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陇东黄土大山里。这里山大沟深,偏远艰苦,贫穷落后,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全国贫困地区,也是全国最缺水的地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始终对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在极度干旱缺水的年代,我走出大山踏上从军的道路。时至今日,我对水的爱惜和对水的感情始终没改初心,总感到浪费一滴水就有一种负罪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无论处在多么优越的环境中,我总会想起在弯弯山路上艰难挑水的背影。</p><p class="ql-block">时光无声无息向前迈进,离开故乡已三十三年了。在离开故乡的三十三年里,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我那干旱贫瘠的故乡,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这种殷殷之意和切切之心,促使我去年深秋,又一次踏上回乡探亲的归程。</p> <p class="ql-block">当我提着行李走进家门时,大家和二哥笑盈盈走出来迎接我,我第一眼就看到厨房门前安装了一个显眼的水笼头,我诧异地问大哥:“难道咱们家也通上自来水了吗?”大哥走过来笑呵呵地说:“现在全村都通上自来水了,我们家是今年上半年通上的,现在吃水用水可方便了。”</p><p class="ql-block">我赶紧走上前去拧开水笼头,清澈干甜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来,静静地注视着自来水哗啦啦流淌,由于太高兴,我不由得鼻子一酸,眼眶中噙满了晶莹的泪水。我久久驻足于水笼头旁,思绪拉得好长好长,多少年来漫山遍野挑水的悠悠岁月,像电影的慢镜头似的清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童年时期,我家门前有一口水井,这是我家和安姓邻居两家的饮水井。当时由于年龄小打不上来水,我经常跟着大人在这口井打水。等到我能打来水的时候,挑水成了我的主要家务活,家里什么时候没水了,我就到井台上去打水,吃水用水挺方便。</p><p class="ql-block">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一直在这口井中打水,随着气候慢慢变得干旱,这口井里的水越来越少,打上来的水浑浊不清,没过几年,这口井水彻底干涸了,成了一口枯井。不仅仅是我家的井水干涸了,全村人家的水井基本都干涸了。</p> <p class="ql-block">纯朴的村民异想天开地认为,旧井里的水干涸了,肯定是流向其他地方了,在别处打井肯定能够打出水来。为了寻找离家近的饮水源,村民们转移地方寻找新水源,但结果大失所望,打一口不出水,打一口是干井,偌大的村庄,竟然没有一口有水的水井。从此,村民们彻底告别了吃井水的日子,开始漫山遍野挑水,山梁沟壑间到处都是挑水的身影,我成为挑水大军里的主要成员。</p><p class="ql-block">清晨,当鸟儿唱响第一支晨歌时,当天幕上的星星还眨巴着明亮的眼睛时,母亲费劲地将我从甜蜜的梦乡中叫醒,我来不及洗把脸,就匆匆忙忙和好伙伴跟有去山沟里挑水。山沟不但离家很远,而且是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这里的泉水不多,一股细流汇聚在泥坑里,形成一个小小的水泉。</p><p class="ql-block">如果起床早的一天,我们俩每人能挑两桶清澈的泉水,如果起床晚的一天,别人已把泉水挑完,我俩只能在泉边等待了。在等水的时候,我俩钻进繁密的树林开心地玩起来,一边玩一边观察着水泉边的情况,生怕有人偷偷舀走泉里的泥浆水。</p> <p class="ql-block">气候一年比一年干旱,水一年比一年缺少。过了几年,山沟里的这眼泉水也干涸了,村民们寻遍高山深沟,几乎找不到丁点流水,最后村民在离村子很远,且十分难行的山沟下,一个叫做狼窝滩的地方,找到了一处还算流量较大的泉眼,这下可把村民们高兴坏了。</p><p class="ql-block">由于我家养的牲畜多,用水量大,挑水成了我和弟弟俩的重任。我俩沿着崎岖山路盘旋而下,顺着一道狭窄的山沟一直前行,在一块大石头下流出一股水,形成一个较大的水泉。从此,这个村民从来不去的地方变得热闹起来,无论早晨、中午还是下午,甚至到了晚上,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村民们挑着珍贵如油的水,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个个都喘着粗气,步履艰难沉重,从最陡的山坡爬上来后,大家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在比较平缓的路段上,挑水的人们一个挨一个坐下来休息,在短暂歇息一会儿后,大家又挑起水桶艰难吃力向山顶走去,在这个山沟里挑回水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节约用水是父老乡亲们与生俱来的习惯,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呀呀学语的孩童,大家都十分珍惜水,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盛脏水的大缸,我们将刚挑来的水用来烧水做饭,用过的脏水就盛在大缸里用来饮牲畜,至于洗衣服就要看老天爷的心情了,如果老天爷心情好下场大雨,村民们就开心尽兴地洗个没完没了。</p><p class="ql-block">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在严重缺水的黄土大山里,我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像山里的野草一样顽强地生存着,艰难地生活着,但父老乡亲从来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他们认为有一天总会过上不缺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末,政府全面推进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国家投资和鼓励村民打窖,于是家家打了水窖,这个水窖叫做“雨水集流工程”,将地面上的雨水集流在水窖里用来人畜饮水,水窖的形状像葫芦,窖口和窖底小中间大,这样集流在水窖里的雨水一般不会变质。</p> <p class="ql-block">从此,家乡的父老乡亲告别了漫山遍野挑水的日子,崎岖陡峭的山坡上挑水的身影不见了。每当快要下雨的时候,村民们将自家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盼着老天爷普降甘霖,好让水窖里集满雨水。虽然集流起来的水不卫生,甚至有点脏,但在干旱的黄土大山里,人们仍然吃得津津有味,感到很知足很幸福。</p><p class="ql-block">每当回想起那段挑水的悠悠岁月,我似乎又隐约看到躬着腰身挑着水桶,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挑水的一个个身影,那是一段艰苦漫长的历史,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父老乡亲与干旱抗争的奋斗史。</p><p class="ql-block">时代发展到今天,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告别了挑水的悠悠岁月,结束了缺水的艰苦生活。在此,我真诚希望那甘甜的自来水始终滋润着乡亲们的心田,永远抚慰着乡亲们焦躁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声明: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走近作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