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隆瀟鋒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美食首推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头伏饺子,二伏面”、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中国人把所有向往都包进了饺子里,饺子是中国人的乡愁,是深深刻在中国人DNA里的美食。象征着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一个面皮,对折、相交,谐音“交子”,意味是凡事皆有两面,相互依存转化。</p> <p class="ql-block">冬至,又称冬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古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故事。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观测天象和物候来确定节气。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对于古人而言,这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时刻,他们认为此时阴阳交割,阴极阳生,是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象征着否极泰来、生机渐萌,故而对冬至极为重视,将其视为吉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冬至相关的传说。其中一个故事是,在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并在冬至这一天吃下,以祈求平息战乱,过上太平日子。北齐人颜之推曾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偃月形的馄饨即是饺子的形状。后来,馄饨逐渐演变成了冬至的传统美食饺子,每至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寓意团圆吉祥,也借此缅怀先辈们保家卫国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山海经》记载的上古三大凶兽之一混沌</i></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传说与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末年,各地灾疫频发,民不聊生。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告老还乡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至,他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内心十分不忍,于是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发给乡亲们。乡亲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很快就治好了。后人便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从此,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以此纪念张仲景的济世之恩,也在寒冷的冬日里,通过这一碗热乎的饺子,传递着对健康、温暖与团圆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也是农事活动的分界点,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过了冬至,寒冷天气进一步加剧,农田里的农活逐渐减少。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而饺子形状酷似中国古代的农具“镰刀”,因此在冬至吃饺子,也寓意着祈愿来年农田的好收成,家庭的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饺子的形状是半圆形,外形酷似古代的“元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南方人认为饺子像元宝,能带来财运;北方人则认为它像耳朵,可以听到先祖的祝福‌。因此,饺子被赋予了富贵和吉祥的意义,寓意着年年有余、财源滚滚、财运亨通。所以,人们相信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可以为整个家庭带来好运和充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冬至吃饺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这种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来自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该只封存在记忆里,最好的保护,是我们把马面裙大大方方地穿在身上,是我们在周末、假期,去故宫逛一逛,是我们在冬至、除夕,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