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

王玉光

<p class="ql-block">  冬至到了,早已不习惯寒冷和昼短夜长的人们,心里顿时像开了一扇窗户。虽然年年如此,季季亦然,但是人心思暖,鸟向亮飞,季节开始复苏了。</p><p class="ql-block"> 尽管今年是暖冬,雪下的很少,但零下的气温和嗖嗖的北风,仍然让人们很不舒适,很不开心。</p><p class="ql-block"> 太阳像一个慵懒的公公,精力不足了,早早地睡,晚晚地起,还常常躲到一旁去偷闲打盹。大地变得单调而又苍白,万物似乎都被剥夺了活力,只有压雪的松柏还显得郁郁葱葱,不屈不挠地傲立。</p> <p class="ql-block">  季节的变化也绝对要影响人们的心情。太阳早早下山,人们像归巢的鸟一样也匆匆赶回家里,八点不到,街上便是人少车稀了,让人感到萧瑟和寂寥。尽管如此,人们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希望:盼望着冬至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p><p class="ql-block">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开始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直到夏至,那又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然后再周而复始地运动。</p> <p class="ql-block">  有诗为证,唐代杜甫有诗《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p><p class="ql-block"> 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阴阳学的核心叫做“天人合一”,且不去考证“天人合一”是否符合现代科学,但四时寒暑与人的生活经历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有人说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好比人的一生,这个比喻颇有道理,既有感性的思维,也有理性的联系,尤其是寒冷至极,黑夜最长的冬至,便是万物复苏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b>  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顺利的,有时就会步入夏至到冬至的渐行渐冷和缺少更多光明的时期,让你愈发感到寒彻,愈发感到昏然。烦躁由心生起,步伐在脚下迟疑。</b></p><p class="ql-block"><b> 但是,常常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的人心灰意冷地放弃了;有的人缺少动力地停滞了;有的人自甘暴弃地认命了;有的人半途中辍地倦缩了。越近冬至的临界点,曾经豪情万丈的队伍中会有更多的人落伍与掉队。</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还有那么些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不改初衷,他们看到了冬至的希望,不为日出太晚而失落,不为落日太早而感伤。日甚一日的昼短夜长不能熄灭他们希望的光亮、月复一月的寒风冷彻褫夺不去他们心中的温暖。尽管患难与共的朋友越来越少,但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堪称菁华。</b></p><p class="ql-block"><b> 终于,冬至到了。虽然冬至是白昼最短的,天气最冷的,然而,冬至是转折点,冬至是寒冷向温暖的转折;昼短夜长向昼长夜短的转折;黑暗向光明的转折;千里冰封向万象更新的转折。我们已经经受住了考验,夯实了奋发有为的基础,难道还会怀疑“冬至阳生春又来”吗?</b></p><p class="ql-block"><b>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点,特征明显,内涵丰富,又在年终岁尾,融入了人们很多美好的祝愿和向往。</b></p><p class="ql-block"><b> 值此季节交替,万象更新之际,让我们举杯相庆吧,带着对新年的祝福、带着对春天的期盼、带着对健康长寿,花好月圆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