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首灵魂的音乐、几段小文,表达对历史学家史景迁的一份敬意…</p> <p class="ql-block"> 他的中文名字取自司马迁的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2014年的春天,他来到北京,并且去了北大讲座。那个小长假,恰好我去了人民大学。女儿抢了两张史景迁讲座的票。因为史景迁所到之处,像明星一样被追捧,大家都想一睹耶鲁大学教授的真容,当然主要还是被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而吸引。</p><p class="ql-block"> 那天雾霾严重,我像是在梦境里穿过了北大的南门…遗憾,我错过讲座很长时间。</p> <p class="ql-block"> 惭愧,在史景迁诸多的著述中,我只读过他的《王氏之si》和《张岱的浮华与苍凉》。书中有很多文学的细节,充满了人情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比如,张岱记忆中的灯笼的光亮,严寒在王氏si去的脸上留下的生命的色彩…史景迁以最大的精确度和感性来描绘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画面,他善于让那些张力很小的时刻再现在我们眼前,这使得他的作品读来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他的弟子回忆说,晚年史景迁喜欢莳花弄草。他打理家中后院的一块沼泽湿地,在旁边建起一座亭台,取名“呦呦亭”,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见他对诗经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史景迁对待爱情如同他的著作,他与妻子金安平的家,也是富有诗意的。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园子,枕着落斜的草坡,安静又美,纷繁的花叶拥抱着凉亭…想想夏日午后,繁花满庭,两位老人在院子里喝酒谈天,这是多么“奢侈”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史景迁和金安平的很多著作,就是在这个远离尘嚣的房子里写就的。直到史景迁去世前,他还与金安平共用一个手机,与现代世界隔着一个爱情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1年底,史景迁去世,他的离世引起各方悼念。我们或许可以用US人文基金会给史景迁的悼词,来总结他的中国研究: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误解,颠覆了西方中心论的扭曲心态,客观平实认识中国历史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 文学事关普遍性,而历史事关特殊性,但它们终归都是对人类之过往的一种有教养的记忆。而正是在这醒与睡之间,文学和历史以一种温柔敦厚的姿态结盟,抚慰了渴望认识自身、认识过往的成年人心灵…</p><p class="ql-block"> 史景迁离世三年了,他已经去了另一个时空…这个一生都在书写中国清末至今的历史学家,他的很多著作告诉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魅力无穷,历史也可以用动人的文笔来书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12/21冬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