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宋代诗人邵雍的《冬至吟》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冬至这一特殊节气的景象,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p><p class="ql-block">《冬至吟》通过对冬至时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观察和思考。</p><p class="ql-block">诗的开篇“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以天文现象为切入点,描述了冬至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暗示着自然界的规律和秩序。这里的“子之半”指的是子时的中点,即午夜时分,而“天心无改移”则表明尽管季节更迭,太阳的运行轨迹始终不变,体现了自然界的恒定与循环。</p><p class="ql-block">接着,“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冬至作为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阳气开始萌发,但万物尚未复苏,一切都还处于静止和等待的状态。这里的“一阳初起”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而“万物未生”则反映了冬至时的沉寂和静谧。</p><p class="ql-block">诗的后半部分,“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通过“玄酒”和“大音”两个意象,传达了冬至时的淡泊和宁静。“玄酒”即指淡酒或清水,象征着冬至时节的简朴与淡泊;“大音声正希”则暗示着最宏大的声音往往是最不易察觉的,如同冬至时节自然界的静谧。</p><p class="ql-block">最后,“此方如不信,更请问庖牺”,诗人以庖牺(即伏羲氏,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作为询问对象,表达了对冬至时节深刻哲理的探索和追问。这句话既是对读者的呼唤,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探索。</p><p class="ql-block">综合来看,《冬至吟》不仅是对冬至时节景象的描绘,更是对自然界循环变化、阴阳交替的深刻思考。邵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感悟,将冬至的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引发读者对于自然、季节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以其静谧、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哲学思考和诗人的艺术才华。</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也称百源先生,谥号康节,因此后人也称他为邵康节。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易学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亲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喜欢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后来师从李之才学习《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问大有成就。</p><p class="ql-block">邵雍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和阐释上。他创立了“先天学”,认为万物都由“太极”演化而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作品。他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周易》的理解,其《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p><p class="ql-block">邵雍不仅在儒学和易学上有深刻造诣,他还是一位诗人,一生存世的诗有三千余首,编辑有《伊川击壤集》存世。他的诗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太平盛世的理想,被后人称为“康节体”。邵雍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韵味无穷,如其诗作《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便是其流传甚广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关涉象数的推演,而且也有易学义理的申言,常常由卦象意义引发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邵雍的一生,是学者、诗人和思想家三重身份的完美结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于连胜】 世界诗人大会诗意书画委员会主席,公益文化中国行执行主席,诗意文化环球行总策划。中国同泽书画院名誉院长,诗与远方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企思智库文化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世界诗人大会永久会员,2011年被世界文化艺术学院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出版诗集5部,诗集被瑞典皇家图书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图书馆等收藏。书法作品被天安门等中外文博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诗歌作品曾获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胜利之歌诗歌征文一等奖等。作品散见于中外报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