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其中一个节气,冬至来到之后说明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来到了,太阳直照射地面,太阳光对全球北半球的照射比较少,因此冬天也即将来临。那么关于冬至的来历和风俗大家都了解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1、冬至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由于阴历阳历的差距,在中国的冬至季节,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冬至的这一天夜晚十分的长,在汉武帝时期,24节气被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主要采用的是平均时间法来划分节气,这样一来冬至和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就被称为了中气,中气之间再进行划分,也就成为了24节气,冬至只是其中一个,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个节日,2024年冬至是12月21日。</p> <p class="ql-block">2、北方冬至的习俗:吃饺子</p><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还是北方庆祝冬至,比较有仪式感,冬至这天来临之后,北方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吃饺子,不论贫穷或者是富有,大家都听说过张仲景这个医生来制作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其实这是真实发生的,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去世的日子,也是为了御寒,都会在冬至那天吃一碗饺子来表达自己对医圣张仲景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 另外北方的少部分家庭还会选择吃馄饨,馄饨意为调节阴阳,有些人认为冬至这天为极阴之时,所以要使用馄饨来调节一下天地间的阳气生长,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其实吃馄饨适合相传汉朝的时候北方匈奴分为两个部落,一个叫作浑氏,一个叫作屯氏,这两个部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起名馄饨,并且吃掉。</p> <p class="ql-block">3、南方冬至的习俗:吃汤圆</p><p class="ql-block"> 我国南方主要是以米食为主,当然在冬至这个特有的季节,汤圆也就成为了南方大多数亲朋好友的主要食物,除了互相赠送亲朋好友之外,吃汤圆也希望所有的亲人永远团圆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这么看来冬至这一天的庆祝,并没有其他节日那么有仪式感,但是在古代漂泊在外的人都必须在这天赶回家过冬节,连过年可能都不回去,而这一天必须赶回去,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天地间的阳气就开始旺盛,也就是这天是大吉之日,一家子必须在一起凑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4、云南人的习俗----吃糍粑饵块</p><p class="ql-block"> 糍粑也叫糯米粑粑,外形是圆的,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云南做糍粑叫舂糍粑,方法是:糯米晒干了,洗净了,放进木蒸,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两个人提了木蒸,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两条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大木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这打糍粑很有讲究,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两个人围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准头要足,两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稳说的是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赛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软绵绵的跟不上趟,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p> <p class="ql-block"> 狠不用说,当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如此这般,汉子们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得一个团,两支木棍架起来,搁上撒面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团,塞进刻花的木模,那糍粑就成形了。</p> <p class="ql-block"> 糍粑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做甜食,可以烤,可以油炸等等。</p> <p class="ql-block"> 祝大家冬至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