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翁一媪秋光好探古访今自驾游——2024冀豫行纪之七—安阳(2—3)

文竹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 从1933年起到2019年,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 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div>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陈列于露天广场上。</div> 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都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br>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将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到安阳小屯,并在此定都255年,传位8代12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史称“殷墟”。<br><div>从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开始,到其亲家罗振玉对甲骨文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从王国维考据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从1950年后重新开始发掘工作,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通过钻探,考古人又大体确认了王陵区范围。</div><div>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div>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殷墟王陵区包括东、西两区。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3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它的发现,确证了殷墟商代都城的历史地位,直接推动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研究,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br>下面分别展示一下王陵遗址中的“车马坑陈列馆”和“王陵墓藏展览馆”。<div><b>车马坑陈列馆</b></div> <b>王陵墓藏展览馆</b> 大墓分期及结构: 随葬物品包括礼器、乐器、兵器、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艺术品、仪仗: 大墓人牲、人殉与动物殉 大墓建造与葬仪实施 王陵区祭祀坑 殷墟王陵遗址还建有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护房工程,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3700多年前殷墟王陵的墓葬形式等。 王陵遗址在每个出土的地点,都有铭牌和照片,游客可以一目了然了解到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深藏的秘密。<br>因王陵遗址面积颇大,且有考古工作者在现场工作,因此我在下面仅列出部分王陵大墓和祭祀坑标识植被标示。 部分大墓出土的文物植被标示 这里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br>令我惊讶的是,我在王陵遗址中竟然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居然是一头梅花鹿悄无声息地从灌木丛中露出半个身子……<br> 只见它神态自若,到是把我吓了一跳 这头鹿一点也不怕人,从容不迫地从灌木丛中走了出来,开始吃地上的青草。 旁若无人般傲慢地与我擦肩而过,令我瞠目惊舌。 毕竟这里是梅花鹿的休憩之地,看来是我惊扰了它们。 离开王陵遗址时,我问了工作人员,他们说这些梅花鹿是散养在这里的,早就成了它们的家园,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了。<div>照例在景点大门前合影留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