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水磨房是中國农耕文化的体现。它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了小钢磨后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水磨磨出的面虽黑一些但吃起来很筋道又绿色环保无污染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只因手工操作费为又费时又加之水资源渐渐短缺终於让位於电力磨面机城。但在老一代人们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情。</h3> <h3>在我们家乡沿金强河,石门河每隔三,四里处的河道中就有一座水磨房。老百姓把在水磨房看磨的人称为“磨客子”他们常年累月身穿被面粉渗透了的上衣裤子有时连头发眉毛都染的白白的。磨房最忙的时节是每年旧历九,十月份,家家户户都要磨过冬的面粉家中人口多的最少也要磨一千多斤以上。小麦,青稞,碗豆,攸麦,牲畜的词料花色品种繁多。把原粮拉到磨房后要排队等待。轮到磨面时最少也要二人以上才能顾上。一人打稞(往磨眼里添粮食)一人罗面白天黑夜不停歇。一家人的冬面磨完后累的人连腰都直不起来。</h3><h3> 那时的水磨房常常和榨油房在一起。旧历十月以后是农村榨油的旺季。到油房去要上一勺清油将新磨的面粉和好后炸上一盆油饼这就是磨面人最好的美味佳淆。儿时最盼的是和家中大人到磨房饱攴一顿油饼。</h3> <h3>上世六十年代初“磨客子”是人人羨慕的热门职业。只要家中一人站磨就意味着全家人再也不用挨饿能吃饱肚子。每隔三,五天就能在磨房的门窗屋樑上打扫上三,五斤灰尘面拿到家中添补吃饭。要想当“麦客子”就要想方没法巴结掌权的生产队干部。那时災区的一些小媳妇大姑娘打听到那个磨房还没有结婚的小伙子“磨客”就要想方设法硬缠着给小伙子当媳妇。有些地方的队干部专门安排娶不上媳妇子当“磨客子”以照顾村中的老大难。</h3> <h3>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水磨房这个流传了中国北方农村的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被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淹没。但它留给老百姓心中的深刻记忆和浓浓乡情却永远难以忘怀。</h3> <h3>部分图片由牛民先生提供。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