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又到一年寒冬季,冬日里暖阳下,红枫文学社的社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永松路社区活动室,参加红枫文学社今年的最后一次活动,总第106次活动,这次活动的内容是研讨秦朝政治家、文学家李斯的散文《谏逐客书》,活动由沈西萍社长主持,郭引丽老师主讲。</p> <p class="ql-block">李斯是秦朝时期大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早年跟随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入仕秦国。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秦王嬴政由于听信了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于是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嬴政下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时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斯上书《谏逐客书》,摆事实,设比喻,深入浅出的道理使秦王嬴政随即取消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后升为廷尉。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参与主持议定皇帝名号以及有关的礼仪制度,坚持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并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制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有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p> <p class="ql-block">郭引丽老师做了详细的准备:</p><p class="ql-block">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谏逐客书》从篇名看“谏”就是进谏,是臣下对君王提建议;逐客,就是驱逐外来的人才;书,是古代公文书体。简单来说,《谏逐客书》是李斯为了劝秦王取消灭亡而写的一篇公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斯为什么要写此文呢?这要从秦王嬴政发布的《逐客令》说起:公元前237年。年方23岁,但已经即位10年的秦王嬴政发出《逐客令》,告令凡是在秦国的其他各国人员一律限期离开秦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国初期。秦国原本实力弱小,到中期,秦孝公痛定思痛决定打开国门,以极大的诚意发布《求贤令》,吸引各国人才进入秦国,特别是采纳商鞅的变法举措之后,秦国逐渐走向富强。经过100多年的励精图治秦王嬴政继位之后,秦国已然拥有了吞并天下的实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秦国的崛起源于开放,开放的秦国,社会阶层结构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秦国的官吏,以及行政人员有四分之三来自他国,一半手工业者也来自他国。这些人员在秦国占领了一定的位置。秦王嬴政下《逐客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秦国宗室大臣害怕客卿影响自己的权势,因此建议秦王逐客,如此庞大的外来人群都属于被驱逐的行列,李斯也在驱逐之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斯通过《谏逐客书》,论述严谨,有理有据,论证了《逐客令》导致的严重后果,从逻辑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逐客令》的错误,秦王嬴政读着读着,怒火逐渐消除,终于收回成命,立即取消了驱逐外客的国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篇《谏逐客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全国没有自毁长城,10多年凭借实力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征战不一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格局,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李斯《谏逐客书》是一片完美的展示逻辑力量的千古雄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马长旺老师赏析《谏逐客书》:</p><p class="ql-block">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向秦王进谏的奏议,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大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串始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论说的首层,以秦王政的祖先重用客卿造成“霸西戌,“治强”,“蚕食诸侯”等去耸动秦王,总之,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招贤纳士,强大秦国,逐客就有亡国危险,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朱月禄老师赏析《谏逐客书》:</p><p class="ql-block">李斯的《谏逐客书》围绕着逐客之过的核心观点,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论证了逐客令导致的错误结果。提出中心论点后,李斯马上从无可驳斥的事实出发,秦国过去由弱到强都是因为四代秦王用了客卿,让秦国实力日益增长强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斯从常理的角度论证了逐客的谬误,给出了一系列金句来升华主题。再一次结合秦王无敌天下的梦想进行了描绘。李斯既功高盖世,但也罪恶滔天:他谏辅亲王嬴政作出了“天下一统”的抉择,为秦朝收揽各国人才,巩固秦统一,南平百越,北逐胡人。罪过是:扩大焚书事态,摧毁文化典基,屈从赵高,逼死蒙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李斯的《谏逐客书》总结以下:启迪思维,登高远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为大秦帝国而自豪,为《谏逐客书》拍案叫绝,为古典诗文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杨丽艳老师赏析《谏逐客书》:</p><p class="ql-block">《谏逐客书》</p><p class="ql-block"> 是秦朝大臣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全文872字,文章立意高远,雄辩滔滔,始终围绕“大一统”目标。用强有力的事实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那么秦王为什么被李斯的文章说服,用24个字概括:</p><p class="ql-block">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切中要害,触动心弦;文彩斐然,感染力强。</p><p class="ql-block"> 作为秦国的重臣,李斯在秦王心中有着较高的威望。他的才能和智慧得到秦王的认可。因此,当李斯提出反对逐客令的意见时,秦王更容易倾听和接受。</p><p class="ql-block">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秦王最终废除逐客令 。</p> <p class="ql-block">印建幸老师谈中国历史:</p><p class="ql-block">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成就,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源远流长,应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老的文字更是独一无二,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智慧。汉字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每一个字都有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我们沟通的桥梁,让我们能够交流传承文化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p> <p class="ql-block">吴佩芳老师有事不能前来参加活动,发来:</p><p class="ql-block">《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p><p class="ql-block">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则, 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p><p class="ql-block">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是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p> <p class="ql-block">苏峰老师学习李斯《谏逐客书》有感:</p><p class="ql-block">《谏逐客书》无论政治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极可贵的,但人们最看重的还是它的政治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逐客令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函谷关外六国联合攻秦,关内连年大旱,庄稼欠收。恰恰韩国为疲秦以郑国为间人入秦,帮秦修渠以解大旱。经吕不韦推荐,秦王采纳便修郑国渠。当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时,,吕不韦为推行宽政缓刑的王道治国政策,曾向秦王进献吕氏春秋,不见采纳,便公布于众征求一字师,,明告谁改一字</p><p class="ql-block">,便赏千金,其目的在于向广大民众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便秦王亲政后执行王道国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关键时刻,雍城事件暴发,赵姬、嫪毐叛乱被平后,吕不韦被罢相,迁其封地洛阳,因六国遗老趁机聚集于此,为防不测,秦王命吕改迁巴蜀,吕一看大势已去,便服毒自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在亲政后的秦王为外御六国,内修郑国渠</p><p class="ql-block">连日奔忙,累的支撑不住时,传来郑国是韩国为疲秦而来的间人的消息,秦王被激怒了,—想到这一切都是吕不韦所为,全是山东士人毁秦,加上嬴族元老火上加油,一怒之下便下了逐客令,所有在秦外邦士商及在秦任官之山东人士,限旬日内离开秦国,否则一律以间人论罪。</p><p class="ql-block">遂后便昏睡不醒,一连三日,等有人将李斯《谏逐客书》送到面前,他才如梦方醒,立即命赵高驾王车追回李斯,不仅当面认错,并向李斯请教如何恢复已经瘫痪的政务事体。在一切恢复正常后,还让太史官把逐客事件列为国耻以警后人。作为皇帝,能如此面对错误,历史少有。这也证明,谏逐客书的作用和意义。而其文学艺术方面的价值,也只能列居其次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通过大家学习赏析李斯的《谏逐客书》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这篇《谏逐客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秦国借凭实力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征战不一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格局。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斯一生既有功也有过:他提出了“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的经济思想,修筑驰道,轻刑薄赋,获取民心。但他嫉妒贤能,逸杀韩非,阴弑扶苏,逼死蒙恬,中了宦官赵高的圈套,篡改秦王嬴政立下的遗诏,助胡亥上位,皇帝一怒之下将他腰斩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斯最终遭遇悲剧的结局,确实与他的性格密切相关,他过于看重个人利益,使得在秦始皇去世后做出了极为错误的选择。结果一步错步步错。还好,历史,不容假设。</p> <p class="ql-block">红枫文学社第106次赏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活动在大家的热烈发言气氛中圆滿结束。</p><p class="ql-block">下次活动时间:二零二五年二月下旬(具体时间待定)请大家及时关注群里。</p><p class="ql-block">活动地址:永松路社区二楼活动室</p><p class="ql-block">活动内容:《春联趣谈》每人准备两幅春联,(其中自写一幅或两幅都可以,须自写一幅,另外摘抄一幅其他有内涵有风趣的也可以)</p> <p class="ql-block">李斯的《谏逐客书》</p> <p class="ql-block">朱月禄老师的书法《谏逐客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活动会掠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