到家晚上七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