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一旦出现这个信号:马上去医院,千万别拖!

中医传承者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常会让我们把舌头伸出来。这是因为,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方法,五脏在舌头均有反射区,人体内脏若有病变,会非常直观地反映在我们的舌头上。医生观察舌头有两个指标:一是看舌头和舌苔的颜色,一是看舌头的厚度和型状。大家不妨对着镜子伸出舌头看看。<br></br>舌头的颜色正常舌头颜色一定好看,一般是淡红色到浅粉红色。如果太淡或者发白,就是有寒或者气血不足;如果发红或者绛红,就说明身体有热;如果发暗紫色,就说明有瘀血。舌苔的颜色1白苔白苔一般表示体内有寒湿,现代人特别多见,为什么?因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作息混乱,脾胃多半有湿,而脾胃寒湿就会体现在舌头上面。 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疾病(亚健康状态)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病症初期以及疾病的恢复期。疾病早期或局部病灶,未影响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再比如这次新冠肺炎,我们都知道它被认定为湿疫,新冠肺炎病人大多数舌苔白腻,可见舌头白腻和体内寒湿有很大关系。2黄苔黄苔一般代表体内有热。如果舌苔有黄腻,则代表体内有湿热,此时应该清热祛湿,调理脾胃。 以病理学来看,黄苔多半与炎症感染有关: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感冒发热若见此舌苔,可伴有口干、喉痛、咳嗽及黄痰等症,中医称之为风热型感冒。发热最短者2天即出现黄苔,所以发热与黄苔也有较密切的关系。治疗时,应以清凉药为主,避免刺激辛辣食品及补药,以免火上加油。3灰黑苔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若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等,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黑苔, 某些重危病人: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换着出现黑苔,这是病至极期的表现。当然黑苔也不一定就是病重,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不经常刷牙的人,有助于霉菌的生长及舌乳头角质层过长,形成黑苔。经常吸烟的人,烟熏或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刺激舌上乳头,也可诱发黑苔。常吃中药也会导致黑苔,那是药物沉淀染色,停药后就会好转。舌头的颜色知道舌头和舌苔颜色象征,我们便能自行推断病势吉凶。不过除了看颜色,我们还可以通过舌头的形状、大小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br></br>正常的舌头厚度和大小都比较适中。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1齿痕舌舌头太胖大,说明脾虚;有齿痕就是脾虚的加强版——脾湿;这类人多半虚弱,平时少言懒语,浑身乏力,手脚冰凉。如果发现这种齿痕舌,尽量不要吃生冷瓜果和冷饮,会导致水湿更重。老郭建议您可用艾灸调理,或者用茯苓白术煮水喝。2瘦薄舌 舌头太瘦,说明气郁;要是又瘦又薄,说明气血不足;3淤点舌 如果舌头上出现斑点、瘀点,就是瘀血;中医则认为这是肝气不舒服导致的肝郁,造成了体内有瘀血。这时可以服用一些舒肝理气的中药,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控制好我们的情绪,平时多笑笑,身体自然越来越好。4裂纹舌 一般人舌中间都有裂纹,但裂纹不明显。如果您舌中间出现明显裂纹,就说明脾胃气不足,这时就要致力于改善脾胃了。5舌下青筋 舌下有两条静脉血管静静地流淌,正常情况下这两条静脉血管隐约可见,或者完全看不出来。但是当身体有淤滞时,气血循环不畅,舌下就会爆青筋,要防范心脑血管疾病。6歪舌头 如果出现舌头歪斜、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这多为中风的先兆。遇到这种情况,请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h3><strong><strong>千万别私存,送给你最爱的朋友吧!</strong></strong></h3></br> <h3>“挑羊毛疔”,晋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及明时王肯堂《证治准绳·外科》各有所载,起源于春秋时期,流传至今,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内病外治,针挑取疔,追根溯源,直驱病根,疗效显著。</h3></br><h3>羊毛疔,非筋非肉,堵塞经络,致患者气血不畅。人体穴位如生有疗毒就会阻塞经络,影响气血正常流动,疾病随之产生。细究病理,患者遇风、热、湿、燥、寒等外因刺激,体内“代谢物”凝聚一团,滞留真皮下方,且不断凝聚滞留,逐成“羊毛疔”,患者初时即觉头痛,全身寒热,状似伤寒,日夜连痛不休,尤以呕吐为辨证特征,前心区及后背部生发疹形红点,红淡者为嫩,紫黑者为老疔,因人体自身代谢产物,免疫系统不予排斥,其吸食人体气血,濡养自身,遂渐丰满,并延长发散,在皮下组织发育成网状纤维,犹如植物根系,盘根错节,向四周蔓延,且越聚越密,淤塞经络,阻滞气血,诱发多种疾病,致患者苦不堪言。</h3></br><h3>针挑疗法,在皮肤表面到皮下肉外(2至3毫米)处取疔,截除病根,病去如抽丝,疗效显著。“挑羊毛疔”,即针挑疗法之一,又称截根疗法,从根本上截除疾病之根源,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阳固气的功效。</h3></br><h3>此种疗法,最初赖于砭石、砭针,是针灸中一种特殊针法,由我国传统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从古至今多以祖传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间,鲜于记载。</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lQxiCifEmRR_FC6M8xqf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