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让孩子去做一些无用的事(730)12.19晴

双语阅读指导,家庭教育指导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现在孩子享受着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多的爱与关注,却一点儿也不幸福。</p><p class="ql-block">‍记得张爱玲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论他人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不要费尽心思,去插手别人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别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p><p class="ql-block">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p><p class="ql-block">‍我们跟孩子之间,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我们吃过的苦,孩子没有吃过。孩子吃的苦,我们也没有吃过。</p><p class="ql-block">‍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幸福,定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的狭隘和偏颇。</p> <p class="ql-block">早困晚熬,随地大小睡,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监狱式的学校,累死累活的内卷……这都是当代孩子的普遍现状。更残忍的是:我们大人上班996,孩子们上学007。我们还有喊苦喊累的权利,而孩子喊苦喊累就会被误解成:不想学习,不想努力。</p> <p class="ql-block">“和自己的孩子交换童年,你愿意吗?”结果,近乎一半的社区用户觉得,哪怕孩子的物质条件再好,他们也不想和孩子交换童年。因为,我们曾经的童年,是真的童年。现在的童年,是低年龄层的成人世界,充满竞争、压力、焦虑和妥协。</p><p class="ql-block">‍确实。</p><p class="ql-block">‍从没有一代孩子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承受着如此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也从没有一代孩子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有那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看不到考试之外的世界,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他们严重缺乏与人的链接,与自然的链接,与社会的链接,与热爱的链接,他们深陷“忙、茫、盲”的囚徒困境中,被迫与自己的同伴开启一轮又一轮的逐底竞争。</p> <p class="ql-block">记得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调研了全国30多万中小学生样本后,发现很多孩子都呈现出“四无现象”:</p><p class="ql-block">‍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p> <p class="ql-block">樊登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本就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人间百味,酸甜苦辣,我们只有都尝了一遍,才能有不同的味觉体验,才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苦涩或甜蜜。教育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考多少分,上什么学校,而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知的快乐,找到内心的热爱,获取源源不断的价值感。</p><p class="ql-block">‍所以,为了孩子的内心丰满有力,我们不妨做些改变。让孩子学习“有用”的知识,也让孩子享受“无用”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放慢脚步,让孩子去做一些无用的事,孩子的收获反而会让我们惊喜不断。</p><p class="ql-block">‍那些无用的时光和琐事,也蕴藏着孩子终生受用的各种能力,蕴藏着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乐。</p><p class="ql-block">‍不要急着逼孩子“努力学习”,先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