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沧浪亭。我是义务导游鑫懿老翁</p><p class="ql-block">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1041年,是诗人苏舜钦花四万银两购地而建,后为南宋名将韩世忠的住宅的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在苏州人民路的沧浪亭街西口。这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立于清代,坊额“沧浪胜迹”为清末著名书法家余樾yue手书。是书写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的那位。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立有牌坊的仅有沧浪亭一个。可见沧浪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游玩沧浪亭与其它园林进得园子才开始游览、欣赏不同,游览沧浪亭需要从园外开始。从“沧浪胜迹”牌坊沿沧浪亭街东行,可以看到路右侧小河对岸,叠石植柳,树影婆娑,一些古色古香的厅堂楼榭掩映在树木中间,并在水中投下美丽的倒影。小河 的左面就是兴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可园。</p><p class="ql-block">这沧浪亭外面已然如此,那沧浪亭得美成啥样!其实这就是沧浪亭的“借水”妙笔。</p> <p class="ql-block">小河的水面不宽但是很清澈,一座金山石小板桥横跨南北,低低地伏在水面上,一桥作三折,带着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样子。名字叫三曲平桥。</p><p class="ql-block"> 大门外是水的世界,波光荡漾,游鱼戏水,既可说是园外,也可算是院内。凡园林皆以高墙作围,墙内墙外两不知,唯有沧浪亭里外相宜,外看以水起景,宛若水国;跨入门内,却是山林野趣。是难得的一个不事遮掩,胸襟开阔的姑苏庭园。此园主人苏舜钦写《沧浪亭》诗云:"一泾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可见其优雅,闲适,美艳,宜人。</p><p class="ql-block">沧浪亭正门是一座石库门,“沧浪亭”三字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手笔。</p> <p class="ql-block">三曲桥的故事:当年乾隆皇帝南巡住在沧浪亭。一天,皇帝吃完晚饭寂寞无聊,想寻个消遣。听说苏州的评弹很好,于是传旨要听评弹。苏州知府亲自去请名角王周士到了沧浪亭,乾隆皇帝要他马上开书。王周士却不动声色,不卑不亢:“启禀万岁,小人说书虽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站着不能说书!”乾隆只有“赐座!”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着说话。眼前这个说书的,居然讨到了金凳。王周士可不顾这些,大模大样地坐下来。三弦一拨,“叮叮当当”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乾隆听得是眉开眼笑,脱口喊出“好”。于是苏州评弹被称为唯一一个被赐座的剧种。</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离开时候非常留恋沧浪亭,留恋苏州评弹,离开后又回来把王周士带到京城继续为其说书唱戏。于是就有了一波三折,一桥三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进入园门,迎面是一座横亘东西的大假山。在宋代,“障景”是园林的惯常手法。山为土阜,山脚叠石护坡,多为黄石砌筑。土石相间的假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园内以山为主,山水截然分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际,欲断还连 ,园林苍古。此山可以沿石径攀爬,也可以钻洞而上。山上既有古树争雄,也有怪石坐卧。如虎视眈眈、猛狮闲坐等等</p> <p class="ql-block"> 假山上的亭子就是沧浪亭。它高居丘陵,飞檐凌空,古朴雅致,气度非凡。石额上书写“沧浪亭”三字,圆润遒丽,力透纸背。石柱上刻着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为什么命名为沧浪亭呢?这要从建园园主苏舜钦的经历说起。</p><p class="ql-block">苏舜钦北宋大诗人,书法家,生于河南开封,因支持范仲淹改革,遭人劾奏。罢官的理由竟然是他用官府的废纸换钱待客。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41岁因病去世。苏舜钦怀揣修身齐家治国抱负,可官场的勾心斗角、倾轧纷争、难以适应,失意郁闷。这时,就想寻找一方心仪的净土,离群索居,寄情于山水饮酒赋诗。做自己的主人,于是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现在很多人都把“沧浪之水”作为处世哲学。</p> <p class="ql-block"> 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为增添其秀色,假山之西南,长廊之东,又修建有一小池。因为其色碧绿如玉,微风过处,锦鲤游处,似有流动之感。故称“流玉”。此池潭之名,由清末书法家俞樾先生石墨宝。图片是题字石在池中的倒影。字为篆书,少人能识。其实这是“流玉”二字。为求文字的对称之美,书法家在“流”字的右边再加了一个“水”字,在“玉”的左边又添了一点,意趣盎然,充分体现了中华书法艺术之精致美妙。</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我们顺复廊继续向里游览。沧浪亭的复廊是其特色之一,是苏州园林的三大名廊之一。复廊又称为“里外廊”,因为复廊的内外仅仅只有一墙之隔,如上图,内外两侧都是长廊,能为人遮风挡雨。走在复廊不仅可以欣赏园内,还可以通过漏窗看到复廊对面的美景。沧浪亭的“漏窗”很有特色,共有108个漏窗,各不相同,有圆形的、方形的、扇形的、花瓶形等形状,每一个漏窗后面必定有一副美景,景中有景,景外有景,足不出户,移步换景。充分显示了当时士大夫文人的清悠闲适。</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经过的拱门和御道,是供乾隆皇帝通行的,乾隆下江南,多次驻跸在沧浪亭。</p><p class="ql-block">御道的特点就是路由小青砖一块块竖着砌成“人”字型。因为皇上就是万人之上,所以在他脚下的这些砖就全部排成一个个“人”字,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普通人的地砖是不能铺成人字形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面前的明道堂,是为园中主厅,面阔三间,高大雄伟,庄重肃穆。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意思是经常不听不见不接触不好的东西,就能悟出真理,走向正道。旧为会文讲学之所。</p> <p class="ql-block">.此厅取名瑶华境界,因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喜欢白梅,就建筑的一座梅亭”。瑶华指白梅花,瑶华本为传说中的仙花,色白似玉,花香沁心。境界是指人的思想和精神修养,表明了当时韩世忠的价值取向——学梅花一样高洁,象梅花一样绽放,受天下百姓热爱,给人间散发芬芳。</p><p class="ql-block"> 瑶华境界原为园主会客之所。</p> <p class="ql-block"> 看山楼建于假山洞屋之上,楼为三层,飞檐翘角,砖砌坐槛上嵌有梅形花墙洞。取卢集诗句“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其底层石屋两间,名为印心石屋,横额石刻由道光皇帝御书;屋内置石凳,是暑夏纳凉之佳处。原来此楼近可俯视南院、农田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灵岩、天平诸山峰。现在当然都被现代建筑挡住了。 </p> <p class="ql-block"> 看山楼下有座“印心石屋”,两间石屋,中放石桌石凳,极为适宜暑夏纳凉休息。</p><p class="ql-block"> 印心石屋四字是道光皇帝写给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的御笔。</p><p class="ql-block">陶澍何许人也,陶澍湖南安化人。他出身贫苦,从小聪明好学。年幼时常到江边水月庵读书。江中有石,方正如印,名印心石,陶澍就将在水月庵的书斋起名为“印心石屋”。陶澍为两江总督时,经世济民,成绩卓著,被道光皇帝誉为‘干国良臣’。“天子嘉其劳,召对十四次。见梁澍很会来事,和自己的想法很多是不谋而和,得知陶澍幼年在“印心石屋”读书的往事后,道光欣然命笔,为他题写“印心石屋”四个大字。陶澍甚为荣耀,把此四个字摹刻于此。。</p> <p class="ql-block">,陶澍在修沧浪亭时“印心石屋” 时,曾写五言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沧浪亭印心石屋” ,</p><p class="ql-block">“不借生公石,</p><p class="ql-block">沧浪印此心。</p><p class="ql-block">金阊诗屋在,</p><p class="ql-block">万绿结成阴”</p> <p class="ql-block">出了印心石屋,我们可以看到屋外黄石所砌假山上的石刻“圆灵证盟”四个字,这是林则徐所题。圆灵,指天。证盟,其意为作证。林则徐,福州人,历任巡抚、总督,民族英雄。比陶澍小6岁。林则徐在担任江苏巡抚时,是陶澍的下属。两个人志趣相投,互帮互助,关系很好。陶澍很是欣赏林则徐,多次向皇帝表彰林则徐,林则徐所书“圆灵证盟”四字,寄托着林则徐对陶澍的敬佩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这三间厅房就是“翠玲珑”。又叫做“竹亭”,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你看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是会客学习的地方。这里一切都与竹有关,家具雕有竹节图案,壁挂是画竹,漏窗见竹节,对联曰:“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给人一种隐逸在竹林中的感觉。所以 苏舜钦就用了“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的诗句来描绘这里的景色。竹子清秀挺拔的品性非常符合主人崇尚的守道、有节的伦理规范。</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素以“修竹为盛”著称,种竹历史悠久。虽然竹子种植的面积不大,但品种却不少,平时不太清楚的竹子品种的,看后必有收获。这里有 单枝竹 茶杆竹 紫竹 箬竹 长叶苦竹 黄杆京竹 金镶玉竹 绿槽钢竹 湘妃竹 石绿竹 寿竹 慈孝竹等多类竹子。</p><p class="ql-block"> 竹林营造出的清雅脱俗的环境又让人神清气爽。苏舜钦“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的诗句来表明他在园中种竹的心志。也有“一节接一节,一枝长百叶,兀自不孕花,免招蜂与蝶”的情愫。说明沧浪亭是苏舜钦的超脱清静之地,远离是非安心之所。</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南边有拱门和御道,是供乾隆皇帝通行的。由小青砖一块块竖着砌成的“人”字型的路,凸显御道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五百名贤祠”祠堂。它以石像画的形式记录了与苏州有关的从春秋到清的五百多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匾额“作之师”,堪作万民之师。</p><p class="ql-block">五百名贤中有的是苏州籍,有的与苏州有关,有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等;欧阳修、唐寅、文徵明、伍子胥、韩世忠等。五百名贤为官者众,体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标准和江南政德文化的价值取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百名贤祠”内东、西、北三面墙壁镶嵌125方石刻,线刻594位历史人物像。祠中悬“作之师”隶书匾额,以《论语》“作之君,作之师”句而名,取敬仰、思齐之意。「师」代表正确的引导与教诲。作之相当于“要……做”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五百名贤祠”,充分体现了苏州人的爱憎观念。沧浪亭立祠颂贤,不愧是一个长期有益世道人心的创举,更是一个弘扬正气的创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