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黄河、黄帝、仓颉文化

韩鹏

<p class="ql-block"> 开封黄河、黄帝、仓颉文化</p><p class="ql-block">——在开封仓颉文化暨龙亭区文旅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 开封 韩鹏 </p><p class="ql-block"> 我原来曾在市旅游局做过一段旅游规划和园区产业管理工作。一般而言,文旅融合产业园区规划的依据,主要是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所以,今天主要谈开封龙亭区黄河带的黄帝、仓颉文旅资源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开封黄河段是中国最早的“天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1、黄河,作为人文名称产生的时间,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路过青藏高原发现河源后,被汉武帝认可的。从此,才有了中国人文“黄河”名称和“黄河”文化产生。</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早“大运河”和“四渎”,作为人文名称产生的时间,是尧舜时期大禹在黄河下游治水时,开发的人工河道。西汉司马迁《史记》引商汤说:大禹治水“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四渎”的中央,就是以开封为核心中国最早的“大运河”,也称“汴河”。所以,开封简称“汴”。从此,中国才有了“大运河”“四渎”文化。</p><p class="ql-block"> “河”与“河图”,作为一种创世文化产生的时间,在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在黄河下游创造“河图洛书”时期。从此,才有了“河”与“河图”文化。</p><p class="ql-block"> 就是说,伏羲在黄河下游创造的“河”“河图”,是大禹“大运河””四渎”文化的源头;更是西汉“黄河”文化的源头。虽然,此前自然黄河中上游形成的时间更早一些,但却不具有黄河人文之名和黄河文化之义。</p><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认为,以“河图”为代表的“易”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之根、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万法之宗”。“文字”“文化”“文明”,一元三位,相伴而生,互相促进。“一元”,是人文世界的起点和开始,标志是伏羲最早用阴阳爻符创造的“河图洛书“”。</p><p class="ql-block"> “三文”之间不是“多元一体”的关系,而是“一元多体”、或称“一元多位”的关系,因此,华夏民族的文化、文明也是一元文化、一元文明。纵观华夏民族的人文历史,只有华夏民族创世始祖伏羲创造的“河”“河图”文化,才能担负起包括“大运河”“黄河”等一切华夏文化、文明源头的盛名。而开封现在的黄河段,就是伏羲肇始的“河”“河图”、大禹开发“大运河”,也是古“汴河”“鸿沟”“济水”河道。</p><p class="ql-block"> 2、黄河下游,以郑州荥阳桃花峪为分界线,而不是洛阳孟津一带为分界线。其权威依据,是2008年国务院关于荥阳“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的批复。它否定了西周以来,黄河下游在洛阳孟津一带的错误认知,其历史、地理和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p><p class="ql-block"> 3、“河”“河图”文化,最早出自黄河下游流域。黄河上中游,所有的支流河道之水都汇入黄河河道,比如洛阳的洛水也是流入黄河的,不存在水播九流的地理环境。唯有黄河下游荥阳东部之地,才具有从黄河流出多个支流河道的地理环境。东汉应劭指出:“水播九流,出龙图。”就是说,只有黄河下游河水分播九流之地,才是伏羲创造出“龙图”,即“河图”之地。</p><p class="ql-block"> 唐、元、明、清代,都有伏羲在荥阳荥河流域画“八卦”的记载。如元代蒙古族人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伏羲“都陈时,神龙出于荥河,则而画之为八卦。”文中“荥河”,与“济水”“汴河”同河异名,都是伏羲肇始“河图”“八卦”之地。</p><p class="ql-block"> 元代高僧念常《佛祖历代通载》明确指出:“太昊伏羲氏,木德都陈留,在位一百一十年。始画八卦。”伏羲画八卦的 “都陈”,就是开封陈留。开封保存的北宋包拯“龙马负图处”碑刻、汴河州桥出土的“龙(海)马”石雕,都是开封对伏羲“龙图”、即“河图”文化的一种传承。</p><p class="ql-block"> 按照“河图”中的历法文化,南方“乾天”之位“出河图”,北方“坤地”之位“出洛书”。这正与洛阳南方“乾天”之位的洛水“出洛书”,北方“坤地”之位的河水“出河图”截然相反,孰是孰非不争自明。</p><p class="ql-block"> 河图的“五数”“中宫”之位,是中国一切“中”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最早的“天地之中”之位,也是中央黄帝建都“中宫”、九州中州“冀州”之位。</p><p class="ql-block"> 开封的“天地之中”,不仅与伏羲河图的“五数”“中宫”、九州中州“冀州”之位相对应,也是中国唯一经过唐代、五代、北宋、元代天文学家反复测量认可,且从未象登封阳城遭到否定过的“天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归纳地讲:发源于黄河下游的伏羲“河”“河图”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也是华夏文化、文明的源头。它是伏羲划分九州及中州“冀州”、黄帝建都中州“冀州”和“天地之中“”的历法依据。失去伏羲肇始“河”“河图”所包含的历法法则依据,任何九州“冀州”、黄帝帝都“宫室”“天地之中”,都不是华夏文化、文明的最早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二、开封是黄帝出生、建都宫室之地。</p><p class="ql-block"> 1、黄帝出生于开封水稻乡黑岗黑池,古称“青丘玄池”。“青丘”地名,在东夷人伯益的《山海经》中就已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西汉易书《河图稽命征》也记载:陈附宝“生黄帝于青丘”。所以,北宋史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开封“浚仪青丘,亦曰玄池。”战国大梁《穆天子传》中,有周穆王在开封“玄池”大乐三日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黄帝杀蚩尤也在开封“青丘”。传为黄帝所作《归藏》记载:“蚩尤登九淖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孔子所编《逸周书》记载:“(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中冀”,是黄帝居住黄河下游九州“中州冀州”的简称,与开封“青丘”、杞县“空桑”同属古陈留之地。</p><p class="ql-block"> 2、中央黄帝的帝都“宫室”,在开封龙亭区柳园口乡轩辕楼村一带。轩辕楼的村民,复姓“轩辕”,今有明代轩辕氏宗谱传承,源于黄帝姬芒的“姬”姓,现在的黄河古称“济水”,也以黄帝“姬”姓称“姬水”,黄帝之“黄”色称“黄沟”。</p><p class="ql-block"> 战国魏国大梁所编《穆天子传》记载:“天子东游于黄泽、黄池……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黄泽黄池”,是开封北部古济水北岸、今封丘县荆隆宫乡古黄池,今有古碑刻遗存。“黄池”南部,便是古济水南岸、今开封龙亭区轩辕楼村一带的黄帝“宫室“”。</p><p class="ql-block"> 3、开封是战国时期魏国国都大梁,也是黄帝与嫘祖在此成婚、育子、建宫室之地。唐代、北宋、南宋、清代等多部史书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己也。”“天下戴己”之“己”,在五行配十天干文化中,代表“中央”“土”“黄色”,是黄帝居“中央”“天地之中”“有土德”的历法依据和地理位置所在。</p><p class="ql-block"> 文中具有天下百姓拥戴轩辕氏为中央黄帝之义。说明只有战国魏国大梁才有编出《穆天子传》古籍的历史文化传承。也只有战国魏国大梁所编的《穆天子传》,才是中国记载中央黄帝“宫室”在开封“大梁”之地的最早古籍。</p><p class="ql-block"> 开封大梁中央黄帝“宫室”北部的“济水,也称“汴河”“黄沟”等,是大禹开发的“大运河”,也是如今的黄河,具有国家实施黄河、大运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地理和资源优势,更是黄帝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为开封规划开发黄河、大运河、黄帝、仓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把开封打造为中国文化高地,提供了宝贵、独特的优质历史文化资源。</p><p class="ql-block"> 三、仓颉称帝建都、造字下葬在开封之地。</p><p class="ql-block"> 1、造字圣人仓颉,本姓姜,原居住杞县炎帝帝都“空桑”附近,是一世炎帝姜柱政权的柱下史,也是伏羲飞龙氏朱襄造字氏族的传人。</p><p class="ql-block"> 四世炎帝姜明时期,因氏族内部矛盾,仓颉与杞县“空桑”的炎帝政权分道扬镳,带领本族人逆汴河而上,在开封“夷门山”“仓垣城”一带居住、称帝,历经五世计一百一十年。西汉易书《春秋元命苞》记载:“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治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p><p class="ql-block"> 南宋罗泌《路史》也记载:仓颉帝“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南,书人礼之。后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路史》特别指出:“今开封之祥符,故浚仪县,即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也明确举证:开封“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于战国为大梁。”</p><p class="ql-block"> 直到八世炎帝榆罔被蚩尤篡夺帝位时,五世仓颉帝才主动退下帝位,联合黄帝、炎帝榆罔长子姜钜(一称姜雷、沮诵),共同打败自称九世炎帝的蚩尤,杀蚩尤于开封“青丘”。此后,仓颉作为“帝师”“相”“左史”,成为黄帝中央氏族政权的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 2、五世仓颉去世后,居住今黄河南岸轩辕楼的黄帝,亲自到今开封铁塔公园一带的“夷门山”、也称“夷山”,把仓颉遗体装进棺材,最终确定下葬在“利乡”,即现在龙亭区半堤村北部的仓颉墓造字台。</p><p class="ql-block"> 清代徐道《三教同原录》明确记载:“仓(颉)见文字已传,不弃躯壳,终为所系,忽无疾而逝。(黄)帝为具殓(连)。越三日,择葬于夷山,举棺甚轻。启视,唯黄金数斤,知其化去,遂葬空棺于夷山之利乡。”“利乡”,在开封东北部,也称“时和保”。明代李廉《汴京遗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称仓王冢是也。”</p><p class="ql-block"> 开封北门至黄河大堤,是黄帝自轩辕楼到夷门山的必经之路,我建议改称“轩辕大道”。开封新修到“青丘”“仓颉墓”的道路,也可如此效仿,以利于弘扬独具开封特色的黄帝和仓颉文化。</p><p class="ql-block"> 开封的黄河、黄帝、仓颉文化是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也是独具开封特色、中国特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发源于开封的黄河、黄帝、仓颉文化,是历史、地理和历法彼此印证的完整体系,是发掘、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国家实施黄河、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双重战略的重地,应该尽快将其纳入国家、河南、开封黄河、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并早日作出成效。</p> <p class="ql-block">作者参加会议图</p> <p class="ql-block">黄河下游河图洛书定位九州图</p> <p class="ql-block">黄河下游四渎、汴河与九州冀州关系图</p> <p class="ql-block">仓颉造字图</p> <p class="ql-block">黄河下游太极、天地之中图</p>