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夏暑期开学前夕的8月下旬,为陪孙女外出放松,我们从成都飞大理,开启了绕洱海一周自由行。</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麻起胆子网约了一辆微型电动汽车(此前对电车接触几乎为零)自驾,此行,我是夫人和孙女俩的专职驾驶员兼全职后勤、跟班和保安。</p> <p class="ql-block">此行共六天五晚,先做了攻略,双廊三晚,大理古城两晚,途游喜州,总体上讲,自驾游,实现了随意、轻松、愉快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首站是靠双廊的海景渡假酒店,环境和氛围不错,洱海的云天,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一种向往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双廊,感受当地人文、茶马古道和洱海月,让喜爱舞蹈的孙女去观访杨丽萍太阳宫是主要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时至农历八月廿一,没有看到洱海月的景像,双廊映霞也很有一番味道</p> <p class="ql-block">择居洱海之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我却得了一个意外之喜,即本篇的主题故事</p><p class="ql-block"> 完全纯属偶遇。在通往我们入住民俗的巷子里和房间阳台所看到,居然在两天三个不同时段的偶然拍摄,居然构成了一个洱海渔家,完整的洱海银鱼捕捞趣闻。</p> <p class="ql-block">通往民俗的绿萝巷</p> <p class="ql-block">进入的民俗景观</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阳台之下</p> <p class="ql-block">出入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11:17时,巷子里的双廊312号大门口所见</p> <p class="ql-block">不知她俩是母女或是婆媳?</p> <p class="ql-block">约17:20,回到民俗,阳台之下的意外所见:</p><p class="ql-block"> 一对夫妇正在向船上搬着东西,除了渔网外,其他东西直接看不太清楚,在相机上放大,哦,原来有电瓶,带灯泡的电线捆绑着一些白色泡沫箱,出于好奇,一边看一边拍,直到他俩开船出了海,也还没想到是巷子里织网的那家人</p> <p class="ql-block">17:40,准备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向着洱海</p> <p class="ql-block">这个船的电动螺旋桨位置有点别样</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6:00,被阳台外有些声响惊醒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个戴着头灯的人,每人拿着一根条刷在拍打着渔网,发出阵阵声响,天刚蒙蒙亮,这是在干什么呢?手机录了一段,白色的象漂动的水泡沫,不太清楚,有没看见有什鱼呀!</p> <p class="ql-block">用70~200的镜头拉近一看,原来是银鱼呀(前不久,和朋友在云南抚仙湖刚认识了这种鱼)。三人排成一字行,把渔网从船上拉着,不停地拍打着,灯光之下,银色的小鱼象是在跳摇摆舞,白花花地一片慢慢被弹在网中央,,然后装入一些箱中,称重,冲洗。慢慢亮了,便开始有人来买鱼,有的整箱被抬走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大亮后,再仔细一看,这不正是昨天在巷子大院里织网那一家人吗?! 特别是老太太放大,就是,她一个人先扛着渔具走了</p> <p class="ql-block">留下来的夫妇继续收拾着,最后,把网收好,东西码好,船停好,也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8:00,阳台下的船,又静静地停在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待我把所拍的照片放在一起,觉得很有意思,便探寻了一下洱海银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p><p class="ql-block"> 洱海银鱼起源于太湖,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洱海。银鱼是一种小型鱼类,体细长,上、下颌各具齿一行,通体透明,出水后呈乳白色。它在水中时晶莹剔透,仿佛是水中的精灵。银鱼因其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因此被称为“水中软白金”和“鱼参”。然而,银鱼对洱海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捕食习惯会导致洱海浮游动物密度减少,进而影响藻类控制,增加了蓝藻防控的难度。此外,银鱼是一年生鱼类,产卵后不久便死亡,死亡后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为了保护洱海生物多样性和防范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开展洱海鱼类生态调控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生态调控期间,渔民们通常趁着夜色采用灯光诱捕方式捕捞银鱼。银鱼有较强的趋光性,看到灯光就会像飞蛾扑火一样扑向灯光,最终被渔民捕捞到。这种捕捞方式不仅提高了捕捞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还使得洱海的夜晚变得格外浪漫,仿佛点缀在湖面上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1日 冬月廿一 冬至</p><p class="ql-block">整理于成都.龙泉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