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四塔 塔铭有玄机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  访古的乐趣,在于发现,在于跟对了老师,几位朋友跟着张文大老师一起去看塔。在海淀西六环边上,循着铁道向北,冬日的暖阳已经西斜,照在身上依旧舒爽。</p><p class="ql-block"> 在一处不起眼的路口拐进山林,虽然有小路,但两侧依旧是灌木荆棘,幸亏树叶早已干枯掉落,视野还好,但也就能看到遍地的民间坟茔。基本顺着路走就好了,到了前面土路变宽了,看来是前些日子修塔的人,顺便把路也拓宽了。</p> <p class="ql-block">  不到十分钟吧,就看到那整修一新的小塔林。最先看到的是两座塔,一处位于高台上,一处位于台下。高台上的是石塔、高台下的是砖塔。那塔修的太新。青色的新砖,砖缝、石缝间抹的白灰,白的晃眼。</p> <p class="ql-block">网友方文拍的未修复前照片</p> <p class="ql-block">天翔老师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天翔老师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两座塔,地上还放着好多石构件,还有一圈一圈的石相轮,应该是从这些塔上掉下来的。在众多石构件中,最珍贵的就是一块塔铭石刻。这是在这次修复中刚发现的,可惜无法断定到底是哪座塔的。个人猜测,也许就属于那唯一的砖塔。</p> <p class="ql-block">  塔铭中有两组字看来是被人为凿平了,但张老师还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些微的痕迹,猜出了全文:“僧録司左覺義兼大覺禪寺住持慧庵彝公和尚塔銘之記”。落款时间为:“大明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六日門人本地等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僧录司是古代官署名,就是掌管僧侣相关事务,大概相当于佛教协会吧。这左觉义也是僧录司下的官职,分掌天下释教之事,级别低些,为从八品。离这不远,有个周云端和尚砖塔,这周云端就是僧录司左善世,为正六品。当年“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也是担当这个职位的。</p> <p class="ql-block">   塔铭中的“慧庵”是塔主和尚的自号,他的法号应该是“了彝”,“公”则是墓塔主人的尊称。“大明正統十四年八月”,那也就是1449年,而八月份正是发生土木堡之变的时间段,那可是北京最慌乱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但塔铭中“兼大覺禪寺住持”的写法也跟周云端和尚塔铭同样,那周云端除了管理全国佛教事务,也同样也兼大觉寺主持。只不过周云端时间靠后,1492年才圆寂。这也说明大觉寺的住持有同时在朝廷里做僧官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在大觉寺东北还有个胜果寺遗址,遗存一碑,是正统十一年的《重修胜果禅寺碑记》。其中有“僧录司左觉义大觉禅寺住持袭祖沙门了彝慧庵撰”。这个“了彝”应该就是此塔铭里的“了彝”,也就是他死前三年撰写的,属于曹洞宗。还可以看出这胜果寺、大觉寺、莲花寺都有很深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  只是为啥会把这很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具体工作单位,有意识的人为抹掉?难道这僧录司的后任领导或大觉寺的后任住持,对彝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或者说发现了他的重大过错?又或者这彝公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人,北京保卫战后,明代宗朱祁钰当了皇帝,他想要消除前任在佛教界的影响力?总之希望将他泯灭在历史云烟中最好。</p><p class="ql-block"> 从铭文看彝公应该算大觉寺的人,虽然相较于大觉寺,这里离莲花寺遗址更近些,但文保牌上的“莲花寺南和尚塔群”,似乎值得商榷。而且我总觉得这个位置是在莲花寺遗址的东北侧啊。是不是可以改成“大觉寺南灵塔园”更合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说第一次来时,四塔中有三塔已经被盗扰,甚至可以钻进塔腹中,当然里面空空如也。我觉得现存郊野文物众多,确实保护难度很大。去过谷积山、高桥寺一带,几乎遍地盗坑,真是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友方文拍的未修复前照片,下面就是刚被盗掘的盗洞口。</p> <p class="ql-block">网友方文拍的未修复前照片</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网友方文拍的未修复前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四座塔都是覆钵塔,只是三石塔一砖塔,虽然损坏严重,但基本型制还在,须弥座、金刚圈、塔身、基座、相轮,但再上面的塔刹都已丢失。</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各种鉴宝节目,推波助澜,物欲横流,是有很大鼓动作用的。所以史地圈流传一句话:“访古要趁早”,不然要不被封了,要不被毁了。我能做的就是多走、多拍、多写吧。 </p><p class="ql-block">天翔老师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处坑凹,怀疑也是被盗后的塔基地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