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赵家堡,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硕高山下,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赵家堡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仿照北宋故都开封府的布局建造,分为内外城,占地173亩,素有“闽南小汴京”之称。<br> <div>赵家堡的建筑布局包括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墙周长222米,高6.2米,内城开西、北二门,北门为正门。内城中的主要建筑是土楼完璧楼。外城墙周长1200米,高6米,有垛口,外城有4门,分别是东门“东方矩障”、西门“丹鼎钟样”、北门“硕高居胜”和南门(已失名)。</div> 硕高居胜是赵家堡外城北门。北门内设有瓮城和《硕高筑堡记》碑,门前有石条铺成的道路,道路一侧有关帝庙,隔路有戏台,跨道建有“父子大夫”石坊。 赵家堡的建立与宋王朝赵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赵若和与其他侍臣逃至漳浦,改姓为黄,隐居于此。直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赵氏后人因“同姓通婚”的罪名恢复赵姓,并在之后修建了赵家堡。 <div>赵家堡潘杨二湖是赵家堡内的重要景点,两湖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赵家堡内的自然景观。赵家堡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流亡避难隐居的古城堡。潘湖和杨湖作为赵家堡内的自然景观,不仅为城堡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还见证了赵氏家族在艰难时期的生活痕迹。这两个湖泊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承载着赵氏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div> 赵家堡西门上的“丹鼎钟祥”匾刻寓意深远。相传,西门面对的丹灶山是晋代葛洪炼丹之地,因此匾刻内容为“丹鼎钟祥”,寓意吉祥和繁荣。<br> 聚佛宝塔位于赵家堡的西侧小山丘上,与清明上河图中的州桥相似。这座塔又瘦又高,类似于汴京的宋代铁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赵家堡不仅是一座仿照宋朝开封布局建造的闽南城堡,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聚佛宝塔作为赵家堡的重要建筑之一,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寄托了对祖先帝业的思慕之情<br> 赵家堡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是南宋灭亡后,赵氏皇族后裔在元兵追杀下隐姓埋名、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处处流露出对先祖帝业的思慕之情。如今,赵家堡仍居住着宋代赵氏的第31世至第35世子孙700多人,延续着几百年的家族传承。 南三堂包括志堂、忠堂和惠堂,这些堂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赵家堡内赵氏族人曾经的居住地。它们均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南三堂的建筑风格独特,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2米,三层通高13.6米。底层以条石纵横交错砌筑,二、三层以三合土夯筑。这种结构使得建筑既坚固又具有防御能力。目前,南三堂已经被开辟为赵家堡展览馆,展示了赵氏族人的历史和文化。志堂的正厅陈列着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等祖先的塑像,上方还悬挂着《宋太祖遗训》。<br>2<br>。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建筑本身,也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赵家堡的历史和文化。 汴派流芳是指位于福建漳浦赵家堡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赵家堡作为赵宋皇族后裔隐居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赵家堡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赵宋皇族后裔仿造古都汴京的布局建造的防寇城堡。赵家堡占地面积173亩,规模恢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赵家堡的读书处是赵家堡的第二代主人赵义(字公瑞,号辑卿)的读书处。它位于赵家堡内,主体为三开间的堂屋建筑,门前布置有湖石花草和题刻,构成了一处园林式的建筑小品<br>。读书处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还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这里的环境宁静优雅,湖石花草与题刻相映成趣,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此外,读书处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刻石,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br> 赵家堡的辑卿小院是赵家堡内一处独特的园林建筑,由赵义(1590-1639)所建。辑卿小院约在1624年左右建成,是赵家堡内八景之一,独占宝纶石盘、石棹石笋、猴井洞天等三景。<br>辑卿小院由前后两个院落依地势建成不规则的锁型,围墙上的每个窗户造型各异,围墙左侧还建有不大的荷花池。院内有几块天然石头,其中一块最大的铭之“云巢”,其文意与书法值得品味。小院内还保存有“玉女盘”,这是赵义从广东崖山南宋灭亡之地搬回并刻制的,并铭诗一首于盆面“炼出娲皇鼎,锻成玉女盆;玲珑来海上,缩地起昆仑”。<br> 赵家堡的诒燕堂是南宋末年皇族后裔赵若和家族建造的重要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诒燕堂位于赵家堡内城中心,是赵家堡的核心建筑之一。它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赵范聘请地理名师设计建造。诒燕堂采用“五间二伸手”式院落,典型的闽南农村民居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建筑特色。<br> 诒燕堂不仅是赵家堡的重要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南宋末年,大宋王朝抵抗不住蒙古铁骑的进攻,崖山海战后大宋灭亡。赵若和在侍臣保护下流亡到南太武山下隐居,后来在佛昙建造了梅月城繁衍生息。赵范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中进士后,家族开始中兴,并在万历二十八年建造了诒燕堂等建筑。诒燕堂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示了当时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它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是研究南宋末年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完璧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硕高山西北麓的赵家堡内,是赵家堡内城的主体建筑。完璧楼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历时四年完成,是一座三层四合式四方楼,高20米,占地484多平方米,每层16间,共48间。<br> 完璧楼的名称取自“完璧归赵”的典故,寓意完整无缺地归还,象征着赵氏皇族后裔对祖先帝业的思慕和对故土的坚守。楼门上镌刻着“完璧楼”三字,由赵范题写,笔划之间蕴含深意。完璧楼的建筑材料精良,结构坚固,设计精妙,反映了闽西南土楼建筑的早期型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r><br> 东门“东方矩障”是赵家堡的主要入口,设有城楼,寓意城堡如铜铁壁障,象征着坚固和防御。<br> 许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