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无求自安

迟志鸿

<p class="ql-block">知足常乐,无求自安。迟志鸿</p> <p class="ql-block">  “知足常乐,无求自安”的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是快乐的,没有太多的名利追求,人生自然平安。</p> <p class="ql-block">  “知足常乐”的主要意思是指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此词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原文是: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大体意思是: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有比中敌人的利诱之计更惨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p> <p class="ql-block">  “无求自安”:意思是说人不过度追求名利,自然心中就会安定。‌“无求”是指不追求名与利,放下欲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不被外物左右的一种心境。‌这种状态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历经千帆、有所拥有之后所呈现出的一种豁达心境。它要求在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之后,依旧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不被欲望驱使。‌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在看透世间繁华后的回归本真。拥有财富,却不被金钱迷惑,能够用其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拥有权力,却不滥用职权,而是为民众谋取福祉;拥有知识,却不骄傲自满,而是继续谦逊地探索未知。唯有在拥有之后,能够放下、不执拗,方为真正的“无求”。</p> <p class="ql-block">  “无求”并不是对生活的消极回避,而是在拥有之后的一种超脱和满足。它要求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勇敢地去追求,努力地去拥有。当我们拥有了充足的智慧、财富和爱,便能怀着一颗无求之心,去欣赏这世间的美好,体悟生命的真谛。《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现实生活中,善恶行为比比皆是,其实,无论是善还是恶,在普世的道德观教育引导下,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以从善为主,善良的人懂得包容、懂得感恩、懂得助人、懂得以德为先、行善积德。</p><p class="ql-block"> 谁都希望自己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家庭和睦美满、诸事顺遂,凡事如意,但往往没有知足的时候,常常这山看着那山高,容不下身边的人高于自己,超越自己,有的还不懂得感恩,羡慕嫉妒恨常生于心底,表面上真诚坦荡,内心里忧郁悲伤,没有知足的时候,活得很是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