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春天

陇一兵播报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腹地的甘肃省,45万4千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宛如一条彩带,洒落在古“丝绸之路”上。</p> 你瞧,这块谜一般的西部世界,大漠有大漠的传说,山野有山野的故事,河流有河流的诗情,田园有田园的变迁,民族有民族的的梦幻。 旖旎风光,生灵宝藏,浓浓人情,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奇特谜人的画卷! 然而,陇原大地的真正复苏是改革的春风吹来之后。 这部电视记录片,作为一个“窗口”,介绍的是一支平凡的队伍在平凡的战线线上,用改革的精神和气魄,在陇原大地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第一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供销合作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搞活农村商品流通、联结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来,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作为商业战线上的一个方面军,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在扩大城乡交流、壮大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广大农民群众把供销社称为“帮咱们发展生产的参谋,为咱们生财致富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供销社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受到“左“的干扰和十年动乱的严重破坏。</p> <p class="ql-block">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十多年里,供销社由原来健康发展的合作经济逐步变成了“官办”商业……</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供销社搞独家经营,渠道单一,画地为牢,条块分割,结果路愈走愈窄,愈走愈死,严重地阻碍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也严重地妨碍着自身事业的进展。</p> <p class="ql-block">        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必然自食其果,经营管理混乱,经营作风不良,商品流通不畅,经济效益不高乃至亏损严重,就是搞“官办供销社”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到1982年,甘肃省供销社系统积压商品堆积如山,占压资金达6千万元,基层供销社的亏损面达11.9%,陷入难以为继的经营困境。</p> <p class="ql-block">        广大农民群众和供销职工对这种现状再也无法沉默了!</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        人民群众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那么,到底该怎样改呢?</p> <p class="ql-block">        党中央最体察民情,同广大大供销社职工心连着心。1982年1月1日,中央1号文件下达了!</p> <p class="ql-block">        中央指出,“农村供销社是城乡经济交流的一条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联合的纽带。要恢复和加强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使它在组织农村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供销合作社要逐步进行体制改革。”</p> <p class="ql-block">        中央明确指出:“基层供销社要恢复合作商业性质。”</p> <p class="ql-block">        随后,中央和国务院下达的有关重要文件,进一步指明了供销社改革的方向,明确了供销社的任务,同时也确定了供销社的经济性质和权益。</p> <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销社进行改革,基层供销社恢复合作商业性质的一系列指示,吹响了甘肃省供销社系统改革的号角!</p> <p class="ql-block">        率先行动起来的是省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        社党委、社理事扩大会一致拥护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议精神、订方案、提措施,决心坚定而又审慎地打好改革这一仗!</p> <p class="ql-block">        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表态坚决支持供销社进行改革,支持基层供销社恢复合作商业性质。</p> <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传达到基层供销社,职工们一片沸腾!他们无比激动地说:“终于盼到了改革!”</p> <p class="ql-block">        改革,似久旱之雨注入了全省6万供销社职工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供销社及时提出了改革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        方案明确提出:供销社改革的核心是紧紧抓住体制,变“官办”为民办。这个变,就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确立农民在合作经济中的主体位置,组织上的领导位置和管理上的监督位置。基层供销社经营资金,应以社员股金为主,职工以农民合同工为主,领导成员以农民理事为主,去保证这“三个位置”,切实发挥供销社促导生产、疏导流通、主导服务的三大功能,为农民致富办实事、增实力、给实惠。</p> <p class="ql-block">        改革,象洪流一般,在甘肃省供销社系统展开了!</p> <p class="ql-block">        ——改革体制,退出政府序列,恢复供销社合作商业性质,变“全民”为集体,变“官办”为民办。</p> <p class="ql-block">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搬掉“铁交椅”,变任命制为民主选举制,或者聘任制。</p> <p class="ql-block">        ——改革流通形式,走横向联合之路,商商联合,工商联合,农商联合。</p> <p class="ql-block">        ——改革管理机制,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p> <p class="ql-block">        ——改革分配制度,打破“铁饭碗”,实行计划利润与工资奖金挂钩,上联奖金不封顶,下联工资不保底。</p> <p class="ql-block">        ——改革,给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改革,使甘肃省供销社系统面貌一新。</p> <p class="ql-block">        5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年年增长,经济实力年年发展。特别是1988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p> <p class="ql-block">        农副产品收购达到6.2亿元,比改革前的1982年增长297.77%;</p> <p class="ql-block">        商品销售达到31.1亿元,比1982年增长140.6%;</p> <p class="ql-block">        利润达7175万元,比1982年增长144.5%;</p> <p class="ql-block">        社办工业产值达到两亿一千七百万元。</p> <p class="ql-block">        各类商业网点发展到17000多个,比1982年增加4.1%。</p> <p class="ql-block">        自有资金达到9.4亿元,比1982年增长 67.9 %。</p> <p class="ql-block">        固定资产总额达到4.11亿,比1982年增长103.3%。</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第二集</span></p> <p class="ql-block">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决非一纸公文就能成功。</p> <p class="ql-block">        六年来,甘肃省供销社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着“官办”变民办这样一个核心。也就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确立农民在合作经济上的主体位置,组织上的领导位置和管理上的监督位置。并以基层供销社经营资金以社员股金为主,职工以农民合同工为主,领导成员以农民理事为主,去保证这“三个位置”,发挥供销社倡导生产、疏导渠道、主导服务的“三个功能”,为农民办实事,增实力、给实惠。</p> <p class="ql-block">        民勤县供销合作社是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最早进行改革的县社之一。5年来,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合作商业的性质已在这个县社系统充分地体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的方向由农民把握,县社理事会中的农民代表和农民领导成员占据了主体位置;</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职工主体是农民,目前,农民合同工、集体工占供销社全体职工的50%以上;</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的社有资金由农民筹集,改革以来新扩社员股金比改革前自有流动资金增长十几倍多;</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的财产为农民集体所有;</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的服务为农民所用,目前仅农商联营资金已占供销社农副产品经营额的80%以上。能充分发挥出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5年共上缴利税907万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0%,成为民勤县财政增收的一个支柱。</p> <p class="ql-block">        民勤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搞活经济得好的关键是县委、县政府热情支持、加强领导,省、地供销社定点扶持、精心指导。</p> <p class="ql-block">        县长画外音:“几年来,由于我们县委、县政府把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作为全县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加强领导,努力探索,锐意进取,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经验。”</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的领导认真总结了民勤的经验,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大力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p> <p class="ql-block">        人心所向、势不可挡的改革,使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迈开了新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平等、自愿、互利、互助、民主管理,这些办好供销合作商业的基本方针,已经和正在成为各级供销社的自觉行动。</p> <p class="ql-block">        ——农民管理供销社,由过去监督为主的间接领导正在转变到管理为主的直接领导。1987年,全省83个县联社、983个基层社中,已有77.1%的县社88.2%的基层社结合换届,实行了新的领导体制。</p> <p class="ql-block">        ——爱社如家,支持供销社事业的积极性大大增强。1988年,全省供销社新扩社员股金3188万元,累计达到9284多万元,占自有流动资金的32.6%比1982年净增17.5倍以上。</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农民的社农民管,农民的社农民办”,供销社的民办权进一步扩大了。</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对县以下基层社和所属企业进一步放权,建立了劳动部门监督、系统内部控制、企业自主管理为特点的新的工资管理体系和机制。</p> <p class="ql-block">        目前,甘肃省县以下基层供销社的合同制工人达到10327人,占基层职工总人数的20%以上,</p> <p class="ql-block">        1987年.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还对企业实行了利润分成,超额全留、效益和奖金挂钩、任期目标为内容的经理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而且一定4年不变。这项新的改革措施实行以后,广大企业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干着今年,想着明年,打算着后年”,有计划、有目标、有责任地经营企业,建设企业。</p> <p class="ql-block">        1988年,省供销社直属企业总购进、总销售、总利润分别比1982年增长236.38%232.63%和144.5%。</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第三集</span></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在改革中,开展经济综合服务活动的主要做法是:以城市和集镇市场为中心搞两个体系、多种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两个体系是: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和为农民生活服务体系。</p> <p class="ql-block">        多种网络是:在两个体系之下合理布点,实现各种服务网络化。</p> <p class="ql-block">        开展这项活动的结果证明,这种系列化、社会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信息灵、经营活、辐射广,受到了城乡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        康县供销合作社开展综合服务活动取得的成效,就是一个生动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位于陕、甘、川交界处的康县,既以瑰丽奇峻的风光山色闻名遐迩,更以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而堪称“陇南宝地”。</p> <p class="ql-block">        党的富农政策加科学技术使这里的生物资源正在变成经济优势。</p> <p class="ql-block">        康县供销合作社打破过去只做买卖的陈旧观念,为农村开发自然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供销人员被农民群众誉为“送富财神”。</p> <p class="ql-block">        县供销合作社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技术人员,从事为农村商品生产服务的技术指导、科学试验、示范表演以及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黑木耳是当地著名的山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黑木耳生产就成了康县多种经营的一大优势。</p> <p class="ql-block">        过去,由于受自然生产的制约,特别是点菌技术跟不上,产量低而不稳,每架耳棒一个生产周期只能收一市斤左右木耳,全县最高年产量仅达7万斤左右。近几年来,县供销合作社技术人员把黑木耳生产的科研、推广作为开展综合服务的一个主要项目来抓,大力推广运用人工点菌新技术,使每架耳棒的单产提高到5市斤。</p> <p class="ql-block">        现在,全县黑木耳年产量达到30多万斤,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栽培经营黑木耳致富的乡村和专业户。</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康县供销合作社还承担了商业部、省供销社和省、地科委下达的“黑木耳人工菌种选优”、“黑木耳人工点菌大面积增产技术”、“漆树优良品种陇南红选育研究”、“茶叶机械化采摘加工试验”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6个项目取得可喜成果。</p> <p class="ql-block">        天祝县旦马供销社在古城武威市兴建的旦马饭店,又是一个开展综合服务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旦马地处祁连山下的偏僻山区,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闲塞,农牧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销不出去,他们想进城,但交通住宿都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        为了繁荣山区经济,给山区农牧民在城市建立一个“旱码头”。1986年,旦马供销社通过自筹和社员入股集资的办法,在武威市兴建了一幢212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楼,购置了两辆长途客车,给农牧民开辟了一条往返于旦马——祁连——武威的流通和旅游航道,结束了长期以来人们骑马、步行进凉州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活跃城乡交流,农牧民将自己的产品投入市场的一条航道,是便利偏僻山区农村开阔眼界、掌握商品生产信息的一个渠道,也是搞活合作商业,增加经济效益的一个新途径。</p> <p class="ql-block">        秦安县供销社开展综合服务,大搞猪毛、猪鬃采购运销的事迹,又是一个突出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他们组织农民专业户和个体户走乡串村,跨县出省,购销猪毛、猪鬃。目前,全县从事购销活动的“货郎担”已发展到3万多人,收购区域延伸到11个省区,销售扩大到6个省区。</p> <p class="ql-block">        1983到1987年5年内,仅县供销社收购20万公斤,加工出口成品猪鬃12万公斤,销售294万元,创汇80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甘肃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开展经济综合服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服务网点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        ——信息服务网。</p> <p class="ql-block">        ——购销服务网点。</p> <p class="ql-block">        ——旅游服务网点。</p> <p class="ql-block">        ——医疗服务网点。</p> <p class="ql-block">        ——维修服务网点。</p> <p class="ql-block">        ——理发、美容服务网点……</p> <p class="ql-block">        据统计,甘肃省各级供销社合作社建立的服务网点有20余种共5000多个。</p> <p class="ql-block">        上下左右的服务网点分工协作,互通有无,相互支持,努力为城乡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从西北重镇兰州到千里河西走廊,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商品基地建设的发展,市场出现了活跃兴旺的景象。供销社兴办的各种类型的综合服务商场又为市场的繁荣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土特产品贸易中心是供销社体制改革中诞生的一个新型的、多功能服务的经济实体。</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中心拥有6个批发机构,一个零售商场,一个宾馆,一个科研所和5个加工企业,拥有1000多名职工。几年来,他们坚持以省会兰州为依托,背靠农村,面向全省和全国,开放经营,多功能服务,使自已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商品经营由以前的棉麻、土产、茶叶、果品、工业品5大类,扩增到现在的粮油、副食、饮料、中药材、百货纺织、家用电器、五金化工、交通电料、农用建筑等10大类,品种由过去的9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种。近3年来,这家中心购进商品额3亿3千多万元,销售商品额3亿7千万元。</p> <p class="ql-block">        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几乎各市县的供销合作社都兴建了独具一格的大、中型商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永登县供销商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武威市海燕商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掖市供销社正在兴建的综合易大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临泽县供销社综合服务大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省联社酒泉工贸公司贸易大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安西县供销社的综合商场。</p> <p class="ql-block">        ——这一座座商场,是供销社的一个个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人民在这里交汇,工业品、农副产品在这里交汇,供销社的事业就在这种交汇中发展着、前进着。</p> <p class="ql-block">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很快就会想到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下的月牙泉。这个旅游胜地,多少年来一直牵动着中外旅游者的心。每到夏秋两季,成千上万的观光者总要慕名前往,以饱眼福。也正是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供销社在敦煌兴办的“丝路宾馆”便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园林式群体建筑,是1987年5月建成的。开业一年多来,它已接待了两万多名中外游客。凡是到过这个宾馆的人都留下了一个美好的赞誉。但他们赞誉的不是物,而是人,是这里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不管每天有多少出出进进的旅客,他总是笑容可掬地迎来送往,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第四集</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把帮助全省广大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纳入改革的轨道,从而大大拓宽了合作商业的用武之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充分显示出她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春季,省供销合作联社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政策和省委指示精神,讨论部署了建设农村商品基地,扶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工作任务。</p> <p class="ql-block">        省社和各级供销干部齐头并进,纷纷下基层蹲点跑面,确定项目,制定方案,核实资金,组织实施,还真有点当年搞农业合作化的劲头。</p> <p class="ql-block">        有了供销合作社的帮助指导,农民们发展经济林的目标明确,资金技术落实,尤其不为将来农林产品的销路犯愁。</p> <p class="ql-block">        从1982年到1987年,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共发放生产投资三千多万元,集中用于扶持农村商品基地建设,已建成83个骨干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588万亩。其中,生漆林木40万亩;油桐林9万亩;柑桔林9千亩;苹果林37万亩,茶树林8900亩,还有黑木耳种植基地21万亩,黄花菜9万亩。</p> <p class="ql-block">        几番冬去春来,这里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金秋,如今,各个林木基地已相继进入成年期和盛年期,万千条枝干捧出累累硕果,酬谢人们为之付出的辛劳。</p> <p class="ql-block">        这些商品生产基地是供销合作社和农民群众联合创建的,充分体现了供销社集体合作经济性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基地的经营方式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联户经营基础上的,代表了现阶段农村先进的生产关系;</p> <p class="ql-block">        基地在农业、林业和种植业领域里第一次将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把农村商品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遍布全省各地的商品基地,具有强烈鲜明的示范作用,给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民兄弟最终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开辟了一条可靠的路子。</p> <p class="ql-block">        据统计,1988年,这些基地的商品总值约5.5亿元,全省农民人均32元。</p> <p class="ql-block">        由于经济林木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后续资源又在逐年补充扩大,所以这些基地将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财源。</p> <p class="ql-block">        在那些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允许发展大片经济林木的地区,当地供销部门因地植宜,扶持农民群众发展小片生产基地,如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和河西地区,大力发展白兰瓜、西瓜、百合、黑白瓜籽、各种小杂粮等,把传统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优势。</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冬春之交,供销社根据省内外市场的销售预测,与农民签定收购合同,农民按照合同要求确定种植的数量和品种。</p> <p class="ql-block">        通过供销社与农民的经济合作,把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个体生产纳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轨道,初步形成了面对场,产销均衡的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        这样,一方面拓宽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路子,一方面活跃丰富了城乡市场,农民高兴,城里人满意。</p> <p class="ql-block">        全省星罗棋布的小片商品基地已初具规模。在扶持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也赢得了自己应得的利益,经济实力逐步增强。</p> <p class="ql-block">        1983年以前,农副产品经营一直亏损,1984年开始扭亏转盈,盈利逐年上升。到1988年,全系统农副产品收购达到6.2亿元,比1982后增长297.77%。</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第五集</span></p> <p class="ql-block">        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要求各级供销社在更高的层次上提供配套服务,而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为它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创造了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供销社的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和融通,就成为一个必然趋势。</p> <p class="ql-block">        从1982年至1988年的六年中,全省供销社自办或联办的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10个,季节性加工点600多个,产品达2000余种,比较稳定的从业人员9172人。1988年,社办工业总产值18279万元,实现利润901万元。</p> <p class="ql-block">        这些植根乡村,工人不端铁饭碗的企业,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批适销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又为农村剩余营动力找到了出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走马观花地看看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吧。</p> <p class="ql-block">        天祝藏族自治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甘肃七个牧业县之一。这里草肥水美、牧业兴旺,有牛、羊、骆驼50多万头,当地供销社每年收购外运羊毛、驼毛100万公斤以上。</p> <p class="ql-block">        立足于当地的羊毛资源,1986年省、县供销合作社共同投资220万元,当年建成年加工能力2000吨的洗净毛天祝毛条厂。</p> <p class="ql-block">        这个厂在天祝就地收毛加工,减肥少了包装运输环节,避免了城市污染,经过初级加工的毛条,是毛纺工业的直接原料,很受厂方欢迎。武威、兰州、上海的许多毛纺厂都来该厂签定供货合同,产品供不应求。</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酒泉市,省供销联社酒泉工贸公司的工业生产在自我发展中也是初具规模。目前,这个公司已投产的有绒毛厂年产1000吨的洗毛车间和150吨的山羊把毛车间,食品厂的1000吨罐头车间和500吨的瓜籽车间等,总建筑面积已达7000平方米。1988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利润41万元。</p> <p class="ql-block">        这个公司办加工业,不仅解决了在农副产品销售上存在的保管难、运输难的问题,而且使酒泉地区农副产品资源得出了更充分的利用和增值,对开发河西、建设河西贡献了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通过兴办加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单靠商业挣钱的局面,使公司变为一个工贸结合的综合型企业,变过去一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壮大了企业实力。</p> <p class="ql-block">        雨量充沛的陇南山区,景色秀丽,资源丰富,与中部干旱地区的荒山秃岭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p> <p class="ql-block">        白龙江畔的文县以珍奇动物金丝猴的栖息地而闻名,同时为人所知的还有文县的陇南山区出产的珍贵野味。</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文县碧口镇上的甘肃参参饮料厂,是以陇南山区的野参资源文党参、五加参为主要原料,提取其中有效成份,制成系列健身滋补饮料的工厂。</p> <p class="ql-block">        文党参是党参中的佳品,因文县出产而得名,文党参温中益气,药补两利,是历史悠久的名贵滋补品,尤其在东南亚和海外侨胞中享有盛誉。在省内外有关医学科研单位协助支持下,省供销社投资建成这座年饮料厂,把文党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        自1987年5月投产后,已推出“五加参”、“文党参补酒”等几个品种,行销国内市场,普遍受到欢迎,显示了可喜的发展前景。</p> <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这个厂生产的“参参可乐”、“参参高能饮料”被选定为1988年世界超级女排中国——民主德国女排对抗赛专用饮料,受到中外各代表队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中国女排教练李雄光、队员杨希兰等特地向该厂赠送了队旗,中国女排代表团团长张蓉芳还兴致勃勃地写下了:“‘参参’饮料,甜味适度、口感好,喝起来很爽口,是一种理想的饮料。”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        社办工业的发展,采取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除兴办骨干企业以外,对那些季节性强的加工和初级简单的加工项目,由供销社牵头协调,主要扶持农民自己发展加工生产,将更多的实惠让给农民所有。</p> <p class="ql-block">        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通渭县供销社草编厂,近两年他们以产品为龙头,放手发展分散的季节性加工,产量产值猛增10多倍,全县草编生产已发展到12个乡镇201个行政村、1617个生产合作社、34558个农户,有18万名农民参加草编生产。</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根据市场预测确定草编制品的花色品种,统一指导加工,统一收购销售,产品内销广东、河北、河南等11个省、市外销美国、日本、匈牙利、新加坡等国。从1974年到1988年,共收购草编3700万盘,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万元,产品销售总值1300万元,外贸出口230万元,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宕昌县,甘肃省著名的药材之乡,年产当归,红芪,大黄、党参四大药材300多万公斤,还出产大量丰富的山菜,资源优势得天独厚。</p> <p class="ql-block">        围绕开发山区资源的总体目标,宕昌县社克服重重困难,为农民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在1985年一年之中,一举办起20个药材、山菜加工厂,农民当年收益21万元。大家的劲头一下子鼓起来了,加工规模迅速扩大,第二年的加产值、利润、农民收益同时实现了三个翻番。</p> <p class="ql-block">        在管理体制上,他们以县社为支柱,实行分购、联办、统销一体化,保证了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效益十分可观。三年来,全县加工产品总值2090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农民直接获得劳务收入134万元,还为国家创汇234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        全省供销体制改革的浪潮,使原有的社办老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以甘字命名的兰州水烟是全国闻名的独家产品,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在的兰州水烟厂早已告别了简单苯重的手工工具和手工操作,完成了制丝、成型、包装全过程的技术改造,转入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近五年中产值、税利指标直线上升,产品畅销于西北、华东、沿海地区的14个省市。</p> <p class="ql-block">        随着供销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多数供销社企业的经济实力得到加强,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欲望,以扩大经营和生产规模。</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供销社张掖土产公司花97.8万元收买张掖市二轻局豆制品厂的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p> <p class="ql-block">        靠收买一个工厂而发展加工业,这在供销社系统可以说是一件新鲜事,大家都在看其是否会有转机。</p> <p class="ql-block">        面对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公司决心用事实来消除人们的种种疑虑。</p> <p class="ql-block">        他们首先确定了这个厂仍以生产豆制品为主,发展多种生产项目,力争当年扭亏为盈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然后,又从整合入手,调整了厂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整顿,使厂子尽快恢复了生产。</p> <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们又利用工厂现有条件新上蔬菜脱水生产项目。9月5日试生产一次成功,产品经上海商检,达到了出口标准,到12月初,生产成品60多吨,仅仅几个月时间使这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得以起死回生。</p> <p class="ql-block">        沐浴着农村经济改革和供销体制改革的春风,在短短几年时间,社办工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它扎根于农村的沃土,面对着繁荣的市场,集城乡两方面的利益和需求于一身,体现出一种沟通城乡经济联系的新型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生产中,它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清楚的显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第六集</span></p> <p class="ql-block">        改革在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又推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p> <p class="ql-block">        在6年多的供销体制改革过程中,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的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逐步冲破旧体制造成的陈旧观念和因循作风,适应开放搞活经济活的新形势,思想观念和经营意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为改革的逐步深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        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对此,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的认识比较明确,他们从改革一上马就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紧对职工的教育疏导工作。促使大家首先在思想上适应改革的潮流,在行动上保证自觉地投入。而改革所取得成果又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第一、普遍树立了供销社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可分离的思想观念。供销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产物,它的存在发展始终与农村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多年来被谈忘了的基本观点,在改革中重新得到人们的承认和肯定。</p> <p class="ql-block">        因此,各级供销社都能自学地把壮大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把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方面来。</p> <p class="ql-block">        凡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事,就想方设法,全力扶持。</p> <p class="ql-block">        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供销社的生意就随之兴旺了。他们已尝到了这种同心同利的甜头。</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转变是,逐步形成了敢于面对市场竞争的观念。过去搞官办供销社,独家经营,养成了害怕竞争、排斥竞争的心理。实行改革以后,各级供销合作社纷纷引进竞争机制,各项经营活动充满了活力。各级供销社一面向城市扩展经营规模,主动迎接市场竞争,一面在农村扶持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其他集体商业和个体商贩,以打破独家经营局面。</p> <p class="ql-block">        结果,供销社经济在竞争中得到更快的发展,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转变是,经营眼界开扩了,树立起发展横向联营的思想观念。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为了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流通渠道,克服经营资金不足的困难,打破小农经济的狭小天地,走向全国的大市场。</p> <p class="ql-block">        他们放手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横向经济联系和联营。</p> <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供销社和供销企业与全国2000多个农、工商企业建立起合资经营及购销联营关系,联营总额稳定在7亿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        以省畜产公司为例,他们已同全国9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开展联营业务,1987年联购总额达5850万元,经营规模扩大了6.8倍,实现税利增长了5.2倍,这样快的增长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        欢迎你们,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队,你们为民勤人民增添了多少欢乐,你们把城乡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全省6万多名供销职工的心中,你们又是城乡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红火的报喜队,这使大家感到格外的欣悦。</p> <p class="ql-block">        6年的供销体制改革成果,已经开始在经济上和思想上全面显示出来,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的6万名职工,在新的目标下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团结起来了,振奋起来了,行动起来了,职工队伍的建设和思想业务素质,从来没有象改革年代里提高的这么迅速。</p> <p class="ql-block">        竞争的环境和供销业务的日见扩大,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人才,六年来,全系统坚持不懈地狠抓职工在职培训,已培训7.2万人次,占职工总数的120%;省供销学校已列入国民教育系列,共输送中级供销人才700名;在职培养的大专以上毕业已有320多人;分三批参加全国厂长、经理统考的69名供销企业干部,均取得了合格或优良成绩。</p> <p class="ql-block">        一个边干边学,刻苦钻研的风气正在全系统形成。</p> <p class="ql-block">        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优质服务不再是一句难以兑现的空话。</p> <p class="ql-block">        服务热情、主动、周到、配套,处处为千百万农民着想,事事为每一位客户负责,已成为大多数供销职工的自觉行动。</p> <p class="ql-block">        提供高质量的令人满意的服务,生意越做越活,路子越走越宽,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职工个人收入也相应增多。</p> <p class="ql-block">        相反,官商作风,劣质服务则受到实实在在的报应和惩罚。</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方针面临着外部影响和具体国情,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多种形式的严峻斗争,这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企业经营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吃请风、送礼风、回扣风等歪风邪气侵蚀面前,供销社系统的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正气凛然,作出了响亮回答。他们说:“供销社恢复集体合作性质,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损公肥私的事,生意再大也不能做;群众需要的事,利润再少也要干。”</p> <p class="ql-block">        兰州市城关区供销总公司经理李洪舰,是近两年兰州城里小有名气的“电器王子”,曾30多次跑上海、下广州,走武汉,先后从几十家厂子要来了4万多台电冰、彩电、收录机。然而,在1988年8月倒卖生产资料、抢购涨价风刮起来的时候,他却不为所动,他向所属企业制定了严格纪律,所有商品坚持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销售,不搞跨行业经营,不倒卖重要的生产资料。</p> <p class="ql-block">        在那些日子里,有许多人悄悄地拿着一些紧俏金属原料找李洪舰,提出合伙经营,都被他一一拒绝。李洪舰的经营之道是:正确分析市场,抓准信息,以数量多、价格低、勤进快销来占领市场。这两年,公司先后销出的家电商品六万多台件,派出的修理人员几乎跑遍了全甘肃。然而,企业的信誉却越来越好,其市场也越来越大,就连一些国营商店也常来这里提货。</p> <p class="ql-block">        六年体制改革,六年发生巨变,甘肃省供销合作联社系统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从认真恢复基层社的集体合作性质为起点,以大力促进农村商品经济为重点,以提供多功能的综合配套服务为努力目标,不断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与农村改革步伐协调并,进在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令人注目的改革成果。</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宝贵经验证明: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都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        他们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经济的振兴和更大发展奠定了苦础,积蓄了后劲。</p> <p class="ql-block">        与8亿人口的农村经济联结为一体的合作社事业,生机盎然。前程无限。</p> <p class="ql-block">        在十三大制定的路线指引下,甘肃省和全国的供销合作事业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监制:甘肃省供销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 撰稿、编导:王恒真</p> <p class="ql-block">  摄制:中国商报甘肃记者站</p><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地震局摄像队</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