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埃及

OLD DONKEY OVERSEAS(谢绝送花)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通称埃及,是位于北非的国家。原存在于当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与两河流域文明有一定程度的交流,不过在古希腊与古罗马人的统治下,古埃及文明在西元前逐渐没落,后来被阿拉伯文化所取代。<br>二战后,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该国地跨二洲即亚洲和非洲,西奈半岛位于西南亚(西亚),而该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非地区。伊斯兰教为国教。<br>埃及被认为是北非、中东和穆斯林世界的一个地区性大国,也是世界上的一个中等大国。 埃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97位。埃及还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按名义GDP计算,埃及是全球第33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是全球第20大经济体。埃及同时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div>21年前,有幸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虽然只逗留了三天,也算是小刀拉PP——开了眼。</div> 埃及的夜晚。开罗是埃及的首都,埃及第一大城市以及全国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该城市横跨尼罗河,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 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的大开罗地区,2021年共具有2130万人口,使得大开罗成为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是世界第十六大都会区。 开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古埃及时期的孟菲斯遗址(现位于赫勒万省赫勒万)与吉萨金字塔群,再到城市从埃及阿拉伯化之后的第一个首都福斯塔特所发展起来,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在寸草不生,遍地黄沙的平野上,这些埃及古帝王的石砌陵墓气势宏伟,向游人展示着墓主昔日的威仪。 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现高146米多;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计算精密程度令人咂舌。<br>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卡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着名的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又叫“斯芬克斯”,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恐怖之父”,身长73米,有21米多高,脸足有5米宽。据说它的头是按照法老哈夫拉的样子雕的。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 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狮身人面像雄伟壮观,它表情肃穆,凝视远方。 右为胡夫金字塔,左为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 吉萨的三座金字塔。左起:胡夫金字塔、第二大的卡夫拉金字塔及孟卡拉金字塔(群)。 伊斯梅利亚市是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位于埃及东北部,全市总面积约1442平方公里,人口约47万(包括郊区)。它位于苏伊士运河西岸。运河在该市境内加宽,与提姆萨赫湖相连,再往南则与大苦湖相连,隔运河向东则是埃及的亚洲部分西奈半岛。它是苏伊士运河地区的中心城市、苏伊士运河管理中心所在地,被称为“运河女皇”,并且拥有大量的法国和英国在埃及殖民时期遗留下的住宅群。这些建筑物大部分仍然在被运河的职工和官员们所使用。 该市拥有苏伊士运河沿岸三大港口(从北往南依次为塞得港、伊斯梅利亚港、苏伊士港,被称为“运河三城”、“运河三姐妹”。)之一,是依靠运河的水浇灌出来的花园城市,到处分布着椰枣树、草地和花园,有很多旅馆和酒店,市容干净整洁,环境安静优美,被誉为“埃及最美的城市”、“运河的新娘”。 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在亚洲、非洲交界处的苏伊士地峡,头尾则在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4公里,是全球少数具备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无船闸运河。 这条运河连结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只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以从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航行为例,穿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至少43%的航程距离(约7000公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从船上卸下货物,透过陆运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运输。 伊斯梅亚地区在1956年以前是所谓“运河辖区”的一部分,建有西方殖民者控制运河的总部,并禁止埃及人随意入内。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成立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自此伊斯梅利亚正式回归埃及,但在同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这里成了重灾区。 在1967年的六月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占领西奈半岛,埃及被迫封锁运河,在包括伊斯梅利亚在内的运河西岸修筑堡垒。埃、以两军隔运河对峙,使伊斯梅利亚成了战场,全市除兵营外几乎是一座空城,长达6年的“消耗战”战使该城的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到了1973年的斋月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伊斯梅利亚又成了主战场,埃军就是通过这里强渡运河,并突破以色列在运河东岸的巴列夫防线。不久,以军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开始反攻,越过运河,打到南部,但由于埃军的抵抗未能攻入伊斯梅利亚市区。 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苏伊士运河关闭了8年,直到1975年才重新开放,伊斯梅利亚便又繁荣起来,埃及政府还在这里设立了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把这里作为来往运河船只的中转站与整个运河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和指挥中心。 巴列夫防线。它是从沿运河线建造的一组基本防御工事演变而来的。 为了应对埃以消耗战争期间的埃及炮兵轰炸,以色列将防御工事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防御系统,沿苏伊士运河跨越150 km(93 mi),但大苦湖除外(由于湖的宽度较宽,进攻部队不太可能穿越运河)。 以色列认为,巴列夫防线可以抵御埃及对运河的任何重大进攻,并有望充当“埃及军队的墓地”。<br> 该防线于建成时曾一度被认为坚不可摧,同时也是以色列国防军军力的象征,但终于1973年赎罪日战争巴德尔战役中被埃及军队引水冲垮。埃及军队以压倒性火力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占领了巴列夫防线。 地下指挥部。 一座巨大的AK-47枪口和刺刀纪念碑在通往伊斯梅利亚的东岸贫瘠的土地上矗立。 AK-47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伊斯梅利亚战役中牺牲的埃及人。这场战斗发生在 1973 年阿以战争的最后阶段埃及军队和以色列国防军之间,位于运河西岸的城市以南。<br> 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或十月战争,又称1973年阿以战争和第四次阿以战争,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由阿拉伯国家联盟领导。埃及和叙利亚对抗以色列。 战争始于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人赎罪日发动的突然联合袭击。埃及和叙利亚分别越过西奈和戈兰高地的停火线,这两处地区在1967年的叙利亚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 晚餐助兴节目。这是小镲舞,一个单人舞蹈。 表演者双手拿着小镲,随着音乐节奏舞蹈。 接着还是一个单人舞蹈(可能是因为在餐厅助兴,人多了展不开)——伞裙舞。 表演者身着大裙,舞蹈时,大裙时而展开,时而落下。 伞裙可以随着旋转升起、降下。 舞到高潮之处,伞裙成为上下两条,只见大裙,不见舞者。 东方舞。换了一个女演员上来。 翩翩起舞,尽显阿拉伯风的神采。 晚上的哈利利市场。 汗·哈利利市场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老城区),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许多店铺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 市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店铺,主要出售金银首饰、铜盘、石雕、皮货及其它埃及传统手工艺品,素以店面古朴、货物齐全深受外国游客。<br> 这块地方原是法蒂玛王朝后裔的墓地,公元14世纪,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汗哈利利以法蒂玛王朝是叛教者,无权建墓地为由下令拆毁墓地,并出资在此建起一个市场。 现在,哈利利市场已成为开罗古老文化和东方伊斯兰色彩的一个象征,开罗的一个网红打卡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位于埃及萨拉姆的未知士兵纪念碑,是国家骄傲和纪念的象征。1974年,艾尔‧沙达特总统下令建造这座建筑,以纪念1973年10月战争中丧生的埃及人和阿拉伯人。1975年10月,纪念碑建造完毕。 金字塔形纪念碑设计既简单又深刻,反映了其目的的庄严性。该结构是一个中空的金字塔,高36米,底座每边14.3米宽。金字塔形状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古代埃及文明及其持久的遗产。中空的设计允许光线通过,创造出一种与天际相连的感觉,这是纪念建筑中常见的主题。<br><div>纪念碑由钢筋混凝土建成,这种材料因其耐久性和强度而被选择,象征着埃及人民的韧性。纪念碑的墙上刻有牺牲士兵的名字,以确保他们的牺牲被后代铭记。</div> 纪念碑对埃及人民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它是反思和纪念的地方,在这里,家庭和公民可以向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致敬。纪念碑也是国家仪式的场所,尤其是在10月6日(这一天是十月战争爆发日,在埃及被定为武装部队日),纪念碑成为纪念活动的焦点。 纪念碑隔街对面就是萨达特总统阅兵的司令台。1981年10月,他在阅兵时遭到刺杀,暗杀后该纪念碑也被选为总统的陵墓。所以,也被称为萨达特墓。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着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 该馆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六世纪的历史文物25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博物馆分为二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 该馆中的许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像、纯金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棺椁,其做工之精细令人赞叹。<br> 博物馆在介绍埃及文化、特别是在介绍法老时期和希腊—罗马时期的古物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大多是石头:石人、石棺、石碑、石柱、名目繁多,难以胜数。这是埃及的史书,也是一部“石头记”。 卢克索,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br> 古埃及首都-底比斯,即是现在的卢克索,许多神殿陵墓、巨像超过三千年历史,许多重磅级古蹟不是一天可以看完的,难怪有人说:到埃及没来卢克索就当没来过埃及!<br> 整座城市被尼罗河划分为东岸和西岸。太阳升起的东岸充满生活气息,也是中心城区和庙宇所在;而西岸被称为“死亡之城”,法老们的长眠之地“帝王谷”就在那里。 如果来到卢克索只参观一个地方,那么非帝王谷莫属。自十八世纪末以来,帝王谷地区一直是考古和埃及学探索的重点,其墓葬和规模继续激发着考古学家对此的研究和兴趣。自1920年代以来,该山谷以发现图坦卡蒙之墓而闻名,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1979年,它与底比斯墓地的其余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代,山谷继续进行勘探、挖掘和保护。 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壮丽和信仰的见证。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这片荒凉却壮丽的谷地成为60多位法老和贵族的最终安息之地,历时近500年。这里是埃及帝王真正的陵墓所在,成群游客在入口处排起长龙,只为一睹法老们肉身存放的墓室和里面绝美的壁画。 帝王谷埋葬着古埃及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的法老,目前已知63座陵墓、64位法老,至今考古学家仍持续进行修复及研究,此地以发现图坦卡门陵墓为名,其中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也是相当著名的法老。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埃及唯一的女王神庙。 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历史上武则天式的人物,是第一个名垂千古的古埃及女性法老,也是古埃及法老时代唯一一个统治过埃及的女人。 哈特谢普苏特开创了各种贸易路线,引领着王国走向繁荣,许多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手执权杖、威严无比的女法老人型神像,矗立在三层神殿之上。<br> 神庙有3500多年的历史,共分为三层,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br> 内部的壁画描绘了哈特谢普苏法老祭祀各种神灵的场面,同时也描绘了她在位期间的重要功绩。<br> 神庙以其幽雅的建筑风格,精美绝伦、含义丰富的浮雕壁画,被推崇为古埃及最伟大、最杰出的建筑之一。 卡纳克神庙,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中王国时期到托勒密王国,在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镇北4公里处。 该神庙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 神庙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也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左侧的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2.5公顷;另一个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姆特女神,现在尚未发掘。 卡纳克神庙的建造者为辛努塞尔特一世。辛努塞尔特一世,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970年—约公元前1934年在位)。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之子。 他在当王储时曾领兵攻掠利比亚。后转向南进,占领努比亚地区直至今日之瓦迪哈尔法。又远征利比亚沙漠绿洲及阿拉伯沙漠的金矿区。 辛努塞尔特一世遵照其父的遗训,推行中央集权。同时在全国各地开采矿产,新建工程。晚年与儿子共同处政,不久去世。 始建于3900多年前的卡纳克神庙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 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 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矗立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5.4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殿内石柱有如原始森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被横梁和柱头分去一半后,光线渐次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卢克索神庙,位于埃及卢克索的尼罗河东岸,即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首都底比斯,大约建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后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 卢克索神殿证明了卢克索辉煌过去。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 卢克索神庙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在每年埃及的新年在这里庆祝奥皮特节。阿蒙、姆特和孔斯的神像被放在担架上从2.5千米远的卡纳克神庙抬到卢克索神庙。一开始这个节日要庆祝11天,后来被延长到27天。在途中的小神庙里担架会被放下,做一休息。姆特和孔斯的担架要被抬到廊柱殿后面的小神殿,只有阿蒙的担架要被抬到圣殿。 第二个作用是法老与其神灵气的结合。每年新年是法老要与他的神灵气结合,这是他的神话仪式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首次是在他登基时进行。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看,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去。只是时间关系,只能是一掠而过。尽管如此,依然看到了很多精华部分,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