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径山寺与中国茶道

Laoli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又名万寿禅寺,位于浙江省杭州余杭境内,距杭州城约 60公里,寺院位于山顶,海拔约350米,经20多公里青山翠竹相夹的盘山道可抵达古松怀绕的山寺。径山寺有12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被列入“五山十刹”,江南十大名刹之一,在国内外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佛教界有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万寿禅寺始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五代吴越钱王鏐题额为“吴兴正真禅院”。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偕显仁皇后登径山时,将径山寺改名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并亲书寺额。<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宋宁宗(1195-1224)御定全国禅寺最高等级为“五山十刹”,万寿禅寺列名十刹第二。</span>盛唐时径山寺有殿宇楼阁数千,僧人3000余,位尊江南五山十刹之首。</p><p class="ql-block"> 径山寺扬名四海,还因为径山寺与日本佛教界的特殊关系。一是因径山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二是因径山寺有好茶。径山寺佛法名气大,自南宋以来,日本僧人曾多批来径山寺学佛法,並将径山寺禅宗茶道随佛教典章带回日本,日本尊径山为日本临济宗的祖师道场,並认为径山寺是今日“日本茶道”之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径山寺与径山也是我国“茶圣”陆羽居住地与中国茶叶巨著《茶经》编书地之一。这一切,都是我须向各位有兴趣者重点介绍的。</p> <p class="ql-block">径山寺进口广场前屏壁,上书“天下径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径山万寿禅寺新建的山门。</p><p class="ql-block"> 需要说明一下:本人20多年来,曾三次游览径山寺。第一次约于20年前,当时山路刚修筑过,但进山公路狭窄,寺院破旧,山门外围墙尤为破残,记得有“唐代古刹”几个字,遍地是乱石破砖。约10年前,我与朋友又来参观过径山寺,当时山门殿已修好,寺前场地在扩建中,寺内各殿,似乎在建造中;整个寺院外面用土墙、木板、塑料网布等隔离着。这趟是我第三次游览径山寺,感觉焕然一新,山门前平台大大扩建,做了宽阔的石台阶,有屏壁,有整洁的进寺道,山寺前有十座白石塔;寺内竟新建了五幢大殿及不少附属殿堂与场地,大殿内新塑了佛像,规模宏伟、气势雄伟庄严。如朋友所告,径山寺的建制现已达历史上最大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这里讲一下径山寺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径山寺始建于公元742-842年,始祖为国一法钦。法钦云游至径山,在顶上结草为庵、传法修行,后名声日隆。唐大历三年(768年),法钦奉诏入京,被唐代宗赐号“国一大师”;次年,回归径山,唐代宗下旨建寺,径山寺开始由民间变成官办,法钦成了该寺的“开山鼻祖”。</p> <p class="ql-block">  山门前广场右侧一石碑,为重修径山寺赞颂碑。</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俯视图,</p><p class="ql-block"> 径山寺现建筑规模极为宏大,整个建筑布置于群山环绕的山麓之中,主体建筑按照中轴线建造,依次为山门、释迦宝殿、潮音堂、观音殿、凌霄阁,沿山势逐级抬高。其他建筑布置依主轴线两旁展开,碑亭石刻依道而建,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整个建筑庄严肃穆、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南宋宁宗时,径山寺被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宋嘉定年间,径山寺被列为禅宗东南“五山十刹”之首,居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等江南名寺之前,成为“东南第一禅院”,被海内外佛徒奉为“临济宗”祖庭。</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与国内大多数其他寺院几乎一样,径山万寿禅寺自唐代法钦开山至民国时期,屡遭兵火,共历八次毁建,二次大修,虽屡毁屡建,然“远非旧观”,日渐衰落,至解放初已毁得面目全非。文革“时又进一步受到破坏,原有寺院几乎荡然无存。只是改革开放以后,重新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与恢复,现在才达到历史上的最大规模。</p> <p class="ql-block">  我想先向各位介绍一下当前寺院的布局。</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山门,这里的山门被称为“五凤山门”。奇特的是,径山寺据说系韦陀菩萨道场,故其山门所供佛菩萨与其他寺院不同,韦陀菩萨供在山门进口处,而弥勒佛则供在山门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山门进口处,是一尊雕塑庄严的韦陀菩萨。</p> <p class="ql-block">  山门出口,内有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入山门后,即为释迦宝殿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一新建经幢。</p><p class="ql-block"> 顺便先介绍径山寺藏有五件宝物:一是宋孝宗御碑,二是明代的三尊铁佛,三是明代钟楼,四是一口明永乐大钟,五是历代祖师名衔碑(元代碑)。</p> <p class="ql-block">  宋孝宗御碑:又名孝御碑,位于含晖亭遗址内,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是径山禅寺目前地面上保存最早的文物。碑石材质为太湖石,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通高 5.3 米,碑身 3.26 米,宽 1.34 米,厚约 0.4 米,四周刻有云龙纹盘护。碑正面为乾道二年(1166 年),宋孝宗带着显仁皇后登径山禅寺而御书正楷“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八个大字。御碑的背面刻有南宋嘉泰三年(1203 年)由名臣翰林学士楼钥撰写的《重修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之记》,记载和歌颂了径山禅师重建寺庙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入山门内,所见的第一幢大殿为释迦宝殿。</p> <p class="ql-block">  释迦殿(释迦宝殿)是径山寺的核心建筑。它沿袭了宋代制度,称为“释迦宝殿”,而非“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释迦宝殿正门,门楣上书“正法眼藏”四字。</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央高台上供奉释迦牟尼佛。佛祖两旁供奉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殿内的佛像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和色彩,不同于其他庙宇的金光闪闪或五彩斑斓,而是类似于古铜色的单一色调‌。</p> <p class="ql-block">  释迦宝殿出口后门,门楣上方题:度一切苦厄。</p> <p class="ql-block">第二幢大殿:潮音堂。(此名称据称是1632年留下的,事由不详)。</p> <p class="ql-block">  潮音堂为介绍径山寺开山祖师国一法钦的事迹与历代径山寺高僧大德事迹故事的专设大堂。</p> <p class="ql-block">  潮音堂两侧有药师殿与龙王殿。</p><p class="ql-block"> 这是药师殿,内供奉保佑人们健康的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  龙王殿。这在一般禅宗寺院很少有施置的,大概此寺历史上与龙王有关系吧。</p> <p class="ql-block">  潮音堂后两侧有两配殿:</p><p class="ql-block">一为龙吉祥菩萨殿,</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为金刚护菩萨亭。</p> <p class="ql-block">  潮音堂后面,观音殿平台石壁前有一石碑,为径山寺重建功德碑记。</p> <p class="ql-block">潮音堂侧面</p> <p class="ql-block">  从广场上观看径山寺后两幢高高的大殿:观音殿与凌霄阁。</p> <p class="ql-block">  登上观音殿台阶。台阶边上挂滿红灯笼与红幡经条。</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前香炉</p> <p class="ql-block">  第三幢大殿观音殿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门楣书:妙相庄严。殿中央供奉千手观音,两侧供奉观世音的33化身菩萨。</p><p class="ql-block"> 佛教中,观世音菩萨为了广化众生,经常示现各种形象,这33种化身被称为“普门示现”,是菩萨随类化身、救度众生的形象体现。</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菩萨背面供奉坐观音,慈祥端庄。</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出口,门楣上书:心无挂碍。</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前右侧通道边上,有一古井,用假山石垒成一道门洞,山石上有一题书:唐代龙井,标注为苏轼所题。</p> <p class="ql-block">唐代古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想插叙一个苏轼、茶、和尚的有趣故事传说,也牵连到一有名的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p><p class="ql-block"> 故事是这样的:苏轼初到径山寺时,方丈见他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吩咐道:“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p><p class="ql-block"> 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苏轼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吩咐小和尚“敬茶”。</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是一代文豪苏轼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吩咐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p><p class="ql-block"> 苏轼见此情景,略一沉吟,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面通红,羞愧难当。</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位置欣赏观看一下径山寺中后部的殿宇建筑</p> <p class="ql-block">  第四幢大殿:凌霄阁</p><p class="ql-block"> 凌霄阁登顶台阶很高,须一步步登上去。</p> <p class="ql-block">  凌霄殿是整个寺院后部最高最宏大的建筑,又称万佛之殿,大殿大堂中央供奉的是如来等三位佛祖,而两侧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位菩萨环坐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凌霄阁侧面</p> <p class="ql-block">  凌霄阁后通道上,依山而建的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附近建筑,有宝塔与露天铜观音塑像。</p> <p class="ql-block">  这座位于凌霄阁外东边小山顶上的一尊露天自在观音,造型奇妙,似卡通形象,灵妙生动,深得游人喜欢,好多年轻人在观音菩萨佛像前焚香祭拜。</p> <p class="ql-block">径山寺明代永乐大钟。</p><p class="ql-block"> 径山寺永乐大钟,薄牢盘顶,通高2.4米,钟口径1.8米,钟口沿厚0.18米,测算重9700公斤,钟身东南面铸有“永乐元年(1403年) 月 日住持比丘普庄劝缘造”等铭文,撞击时,发音宏亮,响彻方圆十里。</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历史上一场大火,钟楼被毁大钟熔化变形,跌成数块,殃及“历代祖师名衔碑”。1991年修复钟楼,放置残钟。</p> <p class="ql-block">径山寺三尊明代铁佛之一</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老钟楼,遭大火焚烧塌垮。此钟楼系旧址上重修。旧明代残钟置于其楼。</p> <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的径山寺一墙垣</p> <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径山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径山寺前广场情景</p> <p class="ql-block">  须介绍一下登寺路线:</p><p class="ql-block">一,为香客与游客登寺方便,现寺院与当地公通部门联合开通了一条免费接驳车路线,凡自驾或乘其他交通工具来寺的游客,可从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或桐桥停车场乘坐免费接驳车直达径山寺,全程约10多分钟‌。</p><p class="ql-block">二,传统徒步登山路线上山‌:从桐桥停车场出发,沿着径山古道徒步上山。古道全长约3公里,途经祖心亭、径山竹海、进善亭、半山亭、东坡洗砚亭、御碑亭,沿途石阶旁还置有好几尊石雕小和尚像,最终到达径山寺,全程约需三刻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开始要聊聊佛教与茶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饮茶与参禅密切相关。相传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修炼了九年,有一次竟沉睡了,他醒后十分后悔,割下眼睑扔在地上,却长成一株茶树,达摩摘取茶叶以热水冲饮后,消除了睡意,完成了面壁十年,修成正果,创立禅宗。此说成为与茶禅相关的传说。此后,凡佛徒打坐入定,诵经念佛之馀,就以饮茶修身养心,解渴提神,逐渐成为佛门风尚,大凡名山古刹都自植茶供采摘饮用。</p> <p class="ql-block">  于是就聊杭州径山茶。</p><p class="ql-block"> 径山茶与径山寺齐名,始栽于唐,盛于宋,元、明,享誉世间,源于自然、崇尚自然,有真色、真香、真味的独特品质和风味。据历史记载,在距今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唐代,径山便开始植栽茶树、制作茶叶,可以说,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茶之一。历代名人,如李白、苏轼、欧阳修、陆游、王守仁、田汝成等,都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与径山茶在唐代闻名以后,由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一生嗜、精于茶道、被奉为“茶圣”的陆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陆羽一度隐居双溪将军山麓。并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写成了传世名著——《茶经》,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于一味。</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闻名于世,有这么大的名气,还因为其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日本茶道,扬名于世,是日本民族的国粹,而日本茶道竟然是从径山寺传授过去的。径山茶宴一般包括击茶鼓、张茶榜、设茶席、礼请主宾、煎汤点茶、分茶吃茶、谢茶等十数道仪式程序,都被日本视作高档的社交礼仪活动而接受,并誉之为“日本茶道”。</p> <p class="ql-block">  日本僧人也多次到径山参学,开展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是南宋时期从径山传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径山拜师的日僧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回国,“径山茶宴”也随之传入日本,他还将从径山带去的茶籽进行播种,又仿径山茶制作方法生产了日本的“碾茶”。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径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乡把在径山期间学到的种茶、制茶技术和茶宴礼仪在日本广为传播。</p><p class="ql-block"> 于是,径山茶从起初是用招待来客、品茶论佛,发展到宋代的“径山茶宴”,继而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径山遂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陆羽与径山高僧很有缘分。据考证,陆羽去径山采荼时,法钦己在径山结庵传教十五年,名布江左。可推断陆羽曾在径山生活过。陆羽或与灵一大师、法钦禅师等高僧有过交往。《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载,记录元代僧人如玉曾在双溪陆羽泉一带结庐化缘一事。于此可见,双溪陆羽泉,在元代已尤甚有名。</p> <p class="ql-block">  径山寺脚下的这个小村庄,当年竟是“茶圣”陆羽居住、生活、种茶、饮茶,以至写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知识《茶经》的地方。这是陆羽住处一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  陆羽(733年-约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p><p class="ql-block"> 陆羽自幼跟随寺院一禅师,学习汲水、煮茶、饮茶等,这为陆羽研究茶学之路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 此后二十多年中,陆羽离开寺院,学习文史,交结文人高僧,游览各地,专门到江南各省考察茶务,熟悉种茶、饮茶有关知识,约于公760年前后,他开始隐居于余杭、湖州一带,并在径山寺山下这眼泉水旁,闭门读书,潜心著述,完成《茶经》撰写,并研制成十六茶具和二十四茶器,详细载入《茶经》中。</p> <p class="ql-block">陆羽的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陆羽泉”古井</p><p class="ql-block"> “陆羽泉”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双溪,俗呼陆家井。据《余杭县志》 载:“陆羽泉在县城西北三十五里吴山界双溪路侧,广三尺许,深不盈尺,大旱不竭,味极清冽”。史载,陆羽因“安史之乱”,从湖北天门到浙西余杭近郊的苎山隐居,自号桑苎翁,著《茶记》一卷。不久寓居径山附近的将军山麓的双溪,在此品尝清泉试茗,后世遂称陆羽品过的泉为陆羽泉,又称桑苎泉。</p><p class="ql-block"> “陆羽泉”平面呈长方形,南宽2米,北宽1.1米,东西长3.5米。水质甘冽,不涸不溢。如今茅庐无存,泉清依旧。当地称为“茶籽坞”。</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陆羽当年著书之处</p> <p class="ql-block">  《茶经》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在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茶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茶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详细的论述,并率先提出了饮茶者的道德修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陆羽的著书处,杭州径山苕溪附近的这眼井泉,被称为“陆羽泉”,而陆羽本人被后人尊称为中国“茶圣”。</p> <p class="ql-block">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径山寺在中国佛教界上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首先,径山寺的历史背景非常悠久、影响深远。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由法钦禅师创建,并在唐代宗的支持下发展成为佛教圣地。自宋至元,历朝皇帝都非常重视径山寺,尤其是南宋,径山寺成为江南禅林之冠,雄称“东南第一禅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之一,径山寺历代高僧辈出,人文荟萃,很长一段时间,</span>径山寺香火不绝,善男信女四面八方而来,径山寺成为江南佛教禅宗的中心,被誉为“国寺”。</p><p class="ql-block"> 其次,径山寺在佛教文化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宋时期,径山寺成为临济宗的祖庭,吸引了大量日本僧人来此学习禅法。这些僧人将径山茶道和禅法带回日本,对日本佛教与日本茶道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径山寺成为日本临济宗的祖庭,日本茶道的发源地,在日本享有盛名。</p><p class="ql-block"> 这里,应该插叙一下中国的茶文化与禅茶文化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神农氏时代,是神农尝百草时发現的。茶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两晋北朝时期,饮茶主要是文人雅士的爱好。到了唐代,茶道开始盛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到了两宋时期,饮茶则发展到朝野共同崇尚的一种风俗。作为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杭州径山寺,此寺内诞生的“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盛行于宋元时期,寺院内盛行植茶、饮茶、茶禅共行,形成风尚,开始形成了中国禅茶文化的习俗、风尚与精神内涵修养,成为我国茶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后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p><p class="ql-block"> 说明一下:两宋茶道发展是中国茶叶史的高光时期,在宫庭、官员、文人、寺院包括民间饮茶风尚的推动下,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当时江南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相对发展的情况下,饮茶习俗中逐渐发明了“点茶”这仪式,即将茶碾成细末,置于茶盏中,以沸水点冲,边注水边用茶筅击拂,形成细腻的茶沫,最终达到色泽和口感的完美结合。‌宋徽宗赵佶更是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详细论述了宋代点茶的技艺和文化背景。于是,点茶不仅在宫廷、文人雅集和寺院中盛行,也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宋代点茶的具体步骤包括碾茶、罗茶、候汤、熁盏和点茶等环节。工具则有茶碾、茶磨、茶罗、茶筅、茶盏和汤瓶等,这些工具不仅实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茶艺被传至日本,后来就成为“日本茶道”的经典。而径山茶宴中就包括击茶鼓、张茶榜、设茶席、礼请主宾、煎汤点茶、分茶吃茶、谢茶等十数道仪式程序,则成为日本茶道的必行仪式。所以,径山寺的禅茶文化对日本的佛教、茶文化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p><p class="ql-block"> 此外,径山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也为其赢得了“国寺”的称号。径山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寺内保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宋孝宗御碑、铁佛、钟楼等,这些文物进一步提升了径山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一个寺院,能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还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尤其是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深远,这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与功德。记此以作传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锋)</p><p class="ql-block">2024.12.21.于宁波(初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