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和他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沂蒙山人 远

<p class="ql-block"> 冯德英和他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p><p class="ql-block"> 周士元</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12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现威海市乳山市),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开始写作,1980年冯德英转业回山东,历任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济南市、青岛市政协副主席。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苦菜花》,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等。</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的中国,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享誉世界文坛,新中国17年的文学,在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人们已经习惯了“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和“三花一铁,新敌艳野”16部的说法,他们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和“《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及“《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p><p class="ql-block"> 其中冯德英一人就有《苦菜花》和《迎春花》两部,占八分之一。此外,《山菊花》获解放军文艺奖,《染血的土地》获山东省泰山文艺一等奖。曾当选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荣立一等功。2007年12月,冯德英荣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2009年《苦菜花》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丛书”;2019年9月23日,《苦菜花》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工程“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1950年代初冯德英疯狂爱上了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作品,常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战斗的英雄人物感动得流泪,并产生了表现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创作冲动。1953年开始写作练习,1955年春以自己少年时代的家庭生活为“蓝本”,和家乡昆嵛山的乡土人物等为背景正式撰写第一部长小说《苦菜花》,1958年《苦菜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由此开始专业写作,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时年冯德英才23岁。翌年,第二部长篇小说《迎春花》问世。两部作品都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浓郁的乡土气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在当时的文坛造成了轰动效应,并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p><p class="ql-block">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冯德英当年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改稿时,有一天他正在写作,有一位老同志凑近他看了片刻,连连夸他说他写的藏文真好,弄得他非常不好意思,因为他文化水平低,写的字难看,被这位老同志当作藏文了。</p><p class="ql-block"> 有报道说当年冯德英将《苦菜花》的第一笔稿费8000元全部捐献给了家乡的烈属。</p><p class="ql-block"> 1963年冯德英完成了《山菊花》上集的写作,但直到1979年才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出版,《山菊花》下集出版于1982年。至此,完成了“三花”的创作。1986年和1992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染血的土地》和《晴朗的天空》两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先生最有名的还是三花,又称“红色记忆三部曲”,自出版以来,它们屡屡被收入各种丛书套书,如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红色长篇小说经典丛书”“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中学红色经典阅读丛书”等;以及“中华爱国主义文学名著文库”“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精品书系”“红色战争经典长篇小说丛书”等等。</p><p class="ql-block"> 《苦菜花》是一部字数达30万的长篇小说,背景设定在山东昆嵛山地区的农村。该作品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汉奸以及封建势力展开的艰苦斗争。小说的核心聚焦于几位女性角色,通过她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经历,勾勒出一幅女性群体的生动画像,并以此揭示了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p><p class="ql-block"> 《苦菜花》出版后,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冯德英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创作完成了长达45万字的《迎春花》。由于书中涉及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该作品引起了争议,冯德英因此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的删除和修改。</p><p class="ql-block"> 《迎春花》的主人公迎春花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且朴实的山区女性。她的经历映射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与压迫。小说情节波澜壮阔,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十足,通过迎春花的婚姻交换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女性的伤害,并细腻地描绘了山区农村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风貌。</p><p class="ql-block"> 《山菊花》分为上下两集,总计70万字,描绘了胶东昆仑山区一个贫农家庭的故事。主人公张老三的二女儿桃子与石匠于震海的婚姻生活构成了故事的主线。桃子渴望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由于丈夫于震海是共产党员,她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他的影响。在蒋介石发起的“清乡剿共”行动中,桃子不幸被捕入狱,在那里她遭受了种种迫害。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中,桃子逐渐觉醒,坚定了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最终,桃子与奇迹般生还并重返的丈夫重逢,并共同领导了一场武装暴动。</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认为自己之所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且能比较早地“少年得志”“一鸣惊人”,不是年轻幼稚的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得益于他得天独厚地有幸生长在那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耳濡目染英雄人民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他储存了一个开发不完的高尚品德、优美情感、善良性格、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的宝藏。</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说那些他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革命战争环境和他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他周围的亲人、村民邻居,不分男女老少,和无数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群众一起,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其英雄的壮举,崇高伟大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所有这些使他有了用之不竭的旺盛的源泉。为此,冯德英“特别热恋他的故乡昆嵛山,爱那里的人民、风俗语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她的过去、现今”。</p><p class="ql-block"> 2008年9月20日,首个以当代知名作家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在威海市乳山市胜利街71号落成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为冯德英文学馆开馆发来贺电、贺信。 冯德英文学馆为仿唐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整个馆体风格厚重、大气、庄严,该馆所收藏的冯德英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近2000件。在开馆仪式上,冯德英向乳山市捐赠了“山东省文化艺术成就终身奖”奖金,向“冯德英书屋”授牌、赠书。当天,还举行了山东“三花”影视基地奠基仪式和冯德英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一生著述颇丰,他的作品深受故乡威海乳山昆嵛山风土人情和革命斗争精神的影响。冯德英说“我忘不了昆嵛山,忘不了那个早已逝去的年代,我会用我的笔继续抒写我心中的故土和那片土地上美丽善良、坚韧不屈的人们。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说“作家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表达了人民的实际生活真情心愿的作品,才是时代脚步的记录,才具有时代精神,才有审美价值和传世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近70年来,冯德英作品多次再版发行,仅《苦菜花》《迎春花》就各发行1000多万册,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并被改编成话剧、歌剧,电影、电视剧等等。此外,除如上这些长篇小说外,还有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特写、评论等见诸报刊。2011年1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七卷的《冯德英文集》,此后,冯德英老当益壮,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新的三部曲《天堂之约》《地域之吻》《人世之哀》。2004年,2006年及2008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天堂之约》等都被中影集团投资拍成了电视剧。此外,冯德英早年还编剧了电影《女飞行员》等。</p><p class="ql-block"> 纵有如此的成就,冯德英这个名字貌似有好多年轻人不认识,甚至没有听说过,那是因为冯德英先生低调沉稳,从来不炒作,正如他笔下的“三花”一样。不是自己愿意疏离清冷,而是因为他知道,相比较于他笔下的无数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及更广大的革命同志们,他已经是够幸运的了。还有,生于山野的三花天生就是这个气质。</p><p class="ql-block"> 记得2021年淄博市散文学会群里曾经有老师组织了去青岛拜访冯先生,我因为上班只能干着急,心想以后总会有机会的,为此,他的三花我都特地从网上买到了初版本,没想到2022年1月17日,冯德英在青岛逝世,梦想就此破碎,从此没有了机会。</p><p class="ql-block"> 冯德英走了,他的文字永存,期待着有机会去威海乳山市冯德英文学馆看看,也期盼着什么时候有机会去乳山市冯家镇观上冯家村,去那院子里,墙角上到处都是苦菜花的冯德英旧居看看去,那里是《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故事的发源地,是冯德英老先生青年时代生活的老屋。观上冯家村还有许多与冯德英相关的文化墙和经典语句等景点,比较系统地展示了他的文学成就和故乡情怀。</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句,因为冯德英的三花,我对这几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最有感觉,看早春里那映雪盛开的如瀑的迎春花;山野里那虽然弱小却金光闪闪的苦菜花,还有秋天里漫山遍野的迎风摇曳的山菊花。几乎每一次在田野里,我都特别注意一下有没有苦菜花和山菊花等,这已经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基因里了。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或者说是力量。还有,文学名著中经典的名句、句式有好多,我对如上它们却情有独钟,到现在我还一直记着《山菊花》上集的最后一段:“阴历十一月上旬的昆嵛山,天上,雪花凌飞;地上,除苍葱的赤松,尽是枯黄的荒草和桲萝丛。喜欢跟这姊妹俩作伴的,只有那茎叶上染着绛紫色霜迹的、一朵朵星形的小黄花;它,就是耐霜熬寒的山菊花。”</p><p class="ql-block"> 《山菊花》《苦菜花》还有《迎春花》,冯德英的三花陪伴、教育、影响了好几代人。愿冯德英先生如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一样,世世代代永远陪伴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待到“三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p><p class="ql-block"> 2024.12.21冬至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