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自行车在故乡还是稀罕物,近3000人的故乡村庄也就10来辆自行车。村里更没有汽车,大队里只有一挂马车,老百姓遇事大多都是靠步行。<br> 当年,骑着自行车在街道飞奔那是很风光的事儿,会骑自行车的人往往被村里的那些大姨大妈们称为有本事,有能耐的人。比现在开着几十万上百万宝马、奔驰车在街上行驶还要风光的多呢。 那时候,每当看到路上骑着自行车的人,我非常羡慕,也很嫉妒,渴望自己也能像这些人一样骑着自行车,酣畅淋漓的的在阳光大道上飞奔起来。可一想到自己家庭这么困难,填饱肚子都是奢望的事,能买上自行车就像白日做梦。有时想,或许这一辈子与自行车无缘了。每每想到这儿的时候,偶尔会躲在一角抹起眼泪来。 出乎意料的是,学骑自行车的机缘却早早的降临到我身上,而且我竟成了村里同龄人第一个学自行车,会骑自行车的人。<br> 话说,在我上初一那年的麦收后,同队的一个远方嫂子为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二姐介绍了一门亲事。<br> 小伙子是邻村人,和二姐年龄相当,是当地一家煤矿正式工人。在媒人的撮合下,俩人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小伙子敬佩二姐勤劳、吃苦,是持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二姐中意小伙子长得帅,还属本分、稳重的人,何况还是吃国库粮的人。 记得读初一的那个夏天,二姐的对象来了我家,母亲炒了几样小菜让他在家里喝酒。三姐借机把自行车推出家门,朝着村北的打麦场走去。<br> 邻居二妮子见三姐推着自行车很好奇,便紧跟在三姐的后面,我也眼热的跟了上去。到了打麦场,三姐让我和二妮子扶车,自己右腿胯过车梁骑在了车上。初始,因控制不好平衡,没骑四五步远,车子连人一块摔倒,我和二妮子吓的躲到了一边。二姐赶紧爬起,又让我们继续为她扶车,歪倒了七八次以后,三姐慢慢掌握了平衡之法,在我和二妮子的帮扶下围着打麦场转了起来。我和二妮子累的气喘吁吁,身上的衣服湿透了,我给二妮子使了个眼神一块松手,二姐不明就里的继续往前骑,当看到我俩并没有扶车时吓得瞬间摔倒。当她扶起车子一看,车链子不知咋断了。三姐埋怨我们不该松手,嘴里一个劲的嘟囔:“咋回家说,肯定又是一顿骂。”那次,二姐的对象在走时才发现车链子断了,三姐则早早的跑到外面躲了起来。 后来,三姐趁二姐对象来我家又练了两三次,自己便会骑着车子满打麦场跑了。 有了与三姐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我学车并没有像三姐那样经历那么多的磨难。那时,只要二姐的对象来我家,我都会明目张胆的把自行车退出来练车。初始,自行车推都推不稳,慢慢推稳了以后,就开始一只脚放在脚蹬上,另一只脚在地上滑,俗称“遛车”。学会遛车我已经很开心了,心里曾骄傲的认为我快成了邻居大姨大妈眼中有能耐的人了。 再后来胆子慢慢大了一点之后,就开始学“套腿儿”了,就是一条腿从自行车的三角叉那里伸过去,蹬在另一只脚蹬上,身子全部都在自行车的一侧,是极不好保持平衡的。 虽说学会了套腿儿,可我有点不甘心。一次,三姐对象来我家后,我和三姐到打麦场练车。三姐在后面为我扶车,我则坐到了车座子上骑自行车,只扶了几次我便能独自骑着车子满场院飞奔。 后来,只要二姐对象骑着车子到我家,我都会推出去骑着满街筒子跑。记得有一次,二姐对象骑了一辆崭新带链盒凤凰牌自行车来我家,我偷偷的骑了出去到村外的公路上骑,一辆三套马车迎面而来,其中一匹马突然发出叫声,吓的我紧张起来,一头栽到了壕沟里,腿划破血液浸透出了衣服,自行车链盒也陷进去了,只好硬推着回了家,让母亲好数落我一顿。 我能学会骑自行车,多亏了二姐的对象,也是我的二姐夫,这事儿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也因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让我在二姐的婆婆面前牛了一把。<br> 那是二姐和二姐夫结婚后的第三天,按照我们这儿的风俗习惯,娘家人这天要请一对新人回娘家省亲,家里的男人去请最吉利。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儿,去请新婚后二姐回娘家的重任落在了我身上。在怎么去的问题上,我和母亲起了争执。母亲让我步行,我则坚持骑自行车去。我对母亲说,骑自行车去可以给二姐装门面,让二姐婆家高看二姐一眼。母亲听我这般说也有道理,便从村书记家借了一辆自行车。果然,当我推着自行车到了二姐婆家后,她婆婆赶紧让二姐的小叔子接过去,嘴里一个劲的说:“小小年纪就会骑自行车了,真不简单。”她看二姐的眼神也变了。 怎么也没想到,我不仅早早的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家里一下子买了两辆自行车,我还早早的拥有了“专车”。<br> 话说,二姐出家不久,三姐便到村里的建筑队当小工。由于她能吃苦耐劳,每个月分到手的钱除了那些大工之外,就属她挣的最多,只两年的时间,家里存款就达四百元之多。为了三姐上下班方便,母亲便托在济南铁路局工作的表哥买了第一辆白鹤牌的自行车。七七年我高中毕业后,被公社教育组聘请到离家三四公里的公社驻地教学,也是为了上下班方便,母亲狠了狠心,又托在济南铁路局工作的表哥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就这样,曾经贫困的家庭一下子拥有了两辆自行车,成了街里街坊的美谈,我也有了“专车”。 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了,自行车不再是稀罕物,而且有被淘汰的趋势。家里不仅人人有电动自行车,而且人人一辆专用小轿车,出行更加安全便捷。<br> 不过,即使现在开上了汽车却,远不如当年想骑自行车的愿望那么迫切,也没有第一次学骑自行车那么兴奋,那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