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央视一套播放的宗师列传系列节目,非常精彩,不知道朋友们看了没有?前几天刚刚播放过诗圣杜甫,主持人小撒说,提到杜甫,就必须要到成都的杜甫草堂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杜甫的绝大多数的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2005年的假期,我就去参观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你看,这张照片上我身旁的的石头上,刻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不是很熟络?</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漏风漏雨的草堂里,没有沉湎于自己的疾苦生活,而是满怀希望,畅想着“寒士们”的未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博大的胸襟怎么能不让历代的人敬仰他呢?</p> <p class="ql-block"> 还有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都是他推己及人,为受苦受难的大众谱写的哀歌!这样的诗人,怎么会禁得住后世的人们不断去追寻他的足迹、深深地缅怀他呢?</p> <p class="ql-block"> 今年“国庆节”的时候,参观完渑池的仰韶博物馆,我和赵先生又特意去了杜甫曾经借宿过的石壕村。那天正好碰到一家三口,小姑娘正读小学,她爸爸说带孩子来石壕村看看,希望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杜甫和杜甫的诗作。原来,他们一家三口是从孟州过来的,而孟州就是杜甫《石壕吏》这首诗中提到的河阳。带孩子实地看看,实在是明智之举,肯定能让她更好地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当然就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的学习了,真是用心教育子女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央视一套的杜甫节目中,主持人说,到过成都草堂后,杜甫生活过的其他地方就无关紧要了,我觉得这句话欠妥,怎么能抹掉杜甫的故乡呢?想想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多年的战乱结束,终于要回故乡了,那轻松喜乐的心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早年趁假期的时候,我们就乘坐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到武汉的汉口港的客轮,亲身体会了一下杜甫要回老家的急切心情!(这张照片是赵先生专门在巫山的神女峰为我和孩子拍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个 “月是故乡明”的标牌,架立在流经巩义杜甫故里的泗河的一座桥上,非常的醒目!这句“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寥寥几个字,足以看出杜甫的思乡之情有多深刻,就连故乡的月亮都是最明亮的!</p> <p class="ql-block"> 更何况,还有笔架山下杜甫故里的这一排排的老屋;老屋里的一桌一椅;小时候无数次爬过的那棵树;亲人相拥的那种温馨;更有那安眠于洛阳首阳山,许久未去祭拜的亲人呢!</p> <p class="ql-block"> 故乡,对多年远走他乡的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有割舍不下的记忆。杜甫也不例外,因为在故里,杜甫渡过了他快乐的童年和青年时光,怎么会没有魂牵梦绕的情结呢?</p> <p class="ql-block"> 所以,这期电视节目的结尾部分,如果让杜甫坐上穿越时代的马车,回趟杜甫故里,那样不就可以圆杜甫的思乡梦了吗?</p> <p class="ql-block"> 可以宽慰的是,杜甫去世后,安葬的地方,距离他笔架山下的故里,不算太远,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距离他洛阳的姑妈家也不远,离杜甫的祖茔首阳山也非常近,这多少可以慰籍一下杜甫吧?但愿杜甫泉下有知———终于回家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