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臣美篇解读(99):我们的老首长—B篇

岳臣

<p class="ql-block">(AI搜索)</p><p class="ql-block">作者潼湖军旅生活中的老首长:角色与影响</p><p class="ql-block">在作者的潼湖军旅生活回忆中,老首长们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的领导和决策对整个军旅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一、老首长在后勤管理中的引领作用</p><p class="ql-block">(一)伙食改善工作中的首长决策 </p><p class="ql-block">在当时部队伙食标准很低,每人每天仅有四角八分钱的情况下,后勤机关首长提出要改善伙食,不但要种好菜,还要养好猪,在原来的基础上成倍增加养猪头数。这一决策明确了后勤工作的方向,为像作者这样的士兵提供了努力的目标。例如,作者在看到猪圈旁池塘长满水浮莲时,受到启发去改进猪饲料。他提出将水浮莲切碎后与细糠搅拌均匀使其发酵的建议,最终实现了猪饲料的改进,猪不仅喜欢吃,而且长得又快又肥,食堂大约每半个月就能杀一头猪,大大改善了伙食,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离不开首长最初改善伙食的决策引领。</p><p class="ql-block">(二)深入连队调研推广经验 </p><p class="ql-block">老首长,如后勤处长,每年都要亲自带队深入到连队进行调研。他们重视经验交流会(讲用会)这种方式,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推广到全团各单位。这体现了首长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对提高整体后勤保障水平的积极推动作用。后勤系统的讲用会涉及不同层面的经验交流和推荐,从连队到营,再到团和师后勤系统,每个环节都有老首长的关注和引导。他们的参与确保了经验能够在各个层级间有效传播,从而带动全团的后勤工作不断发展进步。</p><p class="ql-block">二、老首长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一)组织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召开党的九大,当时处于“文革”高潮,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也处于高潮,部队有“天天读”的学习活动,即除了星期天,每天上午首先必须用一个小时读毛泽东著作。老首长积极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从思想层面来看,这有助于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让战士们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坚定信念。例如在后勤系统中,不同层级的人员都有相应的学习计划,机关干部统一计划,勤务班、炊事班等由机关党支部制定计划,并且有严格的学习流程,包括平时自学、每周集中学习、每月讲评、每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等环节。这一整套学习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老首长的组织和推动。 </p><p class="ql-block">(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促进 </p><p class="ql-block">老首长在推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后勤保障工作中,讲用会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讲用会要求讲用人介绍在工作中如何学习和运用毛泽东主席的著作,同时要讲出心得和体会,还要有实例和实效。这就促使像作者这样的士兵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作者对改善部队伙食的一系列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他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在讲用会相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老首长对这种结合的重视和鼓励是推动这种风气的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三、老首长对士兵成长和团队凝聚力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一)士兵成长的引导 </p><p class="ql-block">老首长在士兵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以作者为例,他在后勤处工作,既是文书又是后勤系统宣传报道组成员,还加入了后勤系统讲用材料审核整理小组。他能够在这些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得到成长,离不开老首长的支持。比如在后勤干部培训班中,作者被处长推荐到连部任文书,这一推荐为作者提供了更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在培训班期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刻蜡版、出黑板报等特长,得到了集训总部的表扬,这背后离不开老首长对他能力的认可和对他成长的关注。 </p><p class="ql-block">(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p><p class="ql-block">老首长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关心士兵生活,这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艰苦的潼湖军旅生活中,如双抢时节战士因公殉职等困难时刻,老首长的存在能够稳定军心。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士兵,例如组织经验交流会,让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使得整个部队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老首长就像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引领着大家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潼湖军旅生活中的个人贡献:积极与创新</p><p class="ql-block">作者在潼湖的军旅生活中展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一、后勤保障工作中的积极创新</p><p class="ql-block">(一)改善伙食方面的创新举措 </p><p class="ql-block">1. 炉灶改进 </p><p class="ql-block">在改善伙食的工作中,作者发挥了关键作用。部队当时蒸馒头面临着炉灶烧火不够猛,蒸出的馒头火候欠佳的问题。作者想起家乡大队大米加工厂用谷壳当燃料的炉灶,他将这个想法应用到部队,在得到管理排长同意后,成功砌起了新炉灶,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效果比烧煤炉灶好。之后他又进一步创新,看到后勤木材加工作坊电锯台边的木材粉末,想到将其晒干与谷壳混合当燃料,再次提高了炉灶的火力,使得蒸出的馒头质量大大提高,得到了处长的肯定。 </p><p class="ql-block">2. 猪饲料改进 </p><p class="ql-block">作者在看到饲养员将少量水浮莲当作青饲料喂猪后,从固体肥料的发酵过程得到启发,建议管理排长和饲养员将水浮莲切碎后与细糠搅拌均匀使其发酵。经过实践,这种饲料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猪很爱吃且生长迅速,这一创新为食堂养猪提供了优质的饲料来源,进一步改善了伙食。</p><p class="ql-block">二、宣传与经验推广工作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一)讲用会相关工作 </p><p class="ql-block">作者在讲用会相关工作中贡献颇多。他作为后勤系统讲用材料审核整理小组成员,由于平时负责出版黑板报和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对后勤系统的先进典型情况比较了解。他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当时后勤机关没有打印机的情况下,用刻蜡版的方式把先进典型的材料刻成蜡版再油印出来,保证全团每个单位都有一份,还会上报到师后勤部,为宣传推广后勤系统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做出了贡献。 </p><p class="ql-block">(二)后勤干部培训班中的表现 </p><p class="ql-block">在1973年秋季的陆军第42军惠阳后勤干部培训班中,作者被处长推荐到连部任文书。在培训期间,他和师后勤部政治处的一位干事负责出黑板报,他采用自己擅长的用广告色加毛笔抄写等方式,使版面简洁美观,并且每周出版《集训简报》,用刻蜡版油印的方法弥补黑板报传播的不足,得到了集训总部的表扬,这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能力,也为培训班的宣传工作和经验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三、工作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p><p class="ql-block">(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p><p class="ql-block">作者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主动。无论是在炊事班帮厨发现问题,还是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可以改进的地方,他都会主动思考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例如他看到炉灶问题后主动提出改进方案,看到木材粉末后又积极想到新的燃料组合,在猪饲料改进方面也是主动从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启发并提出建议,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为部队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改进的契机。 </p><p class="ql-block">(二)团队协作精神 </p><p class="ql-block">作者在工作中还展现出了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炉灶改进过程中,他与管理排长密切合作,从提出想法到实施,再到后续的试验和改进,都离不开与排长的沟通协作。在猪饲料改进时,他与饲养员共同努力,从最初的尝试到后来建立专门的发酵饲料和堆放饲料的小房子,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在后勤干部培训班中,他与师后勤部政治处的干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黑板报和《集训简报》的制作,这些都体现了他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为整个部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p><p class="ql-block">潼湖军旅生活中的学习与思想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交融</p><p class="ql-block">在潼湖军旅生活中,学习与思想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互相促进。</p><p class="ql-block">一、毛泽东思想学习热潮及其影响</p><p class="ql-block">(一)“天天读”活动的开展 </p><p class="ql-block">1969年,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部队开展了“天天读”活动,每天上午除了星期天都要用一个小时读毛泽东著作,主要是《毛泽东选集》,做到了无论干部战士,人手一册。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得毛泽东思想在部队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作者所在的炮兵团后勤处,机关干部有统一的学习计划,勤务班、炊事班等由机关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各班组分别组织学习。这一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大家在思想上更加统一,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p> <p class="ql-block">(二)讲用会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p><p class="ql-block">讲用会是将毛泽东思想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在讲用会中,讲用人要介绍自己在工作中如何学习和运用毛泽东主席著作中的文章或论述,并分享心得和体会。这就要求士兵们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在后勤保障工作中,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运用到改善伙食、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等实际工作中,并且要有实例和实效才能在讲用会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促使广大指战员不断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二、文化知识水平与思想觉悟的共同提升</p><p class="ql-block">(一)学习活动对文化知识的提升 </p><p class="ql-block">部队中的学习活动不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方面,也对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过程中,士兵们要阅读、理解其中的文字内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同时,在讲用会的准备过程中,无论是撰写讲用稿,还是对他人讲用稿进行审核整理,都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例如作者在参与后勤系统讲用材料审核整理小组工作时,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反复提炼,这一过程中他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p><p class="ql-block">(二)思想觉悟的提升促进工作积极性 </p><p class="ql-block">随着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士兵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以作者为例,他在改善伙食、参与后勤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不断创新,他的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者是简单的完成本职工作,而是出于对集体事业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这种思想觉悟的提升使得他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三、学习与思想建设对军旅生活的整体意义</p><p class="ql-block">(一)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p><p class="ql-block">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部队内部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家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这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士兵们的工作能力和战斗素质,使得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例如在潼湖的生产建设和军事训练中,士兵们能够以更高的热情和更专业的态度去完成各项任务,面对困难时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p><p class="ql-block">(二)塑造军人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p><p class="ql-block">学习与思想建设有助于塑造军人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使命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学习毛泽东思想让军人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为保卫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这种价值观和使命感贯穿于他们的军旅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决策判断,使得他们在军旅生活中能够不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p><p class="ql-block">潼湖军旅生活中的艰苦与奋斗:物质匮乏下的拼搏</p><p class="ql-block">潼湖军旅生活面临着物质匮乏等诸多困难,但战士们通过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难关,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p><p class="ql-block">一、物质匮乏下的生活状况</p><p class="ql-block">(一)低伙食标准的应对 </p><p class="ql-block">当时部队的伙食标准极低,每人每天只有四角八分钱。为了保证中晚餐的饭菜质量,早餐只能以馒头稀饭为主。在馒头制作方面,面粉的选择和炉灶的火力都是面临的问题。虽然有进口面粉,但价格高,只能采用进口面粉与标准面粉对半混合的方式来保证馒头质量。在炉灶方面,最初的烧煤炉灶火力不够,作者通过创新改进炉灶燃料才提高了馒头的质量。 </p><p class="ql-block">(二)住宿与生活条件 </p><p class="ql-block">潼湖的住宿和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例如新兵入伍时,迎接他们的是用毛竹、泥巴和稻草融合而成的茅草房。中午时分,下田干活的大部队回来后,茅草房里瞬间充满泥巴味和汗臭味。这反映出当时住宿环境的简陋和艰苦,然而战士们依然坚守岗位,积极投入到军旅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二、战士们的艰苦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一)劳动生产中的拼搏 </p><p class="ql-block">在潼湖的军旅生活中,战士们需要进行各种劳动生产活动。例如在围湖造田等工作中,他们克服了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在双抢时节,既要抢割稻子,又要抢种秧苗,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迫。战士们不畏艰辛,即使面对如在冰冷的水渠里清理淤泥这样的艰苦任务,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脱了鞋子就下水挥动铁锹干活,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劳动生产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p><p class="ql-block">(二)应对困难的创新与努力 </p><p class="ql-block">面对物质匮乏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战士们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积极创新努力改善。除了作者在伙食改善方面的创新外,在其他方面战士们也发挥着自己的智慧。例如在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战士们还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了潼湖军旅生活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三、艰苦环境对军人品质的塑造</p><p class="ql-block">(一)坚韧不拔的意志 </p><p class="ql-block">艰苦的环境塑造了军人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在长期的低伙食标准、简陋住宿条件和繁重劳动任务的磨练下,军人们学会了忍受困苦,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退缩。这种意志品质在军事训练和其他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完成各项任务。 </p><p class="ql-block">(二)勤俭节约的美德 </p><p class="ql-block">物质匮乏的环境也培养了军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低伙食标准下,战士们珍惜每一粒粮食,想尽办法让有限的食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住宿方面,简陋的茅草房虽然条件差,但战士们依然爱护居住环境,这种勤俭节约的美德贯穿于他们的军旅生活中,成为他们军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潼湖军旅生活中的团队氛围:团结与互助</p><p class="ql-block">潼湖军旅生活中有着浓厚的团队氛围,战士们之间相互团结、互助,共同度过了艰苦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一、工作中的团结协作</p><p class="ql-block">(一)后勤工作中的协作 </p><p class="ql-block">在后勤工作方面,团队协作无处不在。以伙食改善工作为例,作者在改进炉灶和猪饲料的过程中,与管理排长、饲养员、炊事班全体同志等密切合作。在炉灶改进时,管理排长支持作者的想法并一同实施,从当地请来师傅砌炉灶,炊事班同志也参与到后续的试验和改进工作中。在猪饲料改进方面,饲养员采纳作者的建议,大家一起努力,从最初的小范围试验到后来建立专门的饲料发酵和堆放场所,整个过程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 </p><p class="ql-block">(二)军事训练与生产中的协作 </p><p class="ql-block">在军事训练和生产活动中,团队协作同样重要。例如在围湖造田、双抢等任务中,战士们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繁重的任务。在双抢时节,一个连队的任务分配需要各个班排之间的协作,插秧、耙田等工作都需要有序进行。在军事训练方面,如1973年初冬的冬训,从各连队抽调的100多名军事骨干在大路背集训后返回潼湖大本营的急行军过程中,战士们需要保持整齐的队列和协同的行动,这都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二、战友间的互助精神</p><p class="ql-block">(一)生活上的互助 </p><p class="ql-block">战友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互助。在艰苦的住宿条件下,大家互相照顾。例如在新兵入伍时,面对简陋的茅草房和艰苦的生活环境,老兵们热情地迎接新兵,让新兵感受到温暖。在日常饮食方面,不同籍贯的战士会分享各自家乡的饮食特色,像山东、河北、东北籍的战士与湖南、四川籍的战士在吃咸菜时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不同的配料,这种分享体现了战友之间的互助精神。 </p><p class="ql-block">(二)困难时刻的互相支持 </p><p class="ql-block">在遇到困难时,战友们更是互相支持。在双抢时节发生战士被闪电击中的意外事件后,大家不顾一切地从不同地方冲过来抢救战友,连队卫生员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团卫生队飞奔而来,师医院的救护车也随后赶到,这一系列的救援行动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