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联话

晓风翰墨(刘晓)

<p class="ql-block"><b>联曰:</b></p><p class="ql-block">明月琼花,碧波红瘦一湖梦:</p><p class="ql-block">清风修竹,芳草绿肥十里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写扬州的蛇年春联,下笔前,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徘徊往复,不能取舍。扬州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城市,璀璨于两水之间,特色分明,个性十足。杭州有西湖,那我扬州就有瘦西湖,秋色平分,当仁不让。连我扬州的月亮,也与众不同,让人仰慕留连。</p> <p class="ql-block">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想起了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天下明月的光华就三分,可爱的扬州竟然占了两分。又见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诗表达对扬州繁华生活的怀念及对友人的思念。而姜夔的《扬州慢》词“波心荡,冷月无声”,把清浪激荡,反衬月色凄冷无声。可见明月是诗词不可缺少的意象,也是扬州城独特的钟情所在,产生了不朽的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今日家园玉抟树,春风吹梦到扬州”,这是宋人刘学箕咏琼花的诗句,琼花是扬州的市花,当地人称烟花,琼花洁白如玉,风姿绰约,格外清秀淡雅。传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就是为了到扬州赏琼花,因此,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瘦西湖成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支流,还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扬州古城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明月与琼花的相互映衬,花颜月色,浓妆淡抹,正好与清波红瘦相契合,如诗如梦,美不胜收。由此可见,当年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盖全唐呢。15年前,“春江花月夜”同意境全球征诗颁奖大会,在扬州举行,作为优秀奖作者,有幸参加了这次诗歌活动。“月照花林皆似霰”,“何处春江无月明”,真可谓,春江依旧,花月怡人。我的诗中有联是:“风情花满道;水意鸟迷津”,和“明月浮泓汐,孤门倚丽人”,想与《春江花月夜》“套近乎”,两水一轮月,一城两市花。谁非春上客,我是梦中人,留下了对扬州更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自古扬州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而个园是以竹子而扬名,清风绿竹,竹高墙垣,竹石点破“春山”。有联句:“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而何园,以石为主,多景纷呈,气度超凡。何竦题联:“静地花池观月别,斜宜竹树访僧闲”,名园在月,寄啸于心。个园与何园,竹石清风,充分展示了扬州竹石风骨和名园个性魅力。</p> <p class="ql-block">  《离骚》语“何划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明人有句“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扬州之域乃“竹林果园,芳草地甘木”。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喻为贤德清品之人。同时也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文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城市充满希望和生机所在。</p> <p class="ql-block">  杜牧有诗云:“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多采。无数诗人用最婉转的语言,倾诉了对扬州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慨。楹联被称为“两行诗”,窃以为,楹联更要张扬诗性,春联亦如此。楹联中意象的运用,是由城市的个性及特色来表现的,并非直嵌其名,让读者从楹联意境中,读出一个城市的大美和内涵。老词不可不用,旧瓶装新酒,使成语化用勃发新的活力,让春联意义更加广阔深远,杜绝昙花一现,再读无味,诗歌如此,一座城市的发展振兴更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扬州寄啸山庄有一副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联语不仅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在蛇年春天喜临之际,扬州古城将焕发新的气象,无限美好,越发耐人寻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