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岁末自驾江津之行

绵世泽游记

川江上游两岸是巴蜀地区一块得天独厚的沃土,这里的景色素以柔美而著称。千百年来,生活于此地的先民用勤劳双手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川江上游无疑是一处亟待开发的宝藏之地。有鉴于此,2024年12月17日至20日,我与师兄石令奇、舍友何开雨以及师弟徐行选择川江上游的江津区为考察对象,对当地的酒业生产及航运情况进行了一次颇有深度的考察。以下是本次考察所见所闻。<br>12月17日上午9点,我们从学校出发首先来到状元碑附近城南客运中心旁边的一嗨租车店,租用一辆大众途观L越野车作为本次考察车辆。办理好租车手续后,我们一行四人驾车出发,从北碚沿着重庆绕城高速公路一路向南,驶向江津。当天经过的高速位于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槽谷之中,中途经过歇马、青木关、大学城、金凤、双福等几处近年来发展势头较为迅猛的新兴区域。 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我们抵达本次考察第一站——江津龙华镇。龙华镇地处长江南岸,江边有一片面积广袤的河滩,名为“龙门滩”。龙门滩对岸为古家沱,老成渝铁路在此地设有古家沱站。2023年4月川江考察期间,我曾经来过此地,当时天朗气清,视野开阔,站在龙门滩可一览周边江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时值冬季,龙门滩又是别样的风情。下图为龙华镇老街街景。 龙华镇中兴街是当地传统风貌保存较好的老街之一,该街目前仍有许多传统建筑保存。下图为中兴街一处临街店铺。 在传统时代,川江航运十分兴盛,龙门滩云集了来自川江流域各地的大量船工。正所谓有船工的地方就会有王爷庙,过去从龙门滩上岸以后,沿着一条狭窄的步道拾级而上,便可抵达龙门滩王爷庙山门。龙门滩王爷庙呈四合院布局,正殿面朝长江,两旁各有一座配殿(两层楼),对侧为山门过道。下图为龙门滩王爷庙配殿外侧。 我们首先穿过龙门滩王爷庙山门过道来到长江岸边。冬季的龙门滩,云雾缭绕,仿佛给长江两岸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下图为龙门滩江边停靠着几艘陈旧的采沙船, 龙门滩有一大片露出水面的礁石,当地民众在礁石上方开凿出一条道路,我们沿着这条在礁石上开凿的道路行至江边,回头望去,整个龙华镇尽收眼底。下图为站在龙门滩礁石上拍摄的龙华镇。 站在龙门滩礁石上方,极目远眺,虽然视线不佳,但仍可见到滚滚波涛。江水不时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的轰鸣声。下图为站在龙门滩礁石上拍摄的长江。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龙门滩礁石。 结束对龙门滩礁石一带的考察后,我们返回至龙门滩王爷庙。下图为龙门滩王爷庙山门。旧时的船工离船上岸后,便是经由此门进入王爷庙焚香朝拜,祈祷自己能够航路平安。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龙门滩王爷庙。 目前龙门滩王爷庙内供奉的主要神灵已经发生转变,原先是保佑航行平安的镇江王爷,如今里面云集了儒释道十八路神仙,俨然一处信仰大超市。下图为在王爷庙大殿内看到的一口大铁钟,钟身镌刻“龙隐寺”三个大字。 下图为龙门滩王爷庙正殿外景。斑驳的墙壁,光秃秃的树枝,遍布苔藓的石阶,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寺庙昔日的繁华。 结束对龙华镇的考察后,我们在镇上一家餐馆吃过午饭,随后开车前往綦江河畔的仁沱场。仁沱场地处綦江东岸,与支坪镇隔河相望,是昔日川黔水运交通沿线一处繁华的场镇,其因航运而兴,同时也随着航运的衰落而走向沉寂。仁沱场至今仍保留有传统时代的诸多航运遗迹,老码头、王爷庙以及数不清的传统建筑,都诉说着此地昔日的喧嚣。下图为站在仁沱场老码头拍摄的綦江河。 仁沱场王爷庙位于老码头附近,过去是船工们焚香祭拜、祈祷平安的主要场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废庙,大门紧闭,内部也是一片废墟。下图为仁沱场王爷庙山门。 透过仁沱场王爷庙山门的缝隙,能够看到内部一片狼藉,坍塌的屋顶,散落的建筑构件,开裂的石柱,脱落的墙皮,场面属实让人忧心。下图为仁沱场王爷庙内景。 下图为仁沱场王爷庙外景。 离开仁沱场王爷庙后,我们前往仁沱场老街。目前当地存在青壮年劳动力严重外流的问题,我们在老街徒步考察期间完全没有见到有年轻人,只有少数的几位耄耋之年的老者还守候于此地。仁沱场老街核心区域规模庞大,保留了许多传统时代的遗迹,尤其是石板路的风貌都十分原始。下图为仁沱场老街一处石阶路。 下图为仁沱场原木船社办公楼,目前已经停止使用。 下图为站在木船社办公楼旁边拍摄的仁沱场老街区,其房屋依地势修筑,错落有致,是典型的川江码头场镇。 下图为仁沱场老街一处古色古香的大门,从大门上方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标语来看,此地在集体化时代应当是村公所一类的办公机构。 仁沱场老街随处可见传统时代的木结构建筑,当下随着人口大量流失,许多建筑都是人去楼空、年久失修,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下图为仁沱场十八梯街的一处传统木结构房屋。 十八梯街是仁沱场老街地势落差较为明显的街巷之一,其宽度不到两米,最窄之处不足一米。十八梯街是仁沱场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老街,徜徉于此,给人一种时空的静止感。 沿十八梯街拾级而上后,我们进入麻纱市街。麻纱市街融合了清代民国一直集体化时代不同时期的建筑,其路面仍是由青石板铺设。街道两侧建筑大多关门闭户,只有少许的老人依旧坚守于此地。下图为麻纱市街的街景。 菜秧市街是仁沱场较为繁华的老街,这条街上有茶馆、商店和理发店,尤其是茶馆内坐着许多老人在打牌喝茶聊天。在菜秧市街有一处江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仁沱何淑梅民宅,该建筑占地面积不大,是一座三层小楼,两侧的马头墙形制完好,引人注目。下图为何淑梅民宅。 何淑梅民宅旁边是江西湾街,我们沿江西湾街拾级而上,之后行至一处平坦开阔的区域,站在此地可平视仁沱场许多楼房。下图为在江西湾街拍摄的何淑梅民宅。 离开江西湾街,我们又来到仁沱米粮市街,这条街巷有许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房屋,不过仍然没见到行人。昔日繁华的米粮市街终究逃不过时代的变革,从繁华陷入沉寂。下图为米粮市街街景。 结束对仁沱场老街的考察后,我们沿着顺河街返回王爷庙附近的老码头停车处。仁沱场过去有多处码头渡口,供綦江沿线及两岸民众沟通往来。下图为仁沱场顺河街附近的一处老码头渡口。 结束对仁沱场的考察后,我们朝綦江上游进发,不一会儿抵达真武场。真武场地处綦江东岸,是传统时代綦江沿岸一处因航运而兴盛的场镇。如今随着航运成为历史,真武场也成为一处人口稀少、老龄化严重的小镇。下图为真武场老街街景。 真武场老街区域至今仍保留有多处明清时期的会馆建筑,南华宫就是真武场诸多会馆建筑之一。南华宫又称广东会馆,其建筑形制保存完好,只不过遗憾的是山门两侧镌刻的文字已被破坏。下图为真武场南华宫山门。 南华宫大门紧闭,但是透过门缝依然能够看到其内部的景象。下图为透过门缝拍摄的南华宫内景。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真武场南华宫。 真武场南华宫旁边即为王爷庙,只不过王爷庙风貌已经发生较为明显的转变,若不是当地民众提供的信息,我们很难知晓王爷庙的原址所在。目前王爷庙原址是一幢上世纪后半叶修建的三层楼房,庙院内道路硬化,少部分区域开辟为菜地。王爷庙唯一保留的痕迹是山门通往大殿的石阶路。下图为真武场王爷庙旧址。 下图为王爷庙山门通往大殿的石阶路,是王爷庙内唯一保存下来的遗迹。对面的马头墙是南华宫正殿山墙。 真武场天上街因“天上宫”而得名,是连接真武场王爷庙与老码头的交通要道。我们沿天上街很快就抵达天上宫,又称“福建会馆”。天上宫保存现状优于南华宫,其山门两侧及门额镌刻的文字未被破坏。下图为天山宫山门。 离开天上宫后,我们沿天上街步行来到真武场老码头。传统时代,綦江作为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其航运十分发达,以真武场为代表的沿线场镇因航运而走向兴盛,从名不见经传的沿河聚落一跃转变为繁华的码头场镇,呈现出“白日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荣景象。真武场老码头既见证了往日的繁荣,亦目睹了航运的衰落。现如今,老码头已经停止使用,码头边也没有看到有渡船停泊。只留下宽阔的石阶路,昭告世人此地的繁华过往。下图为真武场老码头现状。 近年来,真武场当地努力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在老码头旁边树立有介绍碑,展示此地灿烂辉煌的航运文化。下图为真武场老码头旁有关“真武古渡”的文字介绍。 真武场老码头附近有一座名为万寿宫的明清会馆建筑,又称江西会馆,其风貌保存较好,已被列为文保单位。万寿宫大门紧闭,游人不得随便入内,我们只好使用无人机对其进行航拍。下图为万寿宫山门。 下图为透过山门缝隙拍摄的万寿宫内景。 离开万寿宫,我们沿河堤继续行进,不一会儿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出现在我们前方,这便是真武场著名的马家洋房。晚清时期,客家大族马氏是真武场实力雄厚的家族之一,于1908年在此修建了马家洋房。马家洋房各层有四面连通的廊道,每层有七个房间,有一处后院和后花园,属于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为马家洋房。 结束对马家洋房的考察后,我们沿永丰巷返回至停车地点,当天的考察结束。我们驾车前往白沙镇住宿休息。12月18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白沙镇镇政府,查询有关白沙镇航运、酿酒的资料。白沙镇党委副书记伍艳婷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作为主管白沙文旅宣传的领导,为我们展示白沙历史文化书籍以及邓氏家族的资料,还向我们赠送了由江津地方文史学者编写的著作,此外还协助我们联系了江津文旅委的邓正益老师,伍老师的热心协助让我们感动不已。下图为白沙镇政府办公楼。 离开白沙镇政府后,我们步行沿江前往白沙镇老街。下图为步行前往朝天嘴途中拍摄的长江及对岸的滩盘场。 张爷庙是过去白沙镇屠宰行业公会所在地,目前已被开辟为白沙历史文化陈列馆。2023年4月川江考察期间,我曾来过此地参观。下图为白沙张爷庙入口处的仿古牌坊。 <p class="ql-block">白沙张爷庙内刚刚结束了电视剧《傻儿师长》的拍摄,许多拍摄道具还未搬走,我们有幸近距离接触一些民国题材影视作品中常见的道具。下图为张爷庙正殿内的老式电报机。</p> 结束对张爷庙的考察后,我们前往朝天嘴码头,此码头目前已经停止使用,码头旁边开设有茶馆,许多当地老人在此喝茶聊天。下图为白沙镇石坝街通往朝天嘴码头的石阶路。 江津著名的酒厂江小白在朝天嘴码头开设有江记民生酒铺,采用传统风格装修,复原晚清民国时期的酒铺景象。下图为江记民生酒铺大门。 1935年,民生公司在白沙镇朝天嘴设置囤船,正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码头。抗日战争期间,白沙作为抗战大后方人力、物力的重要集散地,朝天嘴是水路进出白沙的重要码头,为保障白沙人员、物资的往返发挥了重要作用。码头共有77步台阶,台阶长2.3米,宽0.4米。过去白沙镇朝天嘴码头有大量的船只停泊,如今这样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下图为朝天嘴码头现状。 朝天嘴码头旁边有几家茶馆,每天都有许多当地老人集合于此喝茶聊天,安享晚年。我们决定在朝天嘴码头茶馆采访当地老人,试图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在朝天嘴码头茶馆,我们有幸遇到白沙镇邓氏后人邓焕曾爷爷。邓焕曾爷爷系民国时期白沙著名盐商、民族资本家邓鹤年之孙。下图为邓焕曾爷爷(左一)为我们讲述白沙镇邓氏家族的情况。 邓焕曾爷爷原先供职于交通部,是国内著名的桥梁专家,工作期间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广东顺德容奇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湖北黄石长江大桥、重庆黄花园嘉陵江大桥等十多座桥梁的设计和施工。1982年至1984年,作为桥梁专家,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援建,指导阿方路桥设计和施工。邓焕曾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创造、发明了多项新技术和新桥型,加快了我国桥梁建设速度,为国家创造和节约了大量资金,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设计施工的多座大桥荣获国家金质工程和银质工程。邓焕曾老先生如今已年过八旬,却仍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在退休后回到了家乡白沙居住。在邓焕曾爷爷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黑石山聚奎中学参观。下图为聚奎中学操场。 聚奎中学创办者为邓石泉,是邓焕曾爷爷的曾祖父。目前聚奎中学校园内仍保留有晚清时期的聚奎书院,在邓焕曾爷爷的带领下,我们进入聚奎书院参观。下图为进入聚奎书院后墙壁上张贴的简介。 下图为我们与邓焕曾爷爷在聚奎书院合影留念。 步入聚奎书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挂满相片的房间,首张照片是中华革命党成立合影,这张极其珍贵的合影前排中央为孙中山先生,前排左二即为邓焕曾爷爷的祖父邓鹤年,由此表明邓鹤年是一位具有强烈政治抱负和爱国情怀的开明绅商。下图为中华革命党成立合影。 邓焕曾爷爷详细为我们讲述那一张张照片背后的历史,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下图为邓焕曾爷爷讲解场景。 参观完聚奎书院后,我们又来到著名的鹤年堂。1928年,白沙邓氏家族邓鹤年捐资10万大洋在聚奎中学建造该礼堂,鹤年堂因此得名。鹤年堂总面积1437平方米,可容纳1400人,在当时有“川东第一大礼堂”的美誉。鹤年堂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外观为中式传统风格,但走进内部,却是西式剧院风格,像极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下图为鹤年堂门口的地标——于右任题刻三棱碑。 鹤年堂在抗战时期云集了诸多文化名人,包括陈独秀、冯玉祥、文幼章、梁漱溟、欧阳渐、卢前、胡小石、台静农、魏建功、陈可忠、曹靖华、曹刍、唐圭璋、程憬、萧公权、蒋夏璁、劳君展等均在聚奎大讲堂登台讲学,或弘文励志,或传经论道,或呼吁救亡,或主张民主。聚奎大讲堂驰名“陪都”,是津沙文化区高端讲堂和统战中心。1940年,陈独秀在此作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正是有诸多文化学者的熏陶,聚奎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在鹤年堂周边随处可见各领域杰出人士的题刻。下图为周光召先生题刻。 鹤年堂目前已经更名为聚奎大讲堂,是聚奎中学举办各类大型会议的主要场所。下图为鹤年堂外景。 陈独秀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在聚奎书院鹤年堂度过,目前鹤年堂内仍保留有陈独秀生活起居的卧室。下图为陈独秀起居室现状。 在陈独秀起居室入口旁边墙壁上悬挂有《陈独秀与聚奎中学》文字介绍,为游客详细展示了陈独秀先生与聚奎书院这段特殊的渊源。下图为《陈独秀与聚奎中学》内容。 离开陈独秀起居室,继续向内便进入鹤年堂最核心的区域,这座古色古香的大礼堂见证了诸多文化名人脍炙人口的精彩演讲,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下图为鹤年堂观众席场景。 下图为邓焕曾爷爷为我们介绍鹤年堂内部结构。 参观完鹤年堂后,我们又来到旁边的川主庙,此庙建于一座小山上,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纵览周边形势。下图为聚奎书院川主庙。 聚奎书院内有许多池塘,建筑设计者巧妙利用地形修建廊桥亭台,使得人工建筑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下图为聚奎书院内的一座水景。 下图为郭沫若题字“一夫当关”。 下图为陈独秀题字“大德必寿”。 在陈独秀“大德必寿”下方立有介绍碑,向游客展示此句的由来及演变历史。下图为介绍碑内容。 结束对聚奎书院的参观后,我们将邓焕曾爷爷送回其居住小区门口,与其作别。随后返回至白沙古镇,实地走访石坝古街。 下图为石坝古街入口处张贴的白沙镇地名介绍。 石坝古街保留有众多传统建筑,当地至今有许多民众生活,因此古街风貌依然给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并不像一些传统乡镇人去楼空后给人以荒凉萧条之感。我们首先沿石坝街来到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白沙抗战遗址群(国民政府审计部)。2023年4月我曾来过此地,当时戏台及东侧建筑依然保留完好,此次考察目睹建筑坍塌的场景,不由唏嘘。下图为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内景现状。 下图为2023年4月拍摄的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内景。当时戏台及东侧建筑尚且完整。 据资料介绍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址原先为白沙镇某姓人家的民宅,但根据戏台可推测其最早应为外来移民修建的会馆。只因时代的变迁,移民融入本地后,会馆走向衰落而改为民宅。下图为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志现状。 下图为站在石坝街拍摄的国民政府审计部旧志外景。 下图为石坝街街景,该区域修建于一块天然形成的巨石之上,其石板路为基岩式碥路。 历史上的白沙镇酿造业十分发达,当地酿造的酒、醋、酱油等产品畅销于周边地区。下图为石坝街附近的白沙酿造厂,时值下班时间,此厂已经关门。 从白沙酿造厂继续向西行进,地势逐渐抬升,随后我们抵达位于小官山的白沙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纪念碑周围共有36座墓,安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营和地方武装部队在维护新生政权剿匪战斗中牺牲的36名革命烈士。下图为白沙革命烈士纪念碑现状。 离开小官山烈士陵园后,我们又前往紫云宫。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询问当地民众紫云宫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当我们展示紫云宫的图片时当地许多民众脱口而出称此建筑为“办公室”。这主要是由于紫云宫曾作为白沙镇办公机构所在地,因此当地民众至今都将这座白色的三层小楼称为“办公室”。下图为白沙紫云宫外景。 结束对白沙古镇的考察后,天色渐晚,我们在古镇上一家面馆品尝了白沙特色美食——臊子面。之后开车返回酒店住宿休息。12月19日上午,我们兵分两路,徐行师弟与何开雨前往朝天嘴码头继续采访当地老人相关情况,我与石令奇师兄对白沙镇工业区酒厂进行考察。江小白是江津知名度最高的酒企,其在白沙镇工业区有江记酒庄,是江小白主要产地。下图为我们乘坐江记酒庄观光车参观途中。 江记酒庄的讲解员张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座酒厂的情况,在其带领下我们相继参观了酒厂的生产区、产品区,对其工艺流程及包装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下图为张老师给我们介绍江记酒庄布局情况。 下图为江记酒庄白酒生产区存放高粱的窖池。 下图为江记酒庄产品陈列区展示的“东方风土”系列产品。 下图为江记酒庄陈列展示的其他产品。 参观完江记酒庄,我们又跟随张老师来到驴溪酒厂。驴溪酒是白沙镇历史悠久的白酒品牌,早在晚清民国时期就已经享誉周边地区。2016年,江小白对驴溪酒厂进行保护性收购,目前在白沙工业区拥有一处占地面积32亩的驴溪酒生产基地。下图为我们在驴溪酒厂大门旁边聆听张老师讲解。 下图为驴溪酒厂办公楼。 驴溪酒厂在其办公楼一层专门开辟了一处区域,对白沙古镇槽房街旧景进行复原,让游客仿佛置身于过去白沙古镇槽房街,实地感受昔日这条古街酒业生产的盛景。下图为我们在复原后的槽房街聆听张老师讲解。 参观完槽房街后,张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驴溪酒厂生产的高中低档白酒,通过品酒的方式感受白沙古镇酿酒的传奇魅力。据张老师介绍,驴溪酒厂采用古法酿造,因耗时耗力,所以产量相对较少,其产品主要运销于附近地区。下图为在驴溪酒厂品酒场景。 结束对江记酒庄和驴溪酒厂的参观后,我们开车前往塘河古镇。塘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其在河口村汇入长江。塘河古镇位于河口村上游,是塘河沿岸一处精致的小镇,塘河流经此地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俨然一处袖珍版的江津老城。下图为塘河古镇航拍。 下图为站在河东岸拍摄的塘河古镇老码头。 我们从一座吊桥过河来到塘河西岸,首先参观了塘河古镇的王爷庙。该庙传统风貌保存十分完整,其砖瓦木构都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丝毫看不到有任何的现代工业痕迹。尤其是王爷庙戏台,给人以浓厚的年代感。想必在航运兴盛的年代,这座庙宇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工进出,通过对镇江王爷虔诚地祭拜来祈祷自己能够路途平安。下图为塘河王爷庙戏台。 下图为师兄弟三人在塘河古镇老码头合影。 塘河古镇目前许多房屋都人去楼空,仅有少数的店铺还在营业。我们在连接塘河古镇正街与北寨门的横街子看到有一家营业的程记梅子酒铺,其内部依旧是集体化时代的风格,墙上可看到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宣传标语。下图为塘河程记梅子酒铺内景。 近年来,塘河古镇作为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小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参观,同时一些晚清民国主题的影视剧组纷纷来此地进行拍摄,当地为扩大宣传,将许多在塘河古镇拍摄的影视剧照张贴于古街两侧。下图为塘河古镇老街街景。 塘河古镇老街的尽头是一座名为清源宫的庞大建筑,该庙有明显的修复痕迹。特别是正殿内各路神仙全部为新塑,与正殿相对的戏台也是一座宏大而气派的仿古建筑。从建筑外观来看,清源宫与我们先前参观的王爷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图为站在清源宫戏台拍摄的清源宫正殿。 下图为站在清源宫正殿拍摄的清源宫戏台。 结束对塘河古镇的考察后,趁天色尚早,我们前往綦江汇入长江处的顺江王爷庙。2023年4月川江上段考察途中,我们实地踏访了顺江王爷庙对岸的江口老街,当时因时间关系并未涉足顺江王爷庙,于是本次考察我们决定补充顺江王爷庙这一站点。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从塘河古镇来到顺江王爷庙。顺江王爷庙过去曾是川江上段沿岸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其地处綦江与长江交汇形成的半岛上,地势居高临下,其与江口场隔綦江河相望,与铜罐驿隔长江相望。遗憾的是,顺江王爷庙未能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保存下来,如今只有一座山门默默地坚守原地,而王爷庙其他建筑都进入历史的长河之中。下图为顺江王爷庙山门现状。 下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顺江王爷庙原址,左侧的河流即为川黔航运主要通道——綦江河。 下图为我们在顺江王爷庙下方的河滩边考察场景。 结束对顺江王爷庙的考察后,天色渐晚,我们前往江津城区住宿休息。12月20日上午,考察进入最后一天,我们再次兵分两路,石师兄与徐师弟俩人前往档案馆,我与何开雨前往江津博物馆和图书馆。江津新修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等场馆都位于几江街道对岸的江津新城区,与江津区人民政府毗邻,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且停车也十分方便。下图为江津博物馆入口。 江津博物馆内主题鲜明、设施一流、馆藏丰富,通过参观江津博物馆,让我们对江津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下图为江津博物馆内悬挂于天花板的川江木船造型。 江津图书馆紧邻江津博物馆。临近考研,有几位考研党正在此地做最后的拼搏,祝福他们能够得偿所愿、成功上岸。下图为江津图书馆外景。 下图为江津图书馆楼层索引。 参观完江津博物馆和图书馆后,我们与江津区决咨委文化专委会专家、副主任邓正益老师取得联系,随后前往江津区文旅委与邓老师见面。邓老师热情地解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随后他为我们联系到了中共江津区委党史研究室的钟治德老师。当天下午,我们在江津老城清平巷与钟老师见面,钟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江津航运与酒业的历史脉络,随后认真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惑。通过与邓老师、钟老师等江津地方文化人士的交流,让我们此次考察增添了诸多收获。下图为我们与钟老师交谈场景。 与钟治德老师交流结束后,钟老师与同事刘老师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作别钟老师与刘老师后,我们前往江津文管所,寻找关于江津航运及酒业的文物资料。江津博物馆馆长、文管所所长王世俭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提出有关航运碑刻的线索也为当地正在进行的文物普查提供了指引。离开江津文管所后,我们踏上了返碚的归途。当天18时许,我们平安返回状元碑一嗨租车店,将考察车辆完好地归还。本次考察圆满结束。<div>通过此次江津之行,让我们对江津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获得了诸多田野感知,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为我们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本次考察也是我第一次在西南地区自己驾车考察,我的车技也在本次考察中获得了进一步的锻炼与提升。再次感谢本次考察途中为我们提供帮助和指导的各位老师!</div><div>感谢您的浏览,祝您愉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