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贺年卡拾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几日,我整理旧物,偶然一摞贺年卡跃入眼帘。那些充满喜庆的卡片,温馨的祝福,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我沉浸在美好的时光里。曾几何时,神州大地,泱泱贺卡,风靡一时。回想起贺年卡盛行时期,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人们喜欢通过写信交流,每到元旦和春节,色彩斑斓、洋溢着喜庆气氛的贺年卡片就风靡而来。不论关系亲疏,大家都会互发祝福卡片,寄送着浓浓的情谊。薄薄的贺年卡片,如同春风吹拂,不仅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厚的氛围,还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情感纽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年,贺卡文化盛行,尤其是在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群体中,生日、节庆、毕业,都可以用贺卡表达祝福,关系特别好的朋友间,还会附上小礼物。那时,同学之间流行送贺卡。主要是过生日与过春节时,同学或朋友用贺卡传递友谊与祝福。邮政部门也不失时机地发行的有奖贺年明信片主题鲜明、年味十足,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收到明信片之后还有可能中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看这些卡片,大学同学送的新年贺卡上的字迹依然清晰,扑面而来的稚嫩气息很容易把我带回那些年的“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求学时结下的情谊依旧历历在目;刚退休时,远在大庆单位的“退休办”也曾寄上过贺卡,表达多年来的感谢和对新年的祝福,虽然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不能相见,但这也算是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祝福”,当时真把我感动的不行,捧着贺卡,泪眼婆娑;还有我退休回到上海后,每年我们知青的下乡纪念日前夕,亲如手足的插兄总会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发来邀请聚会的贺卡,简洁朴素,情谊浓浓,总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短信、微信、云上贺年等方式逐渐盛行,取代了贺年卡片,那些千里邮寄、承载着万千祝福的薄薄卡片已经渐行渐远。然而在我心中,这些贺卡仍然是一份珍贵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每一次翻看总会有暖暖的温情,萦绕心间。也许正因为人们可以用它表达更丰富的思想和感受,多年以后翻看,那天的心情色彩、笔迹力度都在纸上还原,这远比冷冰冰的屏幕和统一的字体一定会更加令人感动。重读那些风格各异的留言和真诚热情的祝福,睹物思人,感慨岁月流逝,真情却永恒。这恐怕也是冷冰冰的手机所无法带给我们的一种心灵体验吧!如果在下一个新年,能够寄出几张贺卡,再收到几张贺卡,重温旧梦,再拾情怀,那该多好啊!无论是对于寄贺卡的人来说,还是对于收贺卡的人来说,这都是曾经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新年祝福形式,但愿这样的形式可以重新回归。遗憾的是贺卡这件物品,却如同古董一般地渐渐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或被当作无用之物废弃,或被束之高阁,消弭在记忆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若家中还能找到一叠整齐的信封,必定是放在抽屉最里层的贺卡。它们安静地躺着,悠悠经年中仿佛睡过了一个世纪。贺卡以其独特的形式可以捎去节日问候、祝福同学生日,成为各个重要日子里必不可少的点缀。在过去的岁月中,我积累了上百张别人寄给我的贺卡,里面不仅有各色各样、花花绿绿的纸片,还有会唱生日歌的“音盒”,它们承载着太多的回忆。那些散落在记忆碎片中的人和事,总有一些抹不去的情怀,那情那景,那物那人,每一次翻看,便是另一种久别重逢。翻开薄薄的一张卡纸,满目簇新的感受,眼前的图案时而花团锦簇,时而山水柔情,玲珑精巧之间托起千层心意,纸上的寄语比面对面的问候更含蓄自然。尽管那些贺卡的颜色以及蓝墨水的字迹已经褪色,但我依然能感觉到一种温暖从心底升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