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家角古镇在上海是蛮有名气的古镇,现在17号线地铁己可直达古镇,以前也到过朱家角古镇,这次自驾到朱家角古镇,车停游客中心旁停车场,兜遍了朱家角全镇领略了古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游客服务中心位于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西北角,在古镇与新镇的交界之处,为打造5A级旅游景区,建设风格很现代的朱家角游客服务中心!並建很大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境内,占地面积308公顷,是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朱家角古镇的历史可追溯三国时期。宋元时期,人丁集聚,形成集市。清末时期,更是商贾云集,成为青浦西部的贸易中心,古镇历史建筑众多,有北大街、大清邮局、课植园等。</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朱家角古镇入选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名城古镇”榜单。</p> <p class="ql-block">放生桥:这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桥全长70.8米、高7.4米、宽5.8米,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建于明朝隆庆年间。站在桥上可以俯瞰两岸风光。放生桥位于北大街东首,横跨在漕港河之上。1571年由朱家角慈门寺僧人性潮历经15年化缘而始建,建成后,为显佛门慈悲为怀,桥下500米之内为慈门寺僧人和香客放生之地。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为放生日,并在河道中立桩为界禁止渔民在此撒网捕鱼,故名“放生桥”。也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五孔石拱桥,被誉为“沪上第一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大街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上海明清第一街”。虽名为北大街,实则不宽,仅3-4米,沿街多为明清风格的二层小楼,底层为店面,二楼居民推窗即可与对楼邻居攀谈、互递物品。古街沿河而建,蜿蜒呈“S”形,在古街的任何一处向前观望,视线距离不会超过五十米,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过去北大街号称“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如今大多已被纪念品商店取代,但仍保存有“涵大隆酱园”、“江南第一茶楼”等百年老字号,见证着古镇过去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泰安桥位于北大街中市,横跨在漕港河的支流市河之上。始建于1584年,1685年重建,桥长26.2米,宽3.2米,高4.6米,是全镇最陡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正对古刹圆津禅院,桥堍至今还竖有两块旗杆石,原用于悬挂路灯,作为漕港河上往来船只的航标。泰安桥位于两条滔滔河流的交汇之处,单拱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合成圆形,恰似两条巨龙合抱着明珠,因此,自古以来百姓们都称这里是双龙戏珠的吉祥福地。</p> <p class="ql-block">圆津禅院是朱家角镇的一座古老寺庙。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初供辰州圣母像,俗称“娘娘庙”。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逐渐扩建。寺庙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拥有“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花禅”等景点,以及著名的“清华阁”。清华阁是禅院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幽美,可远眺近望珠溪胜景。自明清以来,圆津禅院成为文人聚会的重要场所,董其昌、徐干学等名人都曾到此游览并题词。现已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p> <p class="ql-block">廊桥横跨在市河之上,连接着北大街和漕河街,是镇上唯一的木质结构桥,因其形似长廊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城隍庙迁建于漕河街,当时市河两岸的北大街和漕河街已日渐繁华,人们必须绕道泰安桥或平安桥来往于两条大街,无论是宗教生活还是商贸活动都非常不便,于是镇民就在两桥之间横架木质桥梁,桥上盖以草棚,为过往行人遮阳避雨,如此惠民惠市,故亦称“惠民桥”。</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城隍庙是青浦城隍行宫,位于朱家角镇中,原在镇南的雪葭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谋迁今址。城隍是古代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局源自1903年,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大清邮局旧址,至今已有121年历史,同时也是上海市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邮局旧址的门外矗立着的仿清代铜制铸龙邮筒,是朱家角的一张独特的名片,现在仍保留着邮递书信的功能,彰显着“车马慢,书信长”的复古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